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的电影化形态研究

2016-03-04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7期
关键词:好莱坞文化

李 群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中国文化的电影化形态研究

李 群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

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在漫长发展史上形成了独有特色的理念和模式,尤以儒家文化为大。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却很难延续,尤其是当下文化语境的商业化,让传统文化举步维艰。文化的数字转化成为当下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文化数字转化表现形态中电影化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完美传承了文化本身的韵味,也将文化进行了最大化的传播。

中国文化;电影化;形态研究

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特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1]。

1 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

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常熟。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便昭示着中国文化的繁荣,至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让传统文化走向“儒家”独大的局面,其间虽仍有“道家”“佛家”等其他学术力量的存在,但其过于微弱。儒术的尊崇,让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开始以此为根基,并随之发展出了一整套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儒术被不断的变革修缮。然而到晚清,鸦片战争的打响,让中国的天朝上国梦沉底覆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列强的入侵下开始裂变。“五四运动”的开展,让“德先生”和“赛先生”在中国广为传播,青年学者开始接受西方文化,中西之间的文化理念开始出现碰撞的火花。

二战过后,世界格局和秩序重新确立,文化格局也开始呈现东西阵营的较量,身处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红色革命成为了文化之路的主题和重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化相对比较单一,受苏联文化影响较多。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再次发生变动,东西阵营的对立让原本对抗的文化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中国文化开始处于反思之中。时至今日,随着“后冷战”时期的到来,中国文化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实施让中国焕发了新的生机,中国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中国的文化而言,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大规模的侵袭。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中国人开始反叛中国传统的孔孟之道,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入侵下,表现出疲软的态势,面对凌厉的攻势,中国文化又该如何反击?

2 中国文化的电影化表达

文化的表现形态有很多种,其中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这些都是人们稔熟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名著,观赏画作,聆听音乐等来感受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感。电影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因为电影至今也不过才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电影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却远远超过其他的艺术形式。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和建筑等这些艺术形式从接受的层面而言,他们始终是一维的模式,即视觉或听觉,而电影的出现完美的融合了视听两维空间,让观众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共鸣。从艺术审美的层面而言,它们更倾向于小众艺术,它们的大众化传播需要进一步的阐释,对于电影而言,从诞生到步入艺术殿堂,它始终是以大众艺术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至今日尤为明显。

早在二战时期,美国就意识到文化影像化的重要性,二战过后,好莱坞成了美国霸权文化加工和包装的重要集散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的海外影片开始涌入中国,其中以好莱坞影片为重。十几年过去了,在好莱坞影片的培养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尾随者。从商业片的角度而言,好莱坞大片带给观众的仅仅是宏大场面,紧张刺激的情节和完美化身的明星,没有太多的文化价值。但从深层次的视域来看,好莱坞大片模式培养起来的观众,在看似简单的商业大片中接受的却是深层次的文化认同。电影《变形金刚》系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同等价位的票价,观看《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可谓物超所值,宏大的场景,激烈的打斗,3D技术的运用,让人身临其境,酣畅淋漓,对于电影文本的理解也没有门槛的设置,反正正义总会战胜邪恶。然而仔细观看电影会发现,《变形金刚》系列影片所构建的依然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大背景,而在电影中,美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救世主,成了代表西方阵营的英雄,而苏联,则成为了邪恶力量的代表。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仅仅伴随着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来做出判断,却从未仔细思索叙事背景下的真伪。好莱坞商业大片在包装美国文化的过程中,将美国伪饰成了一个完满的形象,将美国文化也粉饰成天下太平的改良剂。

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好莱坞模式的发展是个重要的启示。尽管早在1905年中国电影就出现在中国观众的面前,但发展缓慢。中国电影自诞生就被赋予浓重的文化情怀,以反映社会生活,反映时代变迁的居多,《孤儿救祖记》这类影片的上映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直白书写。随着战争硝烟的弥漫,中国电影中关于传统文化的题材开始慢慢削减,以保家救国,奋起反抗为题材的影片数量开始增加。红色电影的出现更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最大宣扬。改革开放后,西方电影的输入,让中国电影丧失了很大的电影市场,对于文化的转化和宣扬也处于迷茫的状态。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吸收西方电影的精髓,中国电影人也开始尝试中国化的商业片,从总的发展来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好莱坞商业大片相比,中国商业片缺少内涵性的文化特征,比如: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是“美国梦”,让观众相信,在美国你只要坚持努力,你就会成功,就会得到认可和尊敬。中国文化渊源博大,但在电影的文化表现层面缺少明确的核心价值,尤其今天在中国银幕上放映的商业片,宣扬的价值观多以“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居多,让观众在看完之后,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也缺乏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3 电影文化需要什么

对于观众而言,观看电影需要的是休闲和快乐。所以作为文化的转化形式,电影需要把观众需求和文化价值进行无缝缝合,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既能享受电影所带来的快乐,又能避免说教式的文化传达。中国在电影发展过程中,过多直白的教化式让中国观众对其产生反感,尤其是商业化的今天,如何把商业型和文化性有机结合变得非常重要。

纵观今天的电影市场,IP改编剧居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IP改编是最典型的文化转化为影像的表现,因为IP改编的出现,必先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被改编艺术模板的流行,如文本、歌曲、漫画……,而这种流行的背后其实是文化本身的成熟和扩大,只有当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播,形成认同才会被改编成电影,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从实际上映的IP改编电影来看,电影质量参差不齐,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IP电影,也有纯粹吸金的商业化电影,当让这也传递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信号。一种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另一种是对当下娱乐化的直白写照。文化最深的价值自然是历史沉积的体现,但同时文化最大的发展却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今天中国电影文化最大的缺失也许正是这种冰与火的对立和抗争。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写照,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更是清晰映照出华夏灿烂的文明历程。作为文化数字化形态转化的表现形态,电影是最年轻的表现手段也是将是未来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今天伴随着VR技术、AR技术、3D技术、IMAX等技术的发展,让电影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展现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1]张永贞.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1.

本文系湖北文理学院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学科群建设立项成果,项目名称:文化数字转化表现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016021)。

李群(1988-),男,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猜你喜欢

好莱坞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谁远谁近?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