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汉成语及谚语俗语中“добро/善良”观念对比分析
——从《俄汉详解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谈起

2016-03-02王乐汝

现代语文 2016年36期
关键词:善事俗语谚语

□王乐汝

俄汉成语及谚语俗语中“добро/善良”观念对比分析
——从《俄汉详解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谈起

□王乐汝

观念理论是俄罗斯和国内语言文化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观念蕴含在一些固定的语言单位中,例如成语及谚语俗语等,不同民族表达其精神文化的观念词不尽相同。“Добро/善良”作为重要的观念词之一,在俄汉两民族中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从词典学的角度出发,对《俄汉详解大辞典》(以下简称《详解》)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成语及谚语俗语中所蕴含的“Добро/善良”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旨在探索俄汉两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俄汉 成语 谚语俗语 “Добро/善” 观念

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是人意识世界中的文化的基础内核,也是民族文化的基础要素”(彭文钊、赵亮,2006)。观念借助于语言符号在文本中展示它的意义,例如成语、谚语俗语、文学作品等。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源于现实生活,俄语成语及谚语俗语是对俄罗斯人民生活经验的一种记录。俄语中的成语、谚语俗语十分丰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中最精彩、最生动的部分,简洁明了地表达出各种思想。《详解》及《现汉》的书证中包括大量反映“Добро/善良”观念的成语及谚语俗语。我们把这些谚语俗语摘录出来,从词典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语言单位在词典中的分布。

一、俄罗斯成语及谚语俗语中体现的“добро”观念

(一)受东正教影响的俄罗斯民族的“добро”观念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俄罗斯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东正教思想对俄罗斯民族的心理特征、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帝(бог)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主宰,具有洞察一切、惩恶扬善的神奇力量。”(刘艳春,2012:32)

1.东正教认为只有承认上帝的存在,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善与恶。上帝是评价善恶的最高法官,善是被上帝所认可的,做善事的人上帝也会帮忙。例如:

(1)Доброму бог помогает.(上帝会帮助善良的人。)

(2)Доброму бог на помощь.(吉人自有天相。)

(3)Кто добро творит,тому бог отплатит.(上帝会报答做好事的人。)

(4)Кто добро творит,того бог благо славит.(谁做了好事,上帝会眷顾谁。)

(5)Кто любит Бога,добра получит много.(热爱上帝,定能幸福。)

此外,东正教认为强调罪恶是为了让人悔改,并不是最终目的。上帝是至真至善的,罪恶深重的人只有通过上帝的救赎,才会有得救的希望。

2.善恶报应论也是俄罗斯人意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为善者将升入天堂,而且死后灵魂会重生,作恶者将沦入地狱永受折磨。俄语中反映这类观念的谚语也不少。例如:

(6)За добро платят добром, за зло зло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7)Добро и зло воздадут своё человеку, ибо они,как тень, всюду следуют заним.(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8)Сделав добро,худа не ждут.(行善之后,不会有灾祸。)

(9)Смерть злым,а доброму – вечная память.(凶恶的人将死亡,善良的人将获得永生。)

同时劝诫人们要多行善事,远离罪恶。例如:

(10)Доброе дело не опоздано.(做善事永远不嫌迟。)

(11)Добро помни,а зло забывай.(要记住善,忘记恶。)

(12)Добро поощряй,а зло порицай.(劝善去恶。)

(13)Добро творить–себя веселить.(行善,自己也会快乐。)

(14)К доброму мостись,а от худа пяться.(善事可做,恶事莫为。)

(15)Жизнь дана на добрые дела.(人生在世是为了做善事。)

3.“在俄罗斯文化中,受东正教思想的影响,‘善’和‘恶’的原型即‘上帝’(бог)和‘魔鬼’(дьявол)。”(刘艳春,2012:15)每个人右边站的是上帝,左边站的是魔鬼。在日常生活中,俄罗斯人也多尊右鄙左,把“善恶”和“左右”联系起来。例如:

(16)Не плюй направо–там ангел–хранитель,плюй налево–там дьявол.(莫往右吐,那里有天使;要往左吐,那里是魔鬼。)

(17)В правом ухе звенит – к добрым вестям, в левом – к худым.(右耳鸣喜,左耳鸣愁。)

(18)Правая нога в дороге озябнет прежде левой – к добру.(途中右脚先冷,福祉与你同行。)

(二)受西方哲学思潮影响的俄罗斯民族的“добро”观念

俄罗斯的哲学家们受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提出了自己对善恶的理解。著名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认为,善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例如:

(19)На то щука в море,чтобы карась не дремал.

(20)На мышку и кошка зверь.

(21)Не всяк злодей,кто часом лих.

(三)俄罗斯人还经常将“善”与财富、美、食物以及春天相比较,食物通常是甜的馅饼和蜂蜜,都是素食,俄罗斯人认为“善”远远超越了这些东西。例如:

(22)Не ищи красоты,ищи доброты.(不要找漂亮的,要找善良的。)

(23)Не хвалить серебром, хвались добром.(不要赞赏钱财,而要夸奖善良。)

(24)Доброе слово лучше сладких пирогов.(良言比甜饼更好。)

(25)Добрые слова дороже богатства.(良言比财富珍贵。)

(26)Доброе слово что весенний день.(良言似春天。)

(27)Не одежда красит человека,а его добрые дела.(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衣服而美丽,而是因为他的善行而美丽。)

(四)在俄语成语及谚语俗语中,有一些是把“善”与动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这些与“善”观念有关的动物形象有:“羊”(овца)、“夜莺”(соловей)。例如:

(28)Та не овца,что за волком пошла.

(29)В речах по-соловьиному,а в делах позмеиному.

二、汉民族成语及谚语俗语中的“善”观念

(一)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汉民族的“善”观念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3世纪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认为善恶终有报,“上天”和“乾坤”是主要的审判者,因为自己的行为,人们不仅在个人一生中受惩罚,还将波及到下一代,人们所做的所有事,不仅对他们自身产生影响,而且也影响子孙后代。例如:

(30)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为恶不受殃。

(31)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恶,善自受善。

(32)习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废。

(33)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34)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如果不报,时辰不到。

(35)做善好消灾。

(36)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佛教视人生为苦海,为摆脱痛苦就要多做善事。与人为善。诸善奉行,诸恶莫做。一个人生前行善或作恶,决定下世生命形态。”(刘艳春,2011:34)因此,佛家劝诫人们要行善去恶,多修“阴德”,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谋幸福。

(二)受儒家和道家影响的汉民族的“善”观念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孔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里的“仁”可以取代“善”。“仁”是孔子所主张的道德标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孝悌之道的‘善’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艳春,2011:18)例如:

(37)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38)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道家认为天与人是相通的,人们所做的事都由“天”或“乾坤”来评判。例如:

(39)天辅善人。

(40)天道福善祸淫。

(41)苍天有眼,庇护善人。

(42)善人自有天保佑。

(43)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44)人有善念,天必从之。

(45)善恶若无报,乾坤比有私。

(三)“善”在汉民族文化中被认为是最高尚的品质,并且经常借用“水”包容一切、滋养万物的品德来形容“善”。例如:

(46)为善最乐 乐善好施

(47)上善若水 从善如流

综上所述,俄汉两个民族的“добро/善良”观念在成语及谚语俗语中有很多相同之处:两民族都认为善恶终有报,劝诫人们要多行善事,远离罪恶;善与恶是相对的。

不同之处:俄罗斯民族中的“добро”观念主要受东正教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汉文化中的“善”观念主要受佛家、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上天”和“乾坤”是最主要的审判者,俄罗斯人认为“上帝”才是人类的最高主宰;俄罗斯人经常将“善”与财富、美、食物、春天以及一些动物(овца、соловей)联系起来,汉文化中则将“善”与快乐、水、孝悌联系起来;东正教和佛教的善恶观都劝诫人们行善去恶,但佛教侧重人性善的一面,东正教侧重人性恶的一面。

三、结语

本文通过考察“добро/善”观念在成语及谚语俗语中的体现,对比分析了俄汉语中“добро/善”观念的异同。可以发现,俄汉两个民族的“善”观念具有其独特的宗教色彩,“两个民族都能科学地、理性地对待善恶,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刘艳春,2011:39)

[1]张崇,张志军.俄汉语言文化对добро与“善”的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104-105.

[2]姜雅明.对“концепт”的解读与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07,(1):8-13.

[3]宋金兰.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善”的起源[J].语文建设,1999,(6):57-58.

[4]王安林.东正教的善恶观和苦难观[J].宗教学研究,1993,(2):41-47.

[5]周秋光,徐美辉.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J].道德与文明,2006,(2):4-8.

[6]杨越.语言文化学视角下的“добро”与“善”观念的对比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杨秀杰.语言文化观念及其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8]叶芳来.俄汉谚语俗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0]刘娟.术语концепт及其概念意义探究[J].外语学刊,2007,(5).

[11]刘艳春.俄汉语言文化中“善”“恶”观念的对比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王乐汝 黑龙江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150025)

猜你喜欢

善事俗语谚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第二十七回 多行善事误会消 获赠奇书乐逍遥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说说谚语
数字俗语
多与少的随想
做善事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