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照物选取的哲学思考

2016-03-02李宗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恐高症参照物小道

李宗伦

(吉林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部 吉林吉林 132000)



参照物选取的哲学思考

李宗伦

(吉林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部 吉林吉林 132000)

我国现行各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都有“运动的描述”一节内容,其中的重点加难点就是参照物问题,多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负责任的物理教师总是对“参照物”三个字不能释怀。

有时候,描述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并不容易。好多老师会这样引题:你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旅行过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经历:乘上火车盼着火车赶紧出站,好不容易听到了火车的鸣笛声和车轮与钢轨的撞击声,通过旁边的火车判断自己乘坐的火车已经开动了;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开走的是旁边那列,自己乘坐的火车还稳稳地停在站台边,车站天桥及买熟食的服务车等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实际上,你的两个判断都有道理。如果以对面的列车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就是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就是静止的。可见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参考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可以选择运动物体为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在没有具体说明所选参照物时,往往是以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了。比如行人感叹“这车开得真快呀!”就是选取了道路或路旁的树木、楼房等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两人同向、同速跑步,若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两人都是运动的;若以其中一位为参照物,另一位就会发现自己是静止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接力比赛交接棒时就充分利用了这一原理:接棒运动员提前起动,争取在接棒区与交棒运动员同向同速跑动,二人相对静止,就相当于静止站在地面上交接棒,使本来失误率很高的动作变得特别容易。

建筑工程师最会利用相对静止的原理了,我们经常乘用的电梯内壁都是用不透明的白钢板等装饰的,既清洁美观又可以强制乘电梯的客人选取电梯内壁为参照物,这样无论电梯运行得多快,人们都会以为自己是静止的——感觉十分安全。有时建筑师们也会反其道而行之,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超高层建筑物的观光电梯上用透明玻璃板代替白钢板内壁,强制观光游客以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使游客产生强烈的高速升降的感觉,游客直呼够刺激——百元门票——值!但安全第一,有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症等的人群免乘。

本人有较轻微的恐高症,大前年暑假游览山海关角山长城,我和8岁的小外甥女同乘一架观光缆车,该缆车较简易只有座椅和扶手等。刚坐上时不觉得咋地,可随着缆车顺着山势越升越高,心里有点紧张了,望着远处崇峻的山梁、刀削的岩壁、葱绿的灌木林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收紧之心随之舒缓了不少,我举起相机选最美之处摄下留念。缆车的速度不慢,不一会我们就融入到山梁峭壁之中……猛一低头,下面是深深的峡谷,谷中溪流潺潺,溪旁怪石嶙峋,小鸟在我脚下飞,苍松从我脚下过,画面美不胜收。可我不但未被美景吸引,反而由于恐高症发作,整个心都收缩成了一团,脸色惨白,双手死死地握着扶手,早把照相的事抛于脑后,盼着缆车早到山顶。再看身旁的小外甥女神态自若、兴味盎然,我勉强张开咬紧的牙关问她害怕吗,她美滋滋地回答:“不怕”。

我活到四十多岁,头一次意识到自己有恐高症。这次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每每想起一老一少,一个自然、一个紧张,形成鲜明对比的两种表情,不禁哑然失笑。我是学物理的,自然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低头观看时,注意力已被溪流怪石吸引,很自然地以谷底物体为参照物,自己则悬挂在高高的单股索道上,左摆右晃地沿斜线上行,不恐高才怪呢;若抬头远望,以高处的峭壁为参照物,缆车正在缓缓上行,自己就不会恐高了。其实四面开放的高空观览车跟上海东方明珠上的高速观览电梯的道理相同,除了居高临下遍览全景之外,还强制游人以地面景物为参照物使游客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要是游客有恐高症,这种刻意营造的感觉就会荡然无存,反而紧张的要死。

东西都是好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感觉往往不同,以一人之感觉,去否定一个新生事物,往往由于过于片面,而不足取。有些人因为自己恰恰因为参照物选取巧妙,进入到别人无法进入的境界,从而夸夸其谈,否认别人的认知,也有寡闻之嫌。

坐过高空观览转轮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的座椅随转轮上行时,你会很自然地以天空为参照物,就感觉转轮转动的特别慢;当你的座椅随转轮的下时,你只能以地面为参照物,就会感觉到自己在飞快地撞向地面,转动得又特别快。其实转轮始终在匀速转动,你的感觉因参照物选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一次下班,跟崔校长一起从大福源二店下车步行回家,我正要选择小道,崔校长建议:其实大道和小道一样远,这次我们走大道吧。我俩有说有笑地从解放大路拐通江街向西走。崔校长平时就善于思考,笑着问我:“大道和小道一样远,为什么多数人选择小道呢?”这类问题我也总在思考,不假思索地回答: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走大道时路宽人稀,人们往往选择远处建筑物为参照物,较长时间不更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有了疲劳感就会抱怨怎么这么久了还没到呢——路程好像变远了;而走小道时路窄人密,视野受到限制无意中就选择路上的行人或街旁的店面为参照物,行走的过程中时时更换所选参照物,总能使人保持新鲜感,心情愉悦,时间过得也快,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路好像变近了。崔校长笑了,是吗?这还是个物理问题呢,看来学物理还真有用。

今天上班的路上又想起了这个问题,决定徒步丈量一下,看看选择不同路线行走的距离是否相同?结果不出所料:走小道是606步,走大道也是606步,即二者距离相同。

其实,无论走大道还是小道都要拐直角绕过兰亭雅苑小区,该居民小区占地为长方形,走大道与走小道起点重合、终点也重合,恰好位于该长方形一条对角线的两个端点,大道和小道的路程严格相等,看来人们步行时总爱选择小道真的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人生的路上有的人总觉得累,有的人就一身轻松,是不是也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呢?很多人活得很累是不是像走大路的人那样,较长时间选取了某一固定的参照物,束缚了自身的认知,疲劳一生且碌碌无为;聪明的人恰恰选择了走小路,人生路上时时变换观察问题的角度,总能使人保持新鲜感,心情愉悦,时间过得也快,不知不觉就走入了人生一个又一个辉煌。物理规律提升一下就是哲学规律,常常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法则,值得我们深思。

猜你喜欢

恐高症参照物小道
美丽的小道
苏州博物馆西馆:过去与未来,唤醒穿梭窄巷小道的回忆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人生感悟
恐高症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恐高症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你该向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