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孝无痕,“捐遗家庭”惟有生命在延续

2016-03-02雨花茶

知音(月末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遗体女儿生命

雨花茶

2015年11月,一部发人深省的公益微电影《清明》在央视和网络同步播出。51岁的周颂英泪光盈盈,仿佛看见了天堂的父母正在为她点赞……

2006年4月24日深夜,苏州大学医学院的一间单人病房里,87岁的离休干部周昭德离开了人世。周颂英强忍着泪水,拥抱着父亲单薄的身体,一次次悲伤地问:“爸,我真的应该为您做那件事吗?”

1960年出生的周颂英是苏州人,家中独生女儿,父母都是民主党派的人士。离休后,老夫妻俩住进了老宅。已结婚生女的周颂英也和父母住在了一起。

2002年12月的一天晚上,父亲周昭德和母亲许熙卿将周颂英叫进卧室,神情庄重:“英子,我们商量好了,等我们走了,你就把我们的遗体捐掉。”周颂英吓得一哆嗦:“爸、妈,我哪里做得不好吗?”父亲笑道:“傻孩子,中国人讲究厚养薄葬。厚养父母,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你是我们唯一的女儿,希望你也能把薄葬做好。”

“你们俩整天就瞎琢磨,把你们都给捐了,我连个祭拜地方都没有。”周颂英亲昵地搂着父母:“好了,父母大人,思想不要太前卫哦,会让我们有代沟的。”

周颂英觉得,父母老了就像孩子,常会冒出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可父母却很认真,不断催促她尽快落实。周颂英只好上网查阅,这一看不打紧,她更加无法接受,那些捐遗成功的捐遗者,都将被编号、被肢解,有用的器官被捐赠,这不就是“千刀万剐”吗?周颂英告诉父母:“爸、妈,这样残忍的事,我办不到,你们也别想了。”

两位老人态度坚定,他们是从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来,奉献是他们这代人的信仰,死后自己的身体还能帮助别人,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两位老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父母面对生死的坦荡情怀,对信仰的笃定让周颂英动容,那一刻,她无法拒绝!

2003年年初,周昭德和许熙卿在捐遗志愿书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两个月后,周颂英也签字成为捐遗者。面对父母的惊讶,周颂英平静地说:“千孝不如一顺,我阻止不了你们,只好跟随着你们,也算是一种孝道吧!”然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这份别样的孝道,也是别样的折磨和疼痛……

不料,这次捐遗将周颂英卷入了风暴之中。赶来奔丧的亲戚要求周颂英将父亲的遗体从医院要回来,大家声称,没钱买墓地,他们凑。得知捐献已成定局,亲戚围着周颂英不停责问甚至辱骂。周家如此大的动静,早已在小区传开,而且传得更加离谱,说她卖掉了父亲的遗体。那段日子,周颂英总是悄悄抹泪,许熙卿深知,女儿被灼痛了心,于是说道:“英子,我们搬家吧。”

2006年6月17日,周颂英带着母亲和女儿搬离了住了20年的老屋,住进了竹辉路的小区。2006年10月23日上午,周颂英在菜场买菜时偶遇一个熟人,对方询问道:“你父亲的遗体怎么样了?”周颂英尴尬不已,转身离开,这时只听熟人悄声说道:“听说他父亲的遗体还在实验室里用药水泡着呢?做子女的太没良心了。”周颂英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中,嚎啕大哭:“妈,我们不捐了,好吗?我再也背不起这不孝的骂名了!”许熙卿落泪了:“英子,你不让我捐,我怎么和你父亲团聚,怎么去天堂陪他?”

菜场偶遇,捐遗的事在竹辉路小区悄然传开,周颂英成了小区的“另类”,被人指指点点,百般煎熬。

2006年12月9日,周颂英再一次选择了逃离和躲避,再次搬家,住进了苏州吴中区的一个小区里。

经历了太多痛苦,母女俩渐渐坦然,在母亲许熙卿心中,把遗体捐献出去,是圆梦的幸福;在周颂英的心中,替父母亲了却捐遗心愿,就是最大的孝顺。2008年5月22日,许熙卿离世,周颂英为母亲完成了遗体捐献。

完成了父母遗愿,周颂英的生活并没有回归平静。在吴中区生活了6年,邻居们慢慢知道了她是个“捐遗者”。有邻居觉得跟她相邻不吉利;有人路过她家门前时,竟要跺跺脚,去晦气。周颂英再一次搬家。2014年12月,她搬到了苏州园区东港二村社区。选择这个社区,对遗体捐献认可度是苏州市最高的。这次搬迁,不是逃离和躲避,而是寻找一份尊重和认可。

2010年4月,苏州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建立,将所有成捐者名字刻在了纪念墙上,“生命永恒,光明长存”是周颂英父母和其他捐献者共同的墓志铭。2011年的清明,在纪念园祭拜完父母,周颂英对女儿说道:“遗体捐献有6小时时限,但捐献器官是掐着秒的,一旦妈妈有捐献器官的机会,你千万不要不忍心,好吗?”

女儿哭着点点头。受两代人影响,23岁的女儿也加入了捐遗行列,成为“捐遗家庭”第三代捐遗者。

如今,凭着一份爱心和信念,周颂英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将自己过世后的身体用于医疗救助和医学研究,让生命阐释另一种存在。

[编后] 在奉行“入土为安”传统的中国,遗体捐献涉及个人价值观、家庭伦理、社会道德舆论,捐献者及家人仅凭勇气与奉献精神并不足以应对。这时候,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可以为他们做的还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

遗体捐赠在常人看来,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但捐赠者的善举和无私行为,却是在延长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在挽救数个生命。我们在向他们表达敬意的同时,更需要将这种无私大爱传承下去。

编辑/贾靓

猜你喜欢

遗体女儿生命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车载式遗体火化设备设计与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