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6-03-02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挑战信息

张 敏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随州 441300)

当前,我国网民的普及率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网络提供了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向公众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的工具,但也成为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技术对我国进行腐朽意识形态传播的平台。在网络化条件下,社会各种矛盾凸显,价值追求良莠不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被“边缘化”倾向。当前,积极探索社会成员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作用

中国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够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情下淤血奋战,推翻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压迫,靠的就是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取得一定成就,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推动了社会进步,这也离不开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力量。马克思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治理和发展社会的理论指南,引领社会成员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风骨。要引导人们理解、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使人们认同政治价值核心,指导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一个人“浮生如梦”,没有目标,就会虚度光阴,生命毫无意义;一个群体没有信仰,将会成一盘散沙,不能完成工作;一个社会没有主流意识形态,根本无法存在。必须赢得广泛群众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让中华民族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加快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步伐。

二、网络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对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挑战

在传统媒体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一元化,占主导地位。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各抒己见,各种文化矛盾和思想观念相互交锋,内容庞杂,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存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腐朽思潮,危害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如西方帝国主义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大肆宣泄反动,反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鼓动敌对势力破坏政党、破坏对马克思主义的狂热,宣扬资产阶级“享乐主义”、唯心主义等错误的、腐朽的意识形态,影响网络秩序,使人们出现一系列价值判断的困惑,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威胁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二)网络对部分社会成员价值观和行为的挑战

网络的虚拟性和无边界性特点,为人们查阅资料、下载数据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人们在价值判断上容易出现失误和偏差。一是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新闻,也可以轻易接触到影响身心健康的“非主流”淫秽、暴力、低俗的精神鸦片,使部分人们面对良莠混杂的信息,迷失精神导向,价值判断低俗,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效果降低,认同也日渐弱化。[1]二是人们利用网络寻找安慰。遇到挫折,意志消沉、思想颓废,沉溺网络,轻易相信网友,网上交友、网上游戏,放任低级趣味增长,在虚拟网络中寻找真实感,逐渐脱离社会,对现实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勇气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三是使社会部分成员行为失范。目前,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传销、网络赌博等现象滋长,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这些都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受到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

当前网络交流日益频繁深入,成为各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相互交融和冲突的阵地,尤其是美国利用网络软实力,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占领网络信息主导地位。一方面美国信息在网络上具有垄断地位,90%的信息来自美国。他们凭借因特网的信息发表权,肆意宣传和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目的是影响我国青少年,大力扶持亲西方下一代;诋毁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进行种种干扰,压缩中国发展的空间。[2]另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落后,无法防御西方思潮的攻击,西方乘机将文化价值、生活方式在网络上渗透泛滥,各种金钱、功利、自私等西方思潮充斥网络,吸引90%网民注意力,毒害社会成员的思想。

三、网络环境下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

(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阵地建设

在网络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灰色信息泛滥,单纯采用“防”效率甚微。我们必须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制高点,消除“西强我弱”价值观霸权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主动权。首先要在网络上大力弘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让主流意识形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中,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赋予时代价值,增添新内容。因此,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研究,建立主流意识形态官网,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国家交流对话,发挥舆论监督作用。[3]其次,建立喜闻乐见的信息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创建与人们生活贴近的网站,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社会热点等,让主流意识形态与人们现实生活相契合,巧妙地宣传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形成强大的积极、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网络系统。第三,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建网络互动平台,针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错误的价值观,采取愉悦的方式答疑解惑,给予正确引导。

(二)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

网络成为全球信息的一种新工具,为人们提供交流和共享平台。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原则,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宣传教育为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式教育。即过去是政党通过报刊、电视、宣传册等向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转变为网络双向互动的模式。一是传播信息时,自动实施监督检查。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平台时,防止低俗、反动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对反马克思主义“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信息过滤;屏蔽或自动删除危害身心健康的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有序。[4]二是在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权的基础上,要善于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日常生活中文化产品的创造结合起来,让主流意识形态以风趣的形式表达出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文化产品中。人们在商品和服务中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范围。

(三)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

网络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宣扬“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风尚。一是大力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及时纠正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与西方精神鸦片相抗衡,澄清事实,加强正确的引导,提高引导舆论的主动权。二是建立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公民应该学习和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坚守网络法规底线,维护网络安全,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向上。[5]三是培养一支网络专业化、技术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队伍。专业化是指具有一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党的宣传部门必须借助网络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掌握舆论的本领;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技术化是指从业人员最终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和衡量网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持证上岗。由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既懂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又懂网络信息技术处理的人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丽.新形势下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因素[J].常州大学学报,2015(1):18-19.

[2]揭晓.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前言,2014(3):135-136.

[3]孔德永.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91-99.

[4]刘音,吴玲.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12):86-88.

[5]孙明杰.网络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挑战信息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订阅信息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展会信息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他已作了“交代”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