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如何捕捉意象

2016-03-02郭富强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蕴意境古诗词

郭富强

(陕西省丹凤县职教中心)

古诗词教学如何捕捉意象

郭富强

(陕西省丹凤县职教中心)

古代诗词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从意象入手,教学生了解古诗词意象特有的指向和意蕴,学会抓住意象,循象入境,缘象悟情,进而体验优美意境,体味作者创作之匠心,形成比较高的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词;意象;诗意

古诗词之美,意象是关键。意象是作者内在情感与外在景物的高度契合,是作品中呈现的作者个性的、时代的一种氛围、一种情味,是借助文字这个媒介把内情与外景实现水乳交融的完美结合,呈献出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让人品味,让人难忘。古代优秀诗词作品的意与象基本达到了完整的自然的统一,体现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特点,能够在意象中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体味作者的思想与情思。在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融情入境,寄情于物,以物载情。古诗词教学,把握好意象就是把握了鉴赏的关键,欣赏了意象之美基本解读了诗词之美,意象乃是诗词的灵魂。

一、抓住意象,迅速理解诗意

古代抒情类诗词特别注重意象的营造,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感知意象,通过意象这个桥梁进入诗词意境中。古人距离我们很遥远,要读懂他们,先得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审美经验,加以联想与想象,从而完成意象的再创造。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在短短的几行诗词里都出现了哪些意象?学生经过阅读讨论,一共找到十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十个意象是怎么串联起来的,经过深思讨论,找到了一个情感主线:游子的羁旅愁思。再提问学生,这些意向组合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意境?学生慢慢道来:深秋的暮色里,枯藤盘结在千年老树上,一只乌鸦静立枝头,无言也无语……

中国的山水画和诗词在意象的营造上异曲同工,我们不妨把诗词的意境当作一幅画来欣赏,来品评;反之,简单地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就会索然无味,也难以受到意境的感染和熏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意境开阔,气势壮美。抓住意象,首先就得解读诗句的字面意义,如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抓住“山,平野,江,大荒,月,云”等字眼,连缀起来,字面上就是:诗人乘船,沿长江入三峡,来到辽阔的楚国平原,高山渐行渐远,消失在视野里。随着山势的变化,波涛汹涌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有所见,有所思,有天上,有地下,虚实相生,摇曳生姿,构成一幅亦真亦幻的山水画卷。其次,抓住意象中的象征意义,从而迅速把握诗意。古诗意象有基本的意蕴指向,归雁代表书信、思乡,柳多是送别,黄叶多是迟暮,梅兰竹菊多是高洁,红叶表达爱情,桃花喻美人,红豆表相思,烽烟代战争等等。我们弄清了几十个上百个意象的指向,连缀起来,基本的意思就会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但看行舟、故乡水这些意象,就明确了送别的意蕴。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状写落叶,不尽摹写江水,有了空间之寥廓无边,有了时间上之无穷无尽;萧萧对滚滚,声态对形态,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就有了,从而包举宇内、涵盖八方的宇宙感就形成了。同样《渡荆门送别》中,如果能抓住末联中的“故乡水”“行舟”两个意象,我们就很容易看出诗人实际上写的送别之人原来是故乡的水,而不是友人。显然,作者用的是拟人手法,水那么多情,依依不舍,不远万里为我送行。

二、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

经典古诗词的意蕴之美,对整首诗词的思想性、艺术性的探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优美意境的建构等等,都可以从意象的实用上来把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一组意象,构成了凄美悲切的意境,天涯流浪的游子形象浑然托出,而断肠神伤的内心境况也有了共鸣。盛唐诗人王维,是诗人兼画家,苏轼评论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秋松,山石,一组意象构成明净清纯的意境。再看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开首两句就抓住江南独具的意象,水村,山郭,酒旗,黄莺,绿树,红花,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电影一样的长镜头,这是江南自然之美,让人心旷神怡。接下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江南千里秀美风光一下转到江南另一个人文景色——寺庙,糅进了沧桑之感,南朝寺庙建筑在参差的山峦间、在高低错落的楼台中、在春风细雨中若隐若现,增加了历史的神秘感,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景完美融合,构成如梦如幻的意境。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循象入境,因境悟情,品味诗情,理解诗意,进而提高学生的诗文鉴赏水平。

齐秀萍.抓住意象,抓住诗词的灵魂: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2(8).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意蕴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