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茌平,“义”文化的传承

2016-03-03翟璐

走向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村妇聊城文化

文/翟璐

茌平,“义”文化的传承

CHIPING COUNTY: INHERITANCE OF “RIGHTEOUSNESS” CULTURE

文/翟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处齐鲁、燕赵文化结合部,黄河、运河文化交汇点上的聊城,多次发生文化碰撞、融合与再生,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有齐文化崇商敬农的优长,又有鲁文化尚仁重义的特点;既有燕赵文化慷慨无私的侠义,也揉杂了秦晋文化开放宽厚的气度。

因而,数千年如此厚重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古东昌大地“崇文、尚忠、重义”的社会风尚。其中,“重义轻利”、“舍利求义”的义利观是商业文明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后形成的精神气质,这一精神文化在茌平尤为突出。

在茌平县城西片区的几个村庄里,相传曾生活着拥有特殊姓氏的百姓,他们都姓“乂(yì)”。据说这一姓氏源于茌平“义”文化的演变,虽“乂”姓百姓的生活时长不可考,但代代相传的“义”文化却在茌平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历久弥新。

○茌平当地人为纪念鲁义姑德义之举修建的“鲁义姑祠”。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righteous behavior of Luyigu, local people in Chiping County built the “Luyigu ancestral temple”.

千年风雨“鲁连台”

茌平是“义文化”的发源地。而出现的标志就是战国时期,茌平出现了一位为诸侯排难解纷,挽救人民于水火的“义圣”——鲁仲连。鲁仲连为齐国人,他才思敏捷,长于辩论,周游列国,对高官厚禄不屑一顾,视之如浮云。

早在春秋时期,聊城就是一个重要的城邑。战国时期,齐燕之间曾为争夺聊城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详实记载:“燕将(乐英)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困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这时,鲁仲连来到聊城,他修书一封,令齐国官兵缚在箭上,在城东门外台阶上射入城中。鲁仲连在书中对燕将陈述利害,晓之大义,或退或降,不要负隅顽抗。这就是著名的《遗燕将书》,此书说理透彻,雄辩有力,气势磅礴,感人肺腑。鲁仲连射书救聊城传为千古美谈。李白曾写《古风》一首赞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早在晋代之前,聊城百姓就已在当地筑起高台,来纪念鲁仲连。《水经注》中,郦道元笔下的古聊城是一座四面环水的美丽水城,且城中有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东门侧建有鲁仲连射书台高耸入云,蔚为壮观。

后来聊城历经三次迁徙,原来的鲁连台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至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昌知府陆梦履在聊城东门外重筑鲁仲连台。然而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剥蚀,民国初年,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台基尚为完整。台的门洞两侧各有石刻横额,东书“鲁仲连台”,西曰“旷古高风”,字迹清晰可辨。而后,伴随着风雨侵蚀,更加兵燹之灾,台基渐被破坏。

台基虽毁已无从找寻,但鲁仲连射书解聊城之围的历史故事在人们的大脑里仍记忆犹新。如今,他的家乡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仍保留着鲁仲连祠,以纪念这位义士。聊城人民为纪念他,也曾在古城东门外建有鲁仲连射书台,为聊城一景。

鲁义姑之举感召故里

至今,在茌平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春秋初期,齐国举兵侵犯鲁国。入侵的齐兵逼近鹅子屯(今罗屯村),村里的百姓纷纷逃避,一个年轻的村妇跑在最后,结果被齐兵截住了。见她右胳膊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左手拉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跑得气喘吁吁,齐兵感到很奇怪,于是问:“别人都是抱小的领大的,你为什么抱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呢?”村妇说:“这个大孩子是我侄子,他父母都死了,小孩子是我儿子。如今大难临头,我宁可舍掉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丢掉侄儿。”齐兵听后感叹道:“这里真是礼义之邦,一个村妇都能舍儿保侄,如此仁义,我们为什么还要征伐兄弟国呢?”于是纷纷把兵器投入水井里,磕掉鞋上的土,一哄而散回齐国了,由此鲁国免于一场浩劫。

鲁义姑抱侄弃子、义举退敌的故事在《列女传·节义传》中有详细记载,到宋金时期更被列入“二十四孝”,影响深远。关汉卿在《蝴蝶梦》中曾云:“我若学嫉妬的桑新妇,不羞见那鲁义姑。”意思是说,人若做了不道德之事,连家中供奉的鲁义姑都羞于拜见。鲁义姑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鲁义姑的存在,使得茌平韩屯镇成为“德义”之文化名乡。据当地老人介绍,如今罗屯村西还有个漫起的土堆,就是当年齐兵磕鞋土堆成的,因形似“鹅子”,故其村名原为“鹅子岿屯”,后演变为“罗屯”。

斯人已远。作为义姑故里、德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如今的韩屯镇依旧民风淳朴,而每年的“鲁义姑庙会”也成了十里八乡村民们的盛大节日。庙会期间,每天都有上万人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特别是在二月初六这天,不论天气是阴是晴,在这小小村庄里聚集的人们竟超过几万人,村内外的街道上、大路边,到处都是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

不仅如此,为打造德义文化品牌,茌平在成立“鲁义姑文化发展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茌平县德义文化协会,设立德义救助基金,用于救助失学儿童、扶贫帮困,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注册了“鲁义姑”商标,让鲁义姑之举感召更多的人。

As an old saying goes: “the unique features of a local environment always giv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o its inhabitants.” Many periods of culture clash, fusion and regeneration have happened in Liaocheng city where Confucianism, Yanzhao culture,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and Grand Canal culture converged, gradually forming the unique and abundant culture here. Thousands of years of rich cultural heritage helped ancient people to form the social morality of“promoting culture learning,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Ideas of “Highlight righteousness and despise profits”,“pursue righteousness at the risk of profits” formed when business civilization reached a certain height, particularly so in Chiping county.

猜你喜欢

村妇聊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村妇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村妇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谁远谁近?
村妇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