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电视真人秀的电影化倾向

2016-03-04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7期
关键词:真人秀电视节目

次 央

(作者单位:西藏电视台社教外宣节目中心)

分析电视真人秀的电影化倾向

次 央

(作者单位:西藏电视台社教外宣节目中心)

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与关注度,这些成功的真人秀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节目的电影化倾向。本文从真人秀节目的缘起展开,指出其在叙事手法和表现手段上的电影化倾向,并客观分析该类节目在同质化现象,以及不足之处。

真人秀;电影化;大电影

如今,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如《爸爸去那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都通过各种创新性的编排方式吸引着观众;同时,通过各种节目所衍生出来的话题点得到了观众的更多关注度。细数这些电视节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电影化。

其实,关于电影化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文学作品、电视剧和动漫方面,鲜有人研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电影化。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电影化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在电影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形式:电视节目自身的电影化和其自身的衍生品——综艺大电影。本文就电视真人秀节目电影化的产生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电影化的产生对我国的电视行业发展带来的启示和影响。

在国际上,与此类似的节目普遍称为真实电视节目。在我国最普遍公认的定义为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提出的:“普通人在规定情景中的制约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做出的自由行动并被记录或者加工播出的节目。”以此为基础,尹鸿教授提出了七个基本要素:自愿参与、设置情境、赋予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处理。这七个基本要素就是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并分析了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实特色,体现了这类节目形态必须是纪实的、非虚构的;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要有人格和人性的凸显;秀是手段,节目必须设置虚构的规则。”

有学者指出,电影化是指要求剧本富有银幕感;电影化不仅要求剧本描写尽量是可见的,还要挖掘刻画出那些动人心弦的无言的场面,更要求充分调动声光摄美乐等综合艺术方式去刻画;电影化还表现在发挥电影特长,利用两个或更多的平行段落来表现若干个同时进行的戏剧动作。

近些年,电视真人秀节目与起初相比较有了极大的变革,节目主角由普通大众逐渐变成了光鲜亮丽的明星。节目形式也同时发生了改变,节目制作时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制作过程也越来越精细,呈现出电影化的趋势。例如,自开播便令人眼前一亮的《我是歌手》的总导演洪涛所说:“这个节目给你的感觉更像是一部电影,有情节,甚至错过一个表情,这首歌就打动不了你。”如此的解释,再联系到每个观众自身已经熟悉的电影经验,就让我们对这些节目的电影化思维豁然开朗了。

1 电视真人秀节目自身的电影化

1.1 叙事手法

如今,电视真人秀节目早已摒弃了纯粹的真实记录手法,开始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电影化表现手法,最主要的就是叙事上的故事化。从大方向来说,就是电视节目开始采用板块式的故事框架,以此来确定节目的流程和发展方向。每期根据故事主题更换人物、游戏等元素,放弃平铺直叙,在节目框架中运用类似电影讲故事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设置起承转合的情节,埋下矛盾冲突点并强化人物间矛盾的展现。

例如《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两个真人秀节目在节目框架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分别都是每期设定一个大的故事背景,给每个人设定不同的角色,在大的故事背景下设定故事情节,并以情节点划分节目环节,设置相应的游戏。在每个环节下都会设置悬念来增加故事的趣味,同时也将一个个环节相扣,推动故事的发展。最后节目会以大团圆的形式结束,注重个人良好品质的展现和团队意识的宣扬。

1.2 表现手段

电影化的电视节目在制作上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拍摄上的大手笔与庞大规模,在这一点上,《爸爸去哪儿》堪称典范。一期《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团队有70~80人,由明星独立跟拍、航拍、室内固定摄像机位、游戏环节的Go Pro细节捕捉等大量机位组成,多机位、全方面地捕捉节目中的任何一处细节,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2 电视真人秀节目电影化的衍生物——大电影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媒介间的界限彼此清晰,又彼此交融。当下的媒介“互串”多种多样。其中真人秀节目的衍生品——大电影,也可以归为电视节目电影化的行列。例如,《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就是持续了节目的纪实风格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电视节目中备受关注的元素延续到电影当中,整个电影就像是一期精华版的节目,给一季节目结束之后观众仍不满足的心以很好的慰藉。而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必然会形成品牌效应,由节目的好评来调动电影的口碑,并通过一系列的周边产品,锁定一批忠实的粉丝,由此来推动票房。

电视节目电影化就自身而言,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电视节目长久以来的创作思维,改变了原本的陈旧格局,从观念上使人们逐渐改变了对电视节目的认识,通过电影制作手法的融入,使节目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更加精良,同时还提高了节目的艺术性。

3 电视真人秀节目电影化的不足

但我国的电视真人秀电影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避免不了初期的普遍问题——不成熟。大多节目虽然已从不同角度开始尝试将电影手法融入到节目制作之中,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3.1 同质化现象明显

电影化在电视真人秀中最初是作为一种手段,为了解决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起初,电影化的确缓解了电视真人秀的同质化问题,但后来随着电影化的不断深化,同类型的电视节目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同质化。事实证明,《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节目的后几季热度远比不上前几季,每期的节目流程和节目形式都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雷同。而《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两档节目都引进自韩国,节目定位相似、形式也类似,都是以故事作为节目框架,确定下大的故事背景、给每个人设置特定的人物身份和性格、再通过游戏通关式的板块环环相扣,完成整个节目任务。

无论是引进节目还是本土节目,真人秀发展至今,几经起伏,都无法逃避同质化的问题,归其根本是缺少创新性,盲目跟风,在借鉴时无法进行正确的取舍。

3.2 娱乐性逐渐取代艺术性

电影化给电视真人秀节目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就节目自身而言,电影化提高了节目质量,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性;但另一方面,真人秀综艺大电影的出现,使电影的艺术性受到了质疑,这类大电影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期用电影级摄像机录制的节目,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与节目本体无异,并没有多么精彩的剧本故事,不考究画面的构图、灯光的效果等,它虽然挂着电影的头衔,却没有电影的厚重,仅仅具备了单纯的娱乐功能,忽略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具备的水准。

3.3 过度开发的大电影

就真人秀综艺大电影而言,其重点是在延续原节目品牌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尊重电影本身的创作规律,将电影性和节目的品牌性有机融合。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发行这几个环节一般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现在的综艺大电影往往为了赶热乎劲,仓促上马,然后又仓促下马,制作周期压缩的很短,这种打着品牌旗号的粗制滥造已经让观众越来越疲于观看,且很多观众用行动给予回应。

例如,由《中国好声音》所翻拍的大电影的票房就极为惨淡,因为它并没有延续原本节目的品牌竞争力,而是单纯地用人气学员去演绎了一场青春励志故事,而且电影中对故事的讲述和人物性格的过多弱化又令观众产生了不满。其本质问题在于过度依赖节目IP,没有把握好转化方向,过于相信粉丝营销的力量,忽略了电影自身的故事、设备、音响和剪辑等竞争力。

4 电视真人秀节目电影化的前景

电影化的产生是基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是艺术作品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和表征。电影化在电视真人秀领域的发展区别于其他艺术领域,划分出了两个发展方向,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向,电影艺术手段的融入都给电视节目制作注入了新的艺术魅力,使电视节目的发展突破了当前的瓶颈,走向了一个更加视觉化的道路。

[1]韩瑜.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分析[J].电影文学,2014(15).

[2]清秋.《爸爸去哪儿》:影视跨屏的天作之合[J].上海经济,2014(Z1).

次央(1971-),女,藏族,云南香格里拉人,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电视专栏节目制作及电视专题片制作。

猜你喜欢

真人秀电视节目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调查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论真人秀节目的剪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