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发展新趋势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新策略
——基于默会知识学习的视角

2016-03-02马述忠吴国杰

新视野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

文/马述忠 吴国杰



全球价值链发展新趋势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新策略
——基于默会知识学习的视角

文/马述忠 吴国杰

摘要:随着国际分工和垂直专业化的深化,当前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出以价值链治理为发展方向、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创新驱动为有效途径和默会知识为核心价值的四大新趋势。按照国际化生产参与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创新驱动方式分为IFDI创新驱动、贸易创新驱动和OFDI创新驱动三大方式。从创新驱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全球价值链发展新趋势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默会知识的获取与学习。因此,可以通过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和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方式促进默会知识的学习,进而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创新发展”的新理念。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知识学习;默会知识

“创新发展”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所迫,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尽管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产业层次低、人口红利持续弱化、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价值链低端锁定等矛盾愈加凸显。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中国经济发展急需寻求新的动力源。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价值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呈现新的趋势,不再是简单的细化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实现,而是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少数经济体成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其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知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知识学习尤其是默会知识的学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来源之一。鉴于此,本文首先提炼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四大新趋势,继而从默会知识学习视角分析创新驱动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策略。

一 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新趋势

19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成本降低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产生与深化,为全球价值链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全球价值链是指为了实现商品或劳务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串联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而形成的全球组织网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发展先后经过企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商品价值链三个阶段,当前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并呈现出以下四大新趋势:

(一)价值链治理成为发展方向

“治理”一词最早用于全球商品链的研究,被认为是领导企业的职能,即领导企业利用自身的权力完成链条上的原材料、资金、人员的分配。全球价值链治理是通过全球价值链中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安排和制度机制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和经济活动的非市场化协调。[1]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分类,按照全球价值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网络型、准层级型、层级型三大模式;根据全球价值链参与主体之间协调能力的高低,又可以分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层级型五大模式。不同的治理模式也将会影响企业嵌入价值链的环节和增加值的获取能力,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转变治理模式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价值链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链治理描述了价值链上不同企业间的关系形态,协调价值链上企业的生产协作和组织管理,并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权力分配“经济租金”,有效推进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价值链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体现的是企业对价值链条的控制能力,主要是该领域内的领导型企业对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因此一个企业对于价值链的治理能力体现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产业升级成为主要目标

产业升级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从事利润更大、技术更先进的资本或技术密集活动。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产业的升级会促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高,附加值获取能力的增强。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一般遵循“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升级模式,其升级难度也逐项递增。[2]过程升级是指通过生产系统整合或者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升级一般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进或者引进新的产品等方式,完成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升级;功能升级一般是指通过将价值链不同环节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促进企业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链条升级是指通过从一条产业链转换到另一个产业链,从而可以嵌入更高附加值,更具有竞争力的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深入发展,原有的价值创造体系出现了垂直分离和重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的竞争优势进行了重新定位,不同国家会根据自己的竞争优势嵌入到相应的价值链环节。这是因为价值链主导企业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地方产业或产业集聚实现阶梯式升级,通过这种全球价值链的嵌入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升级。

(三)创新驱动成为有效途径

创新驱动的概念来源于Porter对国家竞争优势的研究,其将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分为“生产要素—投资—创新—财富驱动发展”四个阶段。产业发展要实现底层价值链向高层价值链的升级,只能是从生产要素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资本驱动发展阶段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才能实现。[3]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传统的要素资源对经济增长呈现递减趋势,现有的资源消耗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而创新是继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之后,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创新驱动是知识、人力、制度等无形创新要素的重新组合。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扭转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递减趋势,并且可以通过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的创造性,有效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在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中,地方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就是融入全球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嵌入,与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产生联系,获取上下游企业,尤其是价值链中的领导企业的技术溢出,以实现技术、制度或文化的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获得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创新驱动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系统,具有多主体、多要素、多机制、多层次的特征,包含知识、技术、制度、服务、金融、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范畴,是实现产业和价值链升级最有效的途径。

(四)默会知识成为价值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型生产要素,也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因此,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大小往往是由其知识存量和知识结构所决定的。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完成价值链或企业的升级过程就是一种技术知识或能力的获取,表现为一种知识流。另外,企业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知识的积累,还取决于知识本身的内隐性和可编码程度。[4]在全球价值链中,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方式编码的知识,主要以技术合同、产品使用说明等形式呈现,显性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技术引进、员工培训的方式来实现。而默会知识具有内隐性,是不易通过文字符号等方式编码的知识,主要以内隐于产品或者人力资本的形式呈现,默会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技术设备的引进、生产流程的参与等方式来实现。相比于显性知识,默会知识具有路径依赖和因果模糊性,难以编码、模仿、复制和传播,因此更具有价值创造性,更易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球价值链发展中,参与企业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或价值链的升级,知识获取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价值核心,尤其是默会知识的获取,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战略意义。

二 默会知识视角下创新驱动的作用机制

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新趋势下,创新驱动成为产业和价值链升级的有效途径,而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知识的获取,尤其是默会知识的获取。因此,从默会知识学习视角分析创新驱动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和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国际化生产体系中,国际知识的获取也是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实现的。按照国际化生产参与方式的不同,下文将创新驱动方式分为IFDI(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新驱动、贸易创新驱动和OFDI(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驱动,并从默会知识学习视角分析其用机制。

(一)IFDI创新驱动:被动的知识溢出

IFDI创新驱动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知识溢出,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示范竞争机制、产业关联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

其一,示范竞争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的作用有三个方面:首先,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绕过贸易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给东道国企业带来示范和竞争作用,使得东道国企业不得不学习和开发新的技术知识;最后,由于东道国企业的模仿学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又不得不持续加大技术知识学习投入,进而进一步促进技术知识的创新和溢出。[5]许和连等研究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示范竞争途径在工业行业产生了积极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6]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往往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东道国市场的竞争程度,提高东道国企业危机意识;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又会对东道国企业起到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东道国企业获得知识溢出最有效的方式。

其二,产业关联机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产业关联对东道国企业的知识溢出分为四个途径: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生产设备;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培训;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管理知识培训;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大的产业网络。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嵌入进入东道国市场,通过为东道国企业提供产品、技术或服务与东道国的上下游企业发生联系,产生了前向和后向关联的知识溢出效应。后向关联的知识溢出,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供应商即上游企业的知识溢出,上游企业向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上游企业提供生产性设施,进而提供技术援助、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等知识,促进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前向关联的知识溢出,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销售商即下游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下游企业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提供产品的销售业务,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策略、优秀的售后服务和高校的营销方案等知识,促进下游企业的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提升。

其三,人才培训机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投资在东道国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雇佣的员工不可能全部来自母国,因此需要对东道国的员工进行培训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外商直接投资对员工培训形成知识溢出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参与来完成。前者学习的主要是可以编码的显性知识,后者主要是经验性质的默会知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员工培训形成的知识溢出主要包括技术知识溢出和管理知识溢出,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的员工培训主要是技术知识溢出,而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的员工培训主要是管理知识溢出。[7]经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系统高效的培训,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员工可以掌握企业内部的技术技巧和管理知识。在有些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形成的知识溢出甚至超过了技术转让形成的知识溢出。另外,经过培训的员工在东道国人才市场可以自由流动,这又会进一步产生新的知识溢出,促进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贸易创新驱动:定向的知识学习

贸易创新驱动可以看作是定向的知识学习,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知识附着机制、规模效应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

其一,知识附着机制。在国际贸易中,从国外进口的先进产品或机器设备不单纯作为一种商品存在,这类商品中包含着先进的技术知识。随着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包含在商品中的技术知识也会随着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转移。Keller认为,国际技术知识溢出包括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信息交流等渠道,国际贸易中的中间品包含技术知识,中间品的使用会产生技术知识溢出。[8]国际贸易商品包含的技术知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化于商品内部的技术知识,这类商品的进口可以直接促进进口国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另一部分是非物化的技术知识,隐含于商品内的默会知识,这类知识同样会促进进口国的技术知识水平提高。

其二,规模效应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和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为企业和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知识交流的新平台。这意味着,国际贸易的扩大使得企业或国家获得技术知识学习的机会更大,企业和国家也就能够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先进的技术知识,这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和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国际贸易的扩大,使得生产要素和中间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将大大促进全球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创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同样会促使全球创新效率的提高,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知识溢出。而国际贸易的扩大可为全球的企业和国家提供更多的战略选择机会,如企业和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增加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国际贸易选择知识学习对象,这种更多的选择机会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溢出学习。

其三,人才流动机制。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的载体,人力资源的流动是知识溢出最有效的方式,但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具有弱流动性。随着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被逐渐减弱,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再配置,逐渐降低文化、环境、政策等因素对人力资源的约束,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贸易中人力资源流动机制,既包括商品的购买方向商品提供方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或学习,之后再返回本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的技术知识水平,完成知识溢出学习;也包括商品提供商直接向商品购买方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或培训,提高购买方企业的技术知识水平,完成知识溢出学习。国际贸易商品包含的两种知识中,物化于商品的知识可以通过新产品的引进直接获取,但是非物化的默会知识往往是通过技术人员的引进,即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来完成知识溢出的。以国际贸易为纽带完成的人力资源流动,对本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具针对性,因此知识学习也更有效率。

(三)OFDI创新驱动:主动的知识获取

OFDI创新驱动可以看作是主动的知识获取,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研发收益机制、模仿学习机制和人才吸收机制:

其一,研发收益机制。陈阳阳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过程中提出了研发收益的概念,认为研发收益包括要素溢出、成果反馈和费用分摊三个方面:要素溢出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参与到东道国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过程,利用研发生产的基础设施和要素而掌握较为先进技术和研发成果;成果反馈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与东道国合作和员工的雇佣,获得研发工作成果和技术知识;费用分摊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与东道国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分摊研发费用和成本。[9]研发收益机制中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是要素溢出和成果反馈。要素溢出中知识获取包括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显性知识获得较易,通常以机器使用说明书、生产线说明书等方式呈现,而默会知识较难获取,主要是指那些以企业管理者为载体的企业管理思想、企业家精神等无法以书面文字编码的经验知识。成果反馈中知识获取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技术返流向母公司或母国进行技术知识的转移和扩散,从而促进母公司或母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10]

其二,模仿学习机制。在东道国技术水平高于母国的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母国企业对外投资可以通过演示模仿效应来促进母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1]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投资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了东道国生产体系中,在与东道国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交流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利用东道国企业提供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来进行模仿学习,有效实现“看中学”。此外,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参与东道国生产中,要向东道国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需要根据东道国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东道国市场也会存在同类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也可以根据同类产品和服务剖析内在技术和工作原理,以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实现“干中学”,并在这些知识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12]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知识不仅包括技术知识,也包括企业管理经验、项目运作经验等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多数为默会知识,不易被复制或再模仿,因此可以形成企业更有效的竞争优势。

其三,人才吸收机制。实证检验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专业技术人员对逆向技术溢出具有促进作用。[13]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与东道国产生联系,并通过东道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东道国的人力资源产生联系和交流。因此,对外投直接投资企业可以有效利用东道国人力资源,并通过人才吸收转化成母国的人力资源。人才是知识交流的载体,尤其是默会知识,通过人才的引进可以有效获得该人才所承载的默会知识。不同类型的人才引进会带来不同的知识,技术研发人才可以带来技术知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吸收能力;市场销售人才可以带来市场销售经验,提高市场处理和销售能力;而管理人才可以带来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和知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能力。人才吸收不仅可以通过知识获取直接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人才吸收促进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不同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可以促进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进而产生更新的知识。

三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策略

从创新驱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全球价值链发展的新趋势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默会知识的获取与学习。因此,从默会知识学习视角看,可以通过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新的发展策略促进知识获取与学习,进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深化全球价值嵌入,完善知识获取机制

创新驱动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获取,知识也逐渐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但知识具有默会性和复杂性,不易被获取和模仿,因此企业很难从外部获取特定类型的知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参与国际化生产的机会,也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外部知识资源。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全球价值链为纽带与其他企业和国家建立联系,尤其是与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和国家建立联系。另外,企业的这种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不仅仅是生产关系的单方面参与,更重要的在于价值链嵌入的深化,企业需要主动创造条件,通过价值链与供应商、销售商、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建立多方合作。价值链嵌入的深化可以让企业了解到商品包括原材料、生产流程、生产工艺、融资信息等更细化的生产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溢出,尤其是默会知识的溢出。另外,政府层面,应当加大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促进外部知识的获取;优化本地创新环境,吸引外部资源,促进知识的溢出;深化体制改革,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技术知识的溢出。

(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构建知识共享平台

国际的合作交流能够促进知识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是知识溢出最有效途径。在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下,国际交流合作有多种方式。按照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式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研讨会、员工培训等方式完成的,此类合作交流主要是显性知识的溢出;另一类是非正式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项目合作、商品提供等方式完成的,此类合作交流主要是默会知识的溢出。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是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化,为知识的溢出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全球价值链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员工无障碍的知识交流,大大提高知识学习效率,同时,不同知识的交流碰撞又会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与溢出。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默会知识学习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默会知识的显性化,促进默会知识的溢出。另外,政府层面,应注重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技术引进;鼓励企业海外建立科研机构,促进海外技术获取;支持海外企业来华设立研发科研机构,吸引国际技术人才。

(三)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促进知识学习吸收

人力资本是知识传播的最重要的载体,知识的溢出、吸收和转化都是人力资本的行为,创新驱动的知识溢出机制中也都涉及了人力资本的知识溢出行为,因此人力资本在全球价值链的知识溢出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下,首先,企业应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全球价值的嵌入与国际接轨,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员工进修等方式直接获取知识溢出,也可以通过与高技术水平的企业进行设备供应、项目合作等方式间接获得知识的溢出,并利用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销售人员的营销能力,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其次,企业应当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企业在接触到更多先进企业的同时,也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经验性质的默会知识溢出,有效改善企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吸收学习。另外,政府层面,应当加大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促进本地人才的培育;应当建立健全科研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促进科研人员在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流动;实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吸引海外人才的流入。

注释:

[1]J.Humphrey,H.Schmitz,“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IDS Working Paper 120,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2]J.Humphrey,H.Schmitz,“Governance and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IDS Working Paper 120,Brighton: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3]M.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d Regional Policy”,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vol.19,no.1-2(1996),pp.85-90.

[4]姜劲、孙延明:《社会资本、组织学习与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2012年第8期。

[5]R.E.Caves,“Multinational Firms,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 in Host-country Markets”,Economica,vol.41,no.162(1974),pp.176-193.

[6]许和连、魏颖绮、赖明勇等:《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4期。

[7]J.M.Katz,Technology Generation in Latin Amer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London: Macmillan Press,1987,pp.84-85.

[8]W.Keller,“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2,no.3 (2004),pp.752-782.

[9]陈阳阳:《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4年。

[10]陈漓高、邹玉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提升战略》,《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4期。

[11]谢申祥、王孝松、张宇:《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12]糜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反向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0年。

[13]周春应:《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8期。

责任编辑 马相东

作者简介:马述忠,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所长,杭州市,310027;吴国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杭州市,3100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默会知识学习的全球农业价值链战略性嵌入研究”(71473217)

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6)02-0085-07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