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滔滔江河涤红尘
——读龚秀甫先生《灞柳诗集》(二)

2016-03-03陈正奇

关键词:灞桥丙申杨柳

陈正奇

(西安文理学院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 710065)

滔滔江河涤红尘
——读龚秀甫先生《灞柳诗集》(二)

陈正奇

(西安文理学院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 710065)

先生秀甫翁,乃余中学时代之语文老师也,距今已越五十载矣。先生世居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办之谢王庄,乃名副其实之灞桥人也。其故居位于灞河东岸数百米处,今长安塔下,广运谭畔。可东望骊山晚照,西闻晨钟暮鼓,天时地利尽在其中矣。

先生早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西安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后先后执教于西安市第六十五中学、西安郊区五七大学、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语文教坛,纵横驰骋数十载;为人师表,赋闲退休千禧年。

先生为师,诲人不倦,门下桃李,遍及三秦,何至三千?先生为教,三尺讲台,口吐莲花,古文今文,诗歌散文,如数家珍;先生为学,文史哲无所不涉,诗书画无所不览,孜孜以求,唯其不精;先生为文,痴爱诗赋,乐此不疲,诗歌创作,似为晚年生活之唯一。

先生晚年之诗歌创作,除潜心书斋外,常见先生伫立灞河桥头,漫步灞桥老街,沉思于离亭水边,遐想于杨柳丛中。与文学同道交流心得,与青年才俊互攀诗友。其诗如泉,其才横溢,时有新作见诸报端,偶见视频镜头闪现。

遥想当年,余为黄发稚童之辈,先生已近而立之年。其文也沛沛,其名也不凡;名若其文,文若其人;尤以文江字之,其雅量可见一斑。故曰:“滔滔江河涤红尘,秦川渭水不让人。锦绣文章千古事,晚生常怀愧随心。”

十年前,先生以《灞柳诗集》见示,并嘱余为序。虽辞之再三,仍于惶恐之中,撰写 “《滋水鹿原总关情》——读龚秀甫先生《灞柳诗集》有感”一文,权充赘语,以貂尾续之。然其中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龚先生要出诗集了,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以先生当年的才气,要不是教务缠身,诗集应是若干卷了。”似成续集之预兆。

十年后,先生已步入耄耋之年。然宝刀未老,初衷不改,无论寒暑,笔耕不辍。丙申荷月,《灞柳诗集》第二卷书稿又摆上余之案头,正应十年前之预言,亦见先生之勤奋了。

《灞柳诗集》第二卷集成,凡十三章,三百余首。名为先生诗,暗合风雅颂,写尽人生百态,实属心声流淌。撷英数首,与读者诸君共赏。《杨柳风韵》:杨柳飞絮烟生花,漫天风雪景色佳。万千杨柳拂地来,灞水岸边诗兴发。《咏迎春花》:依栏纤柔绿绦长,凌雪冲寒透嫩黄。喜迎春来非自好,醉引万花共芬芳。

先生平生授教,释疑解惑,不求闻达于四海,唯以桃李自慰耳。是集结成,虽非名家之大作,诚为长安之雅集。其诗词意境之高迈,写作手法之精道,非晚生后辈所能妄评,相信读者自有眼力。

丙申暮春,四月二日,先生于灞桥区故居举办八十华诞寿宴。是日,谢王庄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宾客如云,高朋满座。祝寿者络绎不绝,谢恩者纷至沓来。楹联寿匾书画挂满庭院,最为醒目者莫过于“满园春色”“桃李天下”。先生与师母入座寿堂正中,接受亲朋之祝贺与祈福。

余虽不才,岂能空手?谨以奔鹿瓦当图案条幅,作为贺礼。此瓦当有镇宅延福之功效,源自秦公一号大墓瓦当拓片,有考古部门图章为证。奔鹿图案下有一段文字:“白鹿本是一个吉祥、圣洁之动物。古人有福禄寿之说,禄即鹿之谐音。相传鹿有六百年之寿命。如今白鹿已随一个伟人及其作品化成一个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灵魂。”这段文字,为余所撰。一贺先生健康长寿,无忧桑榆晚,有喜夕阳红;二贺先生新诗集成,“面脆油香新出炉”,嫩黄鲜美泽后生。

是为序。

丙申年七夕日

[责任编辑 石晓博]

2016-09-23

陈正奇(1955—),男,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长安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灞桥丙申杨柳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杨柳 书法作品
风儿吹过杨柳湾
元代灞桥工程技术探析
杨柳
2018年(丙申年)春联集锦
灞桥月
美丽的灞桥
等你在灞桥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