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PRO和pro看汉语主语NP省略特点

2016-03-03□霍

现代语文 2016年15期

□霍 婧



从PRO和pro看汉语主语NP省略特点

□霍 婧

摘 要:主语省略是汉语言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自觉遵守省力原则的体现。本文以乔姆斯基空语类理论的PRO和pro为参照,探讨汉语主语NP省略的特点。

关键词:PRO pro 汉语主语 NP省略

一、引言

空语类又称为空范畴或虚范畴,在Chomsky管约论(GB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空语类是指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系矩阵的成分。[1]换句话说,空语类是具有句法和语义作用,但没有语音形式的特殊隐形成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决定了语言会通过各种方式达到精简的目的,因此空语类普遍存在于不同语言中。汉语中也有空语类。本文以PRO和pro为参照,着重探讨汉语中的空主语现象,以揭示其相对隐性的特征。

二、空语类PRO和pro

Chomsky根据[±照应性]和[±指代性]两组特征将空语类分成四种:NP-语迹、WH-语迹(变项)、pro和PRO。本文主要以pro和PRO为理论依据进行探讨。Chomsky曾经假设任何句子都是由NP、INFL和VP构成。INFL为屈折成分,有[+时态]和[-时态]特征。[+时态]代表限定式,此时NP是一个有语音实体的NP;[-时态]代表不定式,此时NP是没有语音实体的PRO。后来Chomsky将这一假设发展为扩充的投射原则(EPP),即每一个英语句子,不论内嵌还是非内嵌,限定还是非限定,在所有的句法平面上都有一个主语。[2]因此,不定式短语在深层结构中也是句子,都有逻辑主语。而PRO就是用来表示不定式的逻辑主语的。例如:

(1)a.Johni wants [PROi] to prove himself.

b.[Pro] to understand the book is easy. PRO又称“小代号”,可视为显性代词的省略,一般存在于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动词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根据动词形态推测出主语的人称、数等语法特征而不必出现语音形式的代词主语。空主语pro只能出现在定式动词前的位置上,其性质相当于代名词,具有非照应性和指代性特征,受约束原则第二项制约,在管辖域内自由。乔姆斯基的空语类理论是建立在对印欧语系研究基础之上的,如英语、西班牙语,这些语言与汉语相比,其形态更为丰富。

三、汉语中的空主语

汉语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韩景泉[3]、胡建华[4]等学者认为汉语的主语省略本质上不同于空语类理论的pro,但大家都认为汉语中存在PRO。沈阳、陆俭明[5]认为汉语中的空主语大致分为省略型空主语和隐含型空主语。隐含型空主语的最大特点是这个词语原来的位置不能“补”出相应的有形词语。但对省略型空主语来说,在有语境的情况下,相关词语却可能进入这个空位置,即可以“补”出来。根据乔姆斯基对空语类的分类以及沈阳、陆俭明对汉语中空主语的讨论,本文将重点讨论不定式句中的PRO和省略型空主语。

(一)汉语不定式句中的PRO

英语中的PRO主要分布在不定式分句中的主语位置上,与显性的名词短语成互补分布关系。PRO具有指称功能。当英语中的PRO为强制控制时,具有指称句内可识别性特征,如例(2)中的PRO受到主语的强制控制。

(2)Johnipromised [PROi] to forward my mail.

当PRO受到的控制是非强制控制时,其先行语虽然没有在句内出现,但其指称仍十分明显。韩景泉[6]称这一特点为句内可识别性。例如:

(3)It's difficult [PRO] to learn French well.

例(3)中的PRO受泛指控制,其所指是任意的,可以指你我他或别人。

虽然汉语界对汉语中有无定式与不定式之分尚无定论,但这并不是判断汉语中有无PRO存在的关键。根据PRO的句法特征,结合汉语中的大量语言材料,不难发现汉语中的确存在空语类PRO。例如:

(4)张三i设法[PROi]帮助我。

例(4)中的PRO受其先行语“张三”的强制控制,与“张三”同指。在这种结构中,汉语与英语一样,PRO的指称与特定动词的词汇特征有关,也具有指称句内可识别性特征。

(5)[PRO]滚下山很危险。

例(5)中的PRO受到非强制控制,属于任指的PRO。

与英语等语言相比,汉语是一门语法化程度较低的语言,它的结构不太严谨,句式和结构灵活多样。所以在许多存在空语类PRO的汉语句子中,PRO的指称选择受句法和语法规则的制约要比英语少,而对语境等语用因素的依赖要更多一些。例如:

(6)张三i主张[PROi/j]不抽烟。

例(6)中的PRO如无特定的语境,一般多指“张三”以外的其他人,但也可以与主句的主语“张三”同指。因此,在汉语中,有时我们仅根据动词的词汇特征很难确定句中空主语的所指。

(二)汉语中的省略型空主语

汉语注重意合,在构成段落篇章时往往以意念为中心,不太注重具体语言形式上的规范与完整,而讲求整体的语意连贯。因此,主语省略现象时有发生。一般来说,省略型空主语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某个充当动词前的NP或者动词后的NP没有在主语位置上出现,也没有在其他位置上出现。例如:

(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NPe]发明了电动机。

(8)[NPe]回家时,我遇见了我的朋友。

例(7)中的NPe可以理解为泛指化的概念,即不需要依靠任何语境,也无需解释就能够使听话者获得清晰明了的信息。而在例(8)中,NPe受到句中名词短语“我”的控制,得到确指,从而听话者也容易理解这个无主句。

二是在有特殊语境的情况下,相关词语能够补进这个空位置。例如:

(9)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NPe1)满碗里闹了一阵,(NPe2)好不容易撮起来一个,才伸着脖子要吃,(NPe3)偏又滑下来,(NPe4)滚在地下。(《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测出NPe1、NPe2、NPe3和NPe4分别指代的是筷子和蛋、刘姥姥、蛋和蛋。像例(9)这类无主句,若没有具体语境,NPe便难以确定指称对象,就会产生歧义,造成听话者理解困难。即汉语中省略的NPe无法通过句法结构来确定,而必须要依靠一定的话语语境。与之相比,Chomsky空语类理论中的pro通过句法手段就能确定其省略主语。例如:

(10)a.Leo el libro.(西班牙语=I read the book.)

b.Lees el libro.(西班牙语=You read the book.)

c.Lee el libro.(西班牙语=HeShe reads the book.)

d.Leemos el libro.(西班牙语=We read the book.)

e.Leéis el libro.(西班牙语=You read the book.)

f.Leen el libro.(西班牙语=They read the book.)

西班牙语是形态变化极其丰富的语言,其动词变位的形式就能够提供有效信息帮助语言使用者确定句子的人称和数,从而进一步确定其所指。西班牙语的现在时有六种屈折形式,每一种屈折形式对应不同人称和数的组合,主语与动词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即使在显性主语省略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确定主语的人称、性、数等语法特征。像例(9)这类不能通过句法结构,必须依靠语境才能够确定其空主语所指意义的句子与Chomsky空语类理论中的pro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类空主语通常属于话语省略。

四、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话语省略

汉语除了GB理论中提出的空语类外,还有因话语省略造成的名词性成分空位现象。空位结构的产生不是以抽象动词原型为基础,而纯粹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以具体语境为依托,所作的随机语言选择,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意性。空位所缺略的成分远比空语类缺省的名词性成分要宽泛得多。因为空位不仅仅是句法成分缺略,而且连语义成分也一同缺略,因此空位不能以核心动词的结构特性为依据,而只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所缺内容做出判断。但空位和空语类一样,有语义内容和语法作用,没有语音形式,两者都与论元有某种联系。例如PRO和pro是由基础部分生成,在句中独立担当一个题元角色。pro的指称对象可以通过它后面的定式动词的形态得到确认,PRO通过其控制语得到确认。汉语的主语省略虽然在句中找不到识别痕迹,但是在一定语境的帮助下,可以还原省略成分。换句话说,这些主语空位也在论元位置上,属于论元并具有题元角色。汉语由于表达需要,依据语境,省略一些结构成分,这实际上是造成了论元在句法平面上的缺失。根据GB理论,每一个论元只能充当一种题元角色,而每一个题元角色也只能指派给一个论元。只有这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才能使一个句子的意思得到确切的解释。[7]这些题元角色实际上反映的是论元与谓词之间的关系。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对论元的支配性质,论元可以有不同的题元角色。

汉语由于话语省略,造成了主语的结构空位。汉语对空位的限制比较宽松。例如:

(11)[NPe1]睡觉了吗?

[NPe1]睡了。

例句(11)这组对话在汉语中是成立的。但在英语中,则不能只用“slept”来回答。因为英语的空位控制是比较严格的。这种控制与汉语不同,它与语义或语境没有关联,是一种按句法要求而实施的控制。而在汉语中,只要语境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不引起歧义或语义混淆,就可以在结构形式上做尽可能的省略,从而实现表达上的“省力”。例如在日常交际中,“他在食堂吃饭”最终可以省略为“吃食堂”,其省略过程如下:

(12)他在食堂吃饭→[NPe1]在食堂吃饭→在食堂吃→[NPe2] [NPe1] [Prep] 食堂吃 [NPe2]→吃食堂。

当“食堂”的赋格介词“在”被省略以后,“食堂”在句子平面无法得到格,只能通过移到动词后面而获得格,动词后面的成分是地点而不是动词应赋予的受事。这也充分说明了汉语依靠语境,其句子的结构形式和名词性成分都不必等同于动词所要求的论元数目和论元结构。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与英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相比,汉语语法化程度低,形态贫乏,对语用因素依赖性强,要表达丰富的语义内容,则必须依赖灵活的语序。因此,汉语的句子并不要求有完整的句法结构,主语NP省略大多是由话语因素造成的,不具有较强的语法特征。在存在主语省略的汉语句子中,其决定空主语所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缺乏句内可识别性,控制理论对汉语空主语的诠释也较为乏力,主句动词的词汇特征也无法有效解释空主语的所指。总的来说,汉语中的空主语指称受句法和语法规则的制约要比英语少,而对语境等语用因素的依赖要更多一些。

参考文献:

[1]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Chomsky.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 Dordrecht:Floris,1981.

[3]韩景泉.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空位宾语[J].当代语言学,1997,(4).

[4]胡建华.英、汉空语类的分类、分布与所指比较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5).

[5]沈阳,陆俭明.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韩景泉.空语类与汉语空位宾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1995,(5).

[7]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1).

(霍婧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