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略

2016-03-04张可垒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7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河南

张可垒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略

张可垒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随着政府信息的日益公开透明和公众对知情权需求的增长,重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既是衡量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的标尺,是对记者专业水平的考验,也是媒体在信息传播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利器。

新闻报道;突发事件;受众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只有以广大受众的需求和根本利益为关注点,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才能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知情权,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真正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

1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时效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关键。许多突发事件往往在短时间甚至瞬间之内发生,且不断发生变化,逐渐成为不同地域、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及时满足人们对热点事件的信息需求,媒体必须快速反应、立即行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并力争最先向公众传达得到的信息,使公众能通过这些信息,对事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印象,做到先声夺人。

2016年7月9日凌晨,河南省北部遭遇特大暴雨,其中新乡市降雨量最高超过400毫米,出现严重内涝。得知情况后,河南广电全媒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早上六点,河南应急广播呼号发声,同时“交广号”无人机飞赴灾区,暴雨应急直播正式启动。12:30,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打破正常播出:进行《直击暴雨特别报道》。14:40,大象融媒民生频道打断原有编排,电视直播救灾。当晚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打破常规编排,头题播发长达6分钟报道《特大暴雨袭击新乡 省市迅速展开救援》。

报道中,记者出现在暴雨倾盆的大街、出现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出现在忙碌的救灾现场,真实感、现场感极强,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又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在为期一周的报道中,正是有了反应迅速、权威发布,才有力抢占了报道先机,一时间,主流媒体成了社会各界了解信息的第一渠道,微博微信上的一些谣言不攻自破,显著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常言道:兵贵神速。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海量、鱼龙混杂,新闻媒体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迅速出击,遵循及时、客观、充分的信息披露原则,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报道,抢占舆论制高点。同时,加强和公众的互动,对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通过采访专家和客观分析,及时进行解答,从而起到消除谣言、正本清源、引领导向的作用。

2 持续追踪 拓展深度

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瞬间,往往让人猝不及防,但它持续进展,其成因、新闻价值和影响,在事件的不断发展中逐渐清晰,要满足公众对信息更深层次的需求,需要我们进行持续追踪报道。

在报道中,突发事件往往是单一的、动态化、碎片化的,那么这一事件怎样发展,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也是人们关心关注的。对此进行追踪报道,可以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事实上,许多有影响的系列报道、连续报道,都是在对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中产生的。譬如近年来不少媒体对一些刚建好的桥就坍塌、造成人员伤亡的连续性报道,就不仅揭露了“豆腐渣”工程的真相,而且追出了部分官员贪污受贿等不法行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连续追踪报道是对记者锲而不舍、秉持正义的敬业精神,以及把握重大报道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拉长报道链条,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突出报道深度、广度、锐度的“试金石”。

2016年上半年,河南地区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全省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攻坚战一开展,各新闻媒体就立即行动起来,兵分多路,跟随环保、公安等有关单位,下地市、到企业,报道防治大气污染情况。除了动态报道,新闻媒体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连续报道。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开设“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专栏,除了动态消息,还对做出承诺的地市和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另外,推出防治小知识:介绍雾霾成因、如何防治等;同时,河南广电全媒体重磅推出18篇系列评论,用鲜活的事例、接地气的语言,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法制现场》栏目特别设置《宣战雾霾》版块,记者夜间深入现场采访,抓拍生动场面和细节。在为时一个多月的攻坚战宣传战役中,全方位、多角度的连续报道,主题鲜明、说服力强,展示了省委省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和行动,为打赢防治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信息来源日益多样化,抓好第二落点,可以让观众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报道出深出新。突发事件稍纵即逝,部分新媒体、自媒体在这方面优势明显,而传统媒体往往失去第一时间采访报道的时机,抢不到先发优势。做好追踪报道,是发挥传统媒体人力资源丰富优势的途径。在仔细调查、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报道,往往更能反映新闻事件全貌、更具独家特色、更有影响。

3 融合传播 共同发声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微博、微信、客户端因为具有即时、开放、透明和互动等优势,不断改变着报道的形态,拓宽了新闻的来源和渠道。在新媒体传播中,一部手机、一个手持小摄像机,记者就可以完成对事件从文字、图片到声音画面的综合报道和传播。而传统媒体所固有的表现手段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与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新的需求与期待。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必须增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两微一端”与传统媒体联合报道的新模式,增强与受众的交流沟通,不断开辟传播的新渠道,扩大报道影响力。

在2016年7月的新乡特大暴雨报道中,河南广电全媒体所有资源共享、信息公用,参与报道的各路记者部不分频率频道、不讲条件代价,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报道中,所有前方记者的地点和联系方式都反馈到应急宣传报道微信指挥平台,他们所采集的新闻资源也分享到微信指挥平台,电台连线电视台的记者,广播的声音接入电视演播室,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分发,重要信息互联、互推、互融、互粉。本次参加报道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达70多个,信息可达用户超过3000万。

大数据统计,近48小时的《河南广电全媒体关注直击豫北暴雨》,创造多项传播记录:河南交通广播微信推送的主题微信,10小时阅读量突破20万;映象网微信文章1小时内总阅读量突破100万;都市频道网络视频收看观众累计达到30万。这次成功的媒体融合报道,为日后类似的灾难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除了新旧媒体综合利用,媒体融合报道也对记者有更高的要求,即必须掌握从采访、拍摄到网络推送等各项技能,做全能记者,只有掌握了这些新手段,才能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如鱼得水。

在笔者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切实感受到,突发事件报道难、创新更难,但创新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在当前新媒体与“微时代”传播的环境下,如果不创新,报道就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就难以吸引受众。因此,记者必须不断开拓进取、创新报道形式。要用事实说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核实事实的真相,尽可能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语言要具有亲和力和贴近性,尽量避免使用具有倾向性和个人感情色彩的话语。同时,要注意发挥好评论的作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通过本台评论、编后话、记者手记、评论员进演播室等形式,对新闻进行延伸和全方位分析,可以起到安抚人心、表明原因、鼓舞士气、指明方向的作用。

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全球化发展迅猛,同时突发事件不断,记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更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这就要求记者日常训练有素、准备充足,具有专业反应和应变能力。同时,在平时不断更新观念,加快推进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改革创新报道手段,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河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