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联”知时节 润“人”细无声——把对联引入阅读教学

2016-03-0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对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方 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好“联”知时节润“人”细无声——把对联引入阅读教学

方萍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实验学校)

摘要:把适宜的对联引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益于提升语文的学科魅力。试图对对联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对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或对句。它起源于南朝,至清代而臻全盛,到如今依然生生不息。它能用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深的情感,并给予最丰富的启迪。对联引入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使课堂增添浓郁的文学品位。

一、引用对联导入新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语必须成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话语。

如,在教学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时,由于刚好是一堂下午的课,学生都有些打不起精神。于是我把原先准备好的导语临时换成一副对联:“剖开两叶舟,内载白玉黄金;打破一个坛,中藏珍珠玛瑙。”让学生来评一评这副对联,猜一猜上下联写的各是什么食物。学生在一番讨论之后,得出了下联的谜底:石榴;而对上联的谜底仍然意见不一。这时,我建议学生去读课文,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了谜底——“熟蛋”。然后我再顺势由谜底引入课文,学生上课的情绪激昂,整堂课都比较活跃。

引用对联,导入新课,它犹如一个鱼跃打破了学生心头的“一潭死水”,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二、借用对联介绍背景

背景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故事、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在教学中适当讲述背景对教学大有裨益,借用对联来讲解背景则更言简意赅。

在学习《石壕吏》这首诗时,书本注解上的背景知识比较抽象,于是我引用一副对联作为补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根据对联,向学生介绍因为杜甫的诗真实地反映“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大胆地揭示社会矛盾,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写尽“世上疮痍”和“民间疾苦”,所以他被后人推崇为“诗圣”。接着,学生再理解书本上的注解就水到渠成了。《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亲眼目睹社会黑暗和人民苦痛后写下的诗篇。

借用对联,讲解背景,它犹如一条捷径缩短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既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巧用对联,评析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任务,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评析人物形象尤为重要。用对联引导小说阅读,特别是篇幅比较长的小说,往往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

在讲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时,我摘引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学生可以概括出上联写了范进中举前饥寒交迫,但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窘况;下联写了范进中举后接受众人的祝贺,无论是谁都来与他结交的场面。这样通过前后生活境遇和众人态度的强烈对比,鲜明刻画出各色人等的性格。接着,再和学生一起寻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此时学生对人物的印象一定比较深刻,评析也必定比较到位了。

巧用对联,评析人物形象,它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阅读的核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妙用对联,赏析作品风格

作品风格是作家个人风格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这一特征正是有别于他人作品的标志之一。而妙用后人评价作者或作品的对联可以使学生更知性地赏析作品的风格。

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将郭沫若先生评价《聊斋志异》的一副对联介绍给学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联虽仅有十六字,但对《聊斋志异》给予了高度而充分的评价。上联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评价,指出本书以“鬼妖”为主要对象,蒲松龄刻画的是“高人一等”,下联则从主题思想上着手,点明本书的宗旨是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并且蒲松龄讽刺的是“入骨三分”。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通过刻画狼贪婪凶残的本性,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而且对《聊斋志异》全书的风格也可窥见一斑了。

妙用对联,赏析作品风格,它犹如一条珍珠连串起了文本和学生,让学生读出了作品独树一帜的风格之美。

正所谓“心花一瓣,余香长留”。把对联引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我和我的学生受益匪浅。对联拥有“课堂”这片土壤,对联定然能够更加生机蓬勃;课堂拥有“对联”这朵奇葩,课堂定然能够更加丰盈动人!

参考文献:

[1]张器友,许厚今.千古名联[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2]苍舒.中国对联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鲁翠红

猜你喜欢

对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