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

2016-03-02■王

现代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过程

■王 坤



浅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认识

■王 坤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工具性和基础性课程,为学生将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然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并阻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于其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交流发现,当你问学生最喜欢上什么课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信息技术课、美术课和体育课。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所取得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值得我们教育学者和工作者认真研究。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

1.学生没能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提到信息技术课,学生就盲目地认为就是玩计算机、玩游戏,没有考试压力。平时的上课大多数是老师在讲,学生在下面自己玩游戏或利用老师讲课的时候与旁边同学进行闲聊,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内容的安排,上课纪律散漫。课堂的效率不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没有很好地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引导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侧重学生的体验以及感受计算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带来的魅力。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计算机课程不等于玩游戏,转变错误的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高效地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学生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教学难以均衡开展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的语数外等学科不同,强调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导致信息学习基础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居住情况有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还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组成。家庭基础好的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比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中没有电脑的孩子要多。从家庭基础方面来说,这也是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分化大的原因之一。第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欠合理,导致大部分家长禁止学生接触电脑,以免影响其他科目的成绩,减少了学生接触计算机和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第三,学生个人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主体学习意识缺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该在对每位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个别化教学。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基础差距越来越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样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不合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缺少创新。例如,“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综合考虑,努力地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适合教学的体系,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灌输,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秩序混乱

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普通学科的课堂,因为需要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整个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较其他的学科难度大。教师在进行课件展示时,有的学生会趁此时间进行玩游戏或与其他同学闲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效课堂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环境,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健康发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强调死记硬背,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做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素养。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与老师能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有助于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真正做到根据学生情况不同设计教学过程,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使用单一教学模式,如“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优化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基础教学模式中游戏模式”,让学习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相结合,既能够学习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重视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借助计算机使教学具有吸引力,引导学生融入情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语数外等学科不同,信息技术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索学习,因此我们提倡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衔接。

(二)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多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有效的体现。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结合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其教学对象进行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从而促使教学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实际,由简单到复杂设计若干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引导逐步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能,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分组协作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分组协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技术这门科学更要强调分组协作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改的要求,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得到提高,但是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偏科现象。好的学校每周按照课时规定来上课,其他一般的学校二周甚至更久才上一次课。加上学生之间的家庭背景、父母的文化程度、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的热爱等因素,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分组教学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提高的作用。按照优秀、普通和学困生的搭配来进行分组,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使用实物或模型创设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来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提高信息素养。

4.游戏教学法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主要是依靠讲授法和演示法,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能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和兴趣。

(三)加强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技巧

大多数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堂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在课堂上可以自己玩游戏、聊天甚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教师在演示教学内容的时候,其他同学利用该时间闲聊,学生学习态度散漫,整个课堂的效果很差。

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能力,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感觉其乐融融的时候,课堂管理势必游刃有余。

(四)注重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关于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同时也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信息技术的课堂都在机房开设,这说明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教师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学评价也是影响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中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兴趣。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提高课堂效率中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更是多种教学策略的优化。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多种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对信息技术的热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教育系,山东青岛 266003)(责任编辑:甄鸿启)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过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