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名著中的“聊城元素”

2016-03-03肖寒

走向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聊城金瓶梅胭脂

文/肖寒

历史名著中的“聊城元素”

“LIAOCHENG ELEMENTS” IN HISTORICAL MASTERPIECES

文/肖寒

如果你沿着大运河经过山东聊城时,会发现这座城市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走在聊城的青瓦绿树间,如果你稍加留意,还会发现许多历史名著中的聊城“元素”:《老残游记》的老残到聊城海源阁借书;《水浒传》里的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打虎;《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场景设在了“胭脂湖”;《马可·波罗游记》里栩栩如生的临清古城……

像这样的“元素”,在聊城流传的还有很多。如果你在聊城运河边能找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都会非常乐意为你讲上一两个。小到民间习俗的由来,大到历史建筑的建造,这些传说故事让聊城成为一座值得一聊的城市。

《水浒传》铸就不朽英雄传奇

关于聊城,大抵聊得最多的就是小说《水浒传》里的故事。小说中,畅快淋漓的武松阳谷斗杀西门庆,让人捏汗的柴进身陷高唐州,场面恢弘的梁山好汉攻打东昌府,令人捧腹的李逵寿张乔坐衙等故事都发生在聊城境内。

与聊城有关的水浒英雄人物中,武松是绝对的主角。武松的仗义、直爽、见义勇为、敢做敢当等侠义精神,从某种角度体现了山东人的品性。“景阳冈曾打虎,水浒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这是小说《水浒传》中对武松的评价之一。在一百二十回的小说中,仅武松的故事就有十回。从篇幅上就可以看出施耐庵对这个人物非常看重。小说对武松的描写,让他处处都透着英雄气。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时期的故事,当时东昌府还没有通运河,但书中却安排了运河抢粮情节,可见作者对聊城当时的地形是比较熟悉的。还有孙二娘开店的“十字坡”,就在现在的莘县境内;宋江“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坐落在阳谷县境内。《水浒传》自第二十三回起,施耐庵就开始对武松的故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从景阳冈打虎,到偶遇武大郎,再到斗杀西门庆,这些在阳谷发生的故事是每一个聊城人都耳熟能详的。而这一段故事,也让阳谷的狮子楼、景阳冈等景点闻名国内。

《水浒传》中以上情节描写在书中所占篇幅较大,多为书中的精彩、经典之处,故事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塑造的武松、李逵等英雄好汉形象栩栩如生,家喻户晓。

“水浒”几百年来驰骋在鲁西平原上的兵马早已暗淡,但在如今聊城人的性格里面还是可以窥探一二。“好勇”是外地人给予鲁西人的一个典型评价,这里尚武之风盛行,尤其在乡下,刚武彪悍之人比比皆是,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依稀还可以看到当年梁山好汉的影子。

○古老的城墙,镌刻着岁月的年轮。图/何延海The ancient walls are engraved with the annual ring of the times.

《金瓶梅》话说临清风俗民情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世情小说。书中通过对西门庆及其妻妾、家人、朋友等一系列人物的描写,反映了明朝中期的阶级关系、社会关系和风俗民情,是研究明朝中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该书故事由《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引发、演化,绘就了一幅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社会画卷。书中多个情节提到东昌府、阳谷和临清,其中和临清的关系最为密切。临清是书中故事的重要发生地。据考证,《金瓶梅》中所描写的地名及地理特征与临清现存的明代文化遗迹名称和地理特征完全相符的有10余处,还有30余处地名与临清现地名相同或基本相同。如书中多次提到的临清钞关,目前为国内仅存的保存比较完整的运河钞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金瓶梅》中,有很多风俗、特产与临清也很相仿。如写“潘金莲喂养雪狮猫,让猫抓扑官哥,官哥被吓而死”中,其狮猫就为临清特产。当时,狮猫是大户人家常养的宠物,还被作为贡品送入皇宫,供宫中娱乐。可以说,《金瓶梅》的作者对临清是非常熟悉的,应当有在临清生活的阅历。

此外,从现在临清民间的言谈中,也能找到《金瓶梅》书中的影子。如《金瓶梅》第一回中写潘金莲抱怨嫁给武大郎时,这样说:“原来这金莲自嫁武大,见他一味老实,常与他合(gě)气。”“合气”就是闹别扭、发生口角之争,是临清至今流行的口头方言。而第二回写武松和武大郎告别的时候,曾用到“盘缠”、“约莫”这样的字眼,现在临清民间办丧事时,还有“送盘缠”之说,而“约莫”在临清方言中就是大约、估计的意思。

《老残游记》中寻书东昌府

“我们这东昌府,文风最著名的。所管十县地方,俗名叫作‘十美图’,无一县不是家家富足,户户弦歌。所有这十县用的书,皆是向小号来贩。”

清末著名游记小说《老残游记》关于东昌府的这段描述,足以反映出当时聊城社会的一些状况。通过这番话,当时聊城经济的繁荣和刻板印书业的发达跃然纸上。

《老残游记》第七回中,有一段老残寻书东昌府的记述:光绪十七年冬,一个雨雪霏霏的日子,刘鹗专程至聊城,欲借杨氏海源阁藏书,却被拒之门外。他有感而发,将此作为《老残游记》的一段素材:老残至东昌观书未果,即于客舍壁上愤然题诗曰:“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书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嫏阛饱蠹鱼”。这座令老残怅然的海源阁就在东昌古城的西南角。

当时,海源阁藏书宏富,尤以宋元珍本为多,号称“海内之甲观”,为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被誉为私家藏书之典范。由于海源阁藏书“锁在大箱子内,不但外人见不着,就是他家族中人亦不能得见。”老残未能如愿,他并不知道,海源阁藏书皆为珍本、孤本,十分宝贵,不会轻易借人。1975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毛主席所送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历史名著中的记载串联了聊城的文化记忆。The records in the historical masterpiece are the cultural memories of Liaocheng.

《聊斋志异》里的东昌湖胭脂女

相传当年蒲松龄曾骑着毛驴来聊城,在湖边撷取素材而后写成了《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才姿惠丽的胭脂女,系东昌人氏,爱上了书生鄂秋隼。好色之徒宿介得知,冒充鄂书生与胭脂相会,被胭脂识破,遂抢走一只绣鞋作为“信物”。绣鞋丢失,被无赖毛大捡到。毛大潜入胭脂家,欲行不轨,被胭脂父亲发现。毛大顿生歹念,杀死胭脂之父,酿成命案。官府审讯,将鄂秀才屈打成招。济南府复案时,发现破绽,将宿介作为凶手,又成错案。最后,山东学使施闰章明察秋毫,找到真凶毛大,案件水落石出。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早已是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部名为《胭脂》的电影在全国各地上映,浙江越剧院曾排成多幕戏演出。周恩来总理在世的时候,曾号召公安战线学习六部历史奇案,其中就有《胭脂》。如今,人们来到当年胭脂女以湖水为镜、对镜梳妆的东昌湖畔时,就会想起胭脂的故事。美丽的东昌湖因此也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别称“胭脂湖”。

《马可·波罗游记》细描临清古城

战国之后,聊城相继成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是鲁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会通河的开通,促进了聊城经济的发展。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会通河经过临清,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作了精彩的描述:“沿途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皆隶属大汗,其中商业茂盛,为大汗徵征赋税,其额甚巨,此强格里城(临清)中央夹有一宽而深的河流经过,河上运输有丝、香料及其他,巨贾货物不少。”寥寥数语,元代临清的繁荣跃然纸上。

随着河运的发展,明清时期聊城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聊城时称东昌府,被誉为“江北一都会”。临清、阳谷也成为运河沿岸的重要商埠,时有“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之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兼容性特征的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这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社会背景和生动详实的素材。

If you pass Liaocheng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long Grand Canal, you will hear many engaging tales and stories about the city. When you walk among the grey tiles and green trees of Liaocheng City, you will find the “Liaocheng elements” in historical masterpieces with some attention. If you can find some old people along the Grand Canal, he may tell you one or two stories gladly, such as origin of folk custom, building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which make Liaocheng City worthwhile taking about.

The most mentioned story about Liaocheng City probably happens in The Water Margins. Many stories in The Water Margins happen in Liaocheng City.

猜你喜欢

聊城金瓶梅胭脂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on people
春游凤山胭脂垴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酷相思
胭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