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确保党报的优先话语权

2016-03-02呼格吉勒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信息公开可读性舆论引导

呼格吉勒

(包头日报,内蒙古 包头 014026)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确保党报的优先话语权

呼格吉勒

(包头日报,内蒙古 包头 014026)

摘 要:新闻媒体依靠新闻安身立命,尤其对于党报而言。党报的价值是建立在新闻价值之上的,党报只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服务性,才能使党报获得权威性和新闻指导性。

关键词: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可读性;优先话语权

时政新闻是党报的“新闻担当”,也是新闻富矿。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都在积极争取从时政新闻中挖掘新闻线索,拓宽报道空间,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法。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时政新闻总是与领导者的言论和活动联系在一起,但很多地市党报的时政报道存在大而空弊病:活动报道、会议报道等先是一大串儿领导的名字,然后是连篇累牍的领导指出、领导强调、领导最后要求。而会议到底做出了什么决定、活动到底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这些决定和事情跟老百姓有怎样具体的关系。这些实质性的内容常常被湮没在一堆“官话”中。即便是报道一个新出台的政策或决策,也习惯简单地用一堆空洞的口号去解释、论证政策或决策的正确性,却很少涉及决策出台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哪些关联,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等实际问题。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受众的不断分化构成了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复杂世界,新闻文本所构建的是怎样的拟态环境?新闻创新应该从何处着手?这些都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实,地方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可读性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地新闻主管部门太看重新闻的宣传功能,忽视了宣传的新闻属性,而导致宣传效果不佳、地方形象受损。同时,地市党报在时政新闻报道时缩手缩脚,很多时候也是媒体和记者自缚手脚,对受众关注的新闻没有努力挖掘报道,对允许报道的时政新闻又不自觉地陷入“程式化”报道套路,导致读者感兴趣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根本上影响了舆论宣传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认识上、制度上、报道方法上进行全面改革,使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本质。

有专家将党报的指导性概括为鼓舞、示范、论证、启发、解释、预测、警戒等7个方面。党报要达到引导和宣传的目的,公开受众关注的信息是树立公正形象的前提,这也是提高宣传技巧的重要内涵。作为党报新闻“活水源头”的时政新闻要永远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记录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成绩,站在时代制高点为各条战线寻计问策,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在时政新闻的改革中,需要加大新闻信息量、鼓励新闻标题创新、会议写法创新等。新闻内容越具体,就意味着与公众的实际利益越“贴近”,再抽象的理论也要通过具体可感的事实去阐述,只有这样,报道才有说服力、感染力。

例如,《包头日报》以前在报道领导开会或调研时常用“某某领导在某某会议上/调研时要求走科学发展新路子 确保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诸如此类的标题和导语。但2015年2月17日刊登的《200个“母亲邮包”送到家》,2月26日一版的《环卫工人的别样春节》等报道均摒弃原有的最保险、最寻常的标题和切入点,直接选取关键新闻点点题,鲜活的笔触和生动的现场描写,增强了时政报道的可读性。

时政报道几乎天天与读者见面,改革地市党报时政新闻的报道手法,突出新闻的解读功能,不仅能让党和政府满意,还能让群众喜读、爱读、耐读。

显然,在具体报道中地市党报要找好报道角度和新闻点,无论是报道一个活动、会议,还是宣传一个政策、决策,如果能紧扣时代脉搏,紧抓民生热点,对题材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抓住和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或角度,从程序化的活动和会议、枯燥刻板的文件中提炼出受众应知、欲知和未知的主题,从形式到内容进行解读,将新闻的要素和信息释放、展现给读者,这样自然会受到群众的加倍关注,媒体关注的议题也会成为读者关注、让读者思考并讨论的话题,起到更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普及,国内外宣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大量公民记者的出现,给新闻的传播增加了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鞭策着新闻主管部门的变革。在这样的媒介生存环境下,地市党报更要树立“公开是最好的宣传、沟通是最好的疏导”的新闻观念。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确保党报的优先话语权。

实际上,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西方媒体均表现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比如西方媒体对救灾、重建进行大量的报道,对于政府的信息传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减轻了公众对政府施加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

我们的新闻创新应该是在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开拓发展的。是随媒介的发展,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及其解析、把握嬗变中的社会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跨越。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不断涌现,各种消息源层出不穷,面对全新的舆论生态环境,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尤其是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例如,在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的“8·12”危险品爆炸事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事故现场就强调:要公开透明、权威充分地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实情。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应该由一个新闻宣传的控制者逐渐地转变成为一个舆论信息提供者,通过媒体公布翔实的第一手相关信息来影响和引导公众对相关事件的认识,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与媒介的影响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地市级党报作为党和当地政府的舆论喉舌,必须扩大时政新闻的报道面、增加时政新闻的信息量、提高媒体动作的透明度,做出政府满意、群众爱读的新闻稿件,才能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确保党报的优先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谢从容.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1(5):92-93.

[2] 陆峰.党报时政报道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传媒观察,2010(6):24-26.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361-01

猜你喜欢

信息公开可读性舆论引导
可读性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