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6-03-02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油田天然气

资讯

编读往来

2016年第12期

逆水行舟,更需“互联网+”助力

华北油田 李长开

去年以来,许多多年盈利的油田步入亏损通道,油企是否已“行到水穷处”?贵刊2016年第12期刊登的《“最强大脑”助胜利油田提质增效》一文给人以新的启示。这就是,善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油田就有可能实现“低效变有效、有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

一向靠钻机钻头与地下岩石“硬碰硬”的油气开发行业,新时期为何需要“互联网+”助力?其实,这是形势所需。近年来,随着国内浅埋深、高品质、构造型油藏的发现殆尽,新发现油藏更多呈现资源劣质化倾向、需要更高的开发成本,油企短期内将不得不面对劣质资源的效益开发问题。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靠“人海战术、人工管理”,无论怎样挖潜成本不可能根本性降低下来;而以“物联网、互联网+”为特点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成本支出、提高劳动效率,是一种革命性的管理变革。

从胜利油田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信息化已经在老油田的提质增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传统油田管理在信息化管理面前仍有可以改进的巨大空间。就像胜利油田总经理孙焕泉认为的那样,“互联网+”是传统油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在油价高启时,油田可以不用烦心信息化硬件成本的高投入问题,但是在油价低位震荡、手头捉襟见肘时,油田是否还需要信息化建设的较高投入呢?其实,从长远来看,信息化硬件设备价格是大幅下降的,而人工成本却是不断上涨的,尽管低油价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对信息化的暂时性高投入,可以换来长久的高收益。胜利油田连续几年加大智能化应用力度,就是基于这种长久观念的考虑。

2016年第13期

中国工匠千年不遇的春天来了

天津石化 周 鸿

开卷有益。欣喜地阅读了贵刊2016年第13期《顶级工匠沈宗文》一文,朴实无华却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的文字,让笔者看到了一位顶级工匠的成长史和对工匠精神的精准诠释,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工匠的魅力。

身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高级技师、南化公司80余年厂史上第一位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工人,沈宗文是幸运的。因为他欣逢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说明国家层面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在时隔不久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再次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至此,“工匠精神”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古人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两千多年来,历经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代代工匠地位低下,即使是被木工、石工、泥瓦匠、建筑师等尊奉为“祖师爷”中国工匠的始祖鲁班,在史册中亦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工匠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工匠千年不遇的春天已悄然来临。

本栏目信箱:zgsysh@21cn.com(请注明投稿)

《油气杂志》

伊朗内阁批准新版油气开发合同2016年8月15日刊

近期,伊朗内阁通过了外国石油公司参与伊朗油气开发的标准合同模板。若下一步通过国会批准,新版油气合同将取代之前的石油回购合同。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伊朗对外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均采用回购服务合同模式,收益不与产量挂钩,而是给承包商固定付费,限制了外资石油公司的收益。去年11月,伊朗官员透露将实行新的服务合同,外资石油公司可作为小股东参与伊朗油气勘探开发,最长合同年限由7年延长到25年,在石油价格波动和投资风险等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以提高伊朗油气产业的投资吸引力。

(施 靖)

《亚洲油气》

GE与德希尼布签署LNG技术协议2016年7-8月刊

GE油气集团与德希尼布公司签署协议,将联合开发用于LNG项目设计和建设等领域的数字技术方案。双方将合作评估数字技术方案在LNG装置设计、施工、调试、启动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前景。GE在LNG建设和运营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在全球为多个LNG装置提供设备方案,包括传感器、先进的分析和诊断技术等。德希尼布则在LNG工程技术、采购和建设等领域具有专业优势。GE油气集团首席数字官马提亚斯·海尔曼表示,双方的合作将带来数字技术在油气领域应用的新阶段,显著

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效率。

(施 靖)

《AMERICAN GAS》

社交媒体正在推动公众参与油气项目的深度2016年8月刊

《American Gas》发表文章认为,在美国,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公众在能源投资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从项目设计、规划到获得许可,公众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达到了新的前所未有的程度。文章建议,在社交媒体时代,能源公司需要主动与公众互动,保持紧密联系,使项目的社区风险在爆发之前就得到控制。要与公众有效沟通,制定强有力的计划,包括支持项目运作的社交媒体规划和积极的社区参与,帮助企业减少反对声音、控制争议,提高项目运作效率。

(施 靖)

《化学周刊》

越南取消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炼化项目2016年8月8日刊

美国《化学周刊》杂志披露,由于项目推迟数年,越南中部的平定省政府取消了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合作建设的炼化和化工联合装置项目。该项目合同价值200亿美元,2014年由越南政府批准,但几年来未有实质性进展。平定省政府委员会主席Ho Quoc Dung表示项目的长期延迟,影响了项目的可行性和该地区对于其他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目前,泰国国家石油公司尚未收到最终确认,仍在等待越南方面的相关情况说明。

(施 靖)

《Offshore》

巴西石油浮式生产储卸油轮在Lula油田作业2016年8月刊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最新一艘浮式生产储卸油轮(FPSO)在巴西海域桑托斯盆地的Lula油田开始作业。这艘名为“Cidade de Saquarema”的FPSO,位于离岸300千米处,作业水深2120米,每天可加工15万桶原油和600万立方米天然气。巴西石油作为FPSO的运营方持有65%的股份,壳牌和Petrogal Brazil分别持有25%、10%的股份。Lula油田共有18口井。其中,9口生产井、4口注水注气井、5口注水井。该艘油轮投入使用后,该区域内巴西的FPSO达到7艘,原油总处理能力达到87万桶/天。

(施 靖)

地震

8月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阿马特里切附近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首都罗马震感强烈,建筑物沦为废墟。截至8月25日,地震遇难人数已升至247人。目前,尚无中国公民在地震中伤亡情况的消息。

供图/CFP

爆炸

8月18日,尼日利亚圣蒂诺港的第二燃油贮存库发生爆炸并起火,火团腾空如“蘑菇云”。火灾发生前,贮存库可存储14余万桶油。

供图/CFP

抗议

8月22日,秘鲁利马,环保人士在秘鲁石油公司总部前示威。抗议秘鲁石油公司亚马孙雨林到太平洋海岸的管道发生漏油事件。

供图/CFP

灯光秀

8月11日,印尼日惹,当地举行四轮自行车灯光秀活动。活动中,由汽车造型的四轮自行车上装饰各种造型的灯管,卡通造型装点着夜景。

供图/CFP

焦 点

●供图/CFP

十三五”我国能源消费或保持低速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韩文科8月19日表示,中长期来看,我国能源消费将保持低速增长状态。他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平均为3.6%,但2015年增速仅为0.9%。进入2016年之后,这种低增长的状态仍在持续。其中,煤炭消费维持负增长,电力消费增长不超过3%,石油消费增速保持在3%。

印发

东北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印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22日称,《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已于近日印发。《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核心任务,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拟于2016年至2018年开工建设的对东北振兴有全局性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127项,主要涉及交通、能源等领域。

建设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开工建设

8月17日,中国石油集团宣布,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开工建设。中俄原油管道二线是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重大工程。该管道起自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漠河首站,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全长约940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1500万吨。

交付

中国能建参建的全球最大LNG项目核心模块交付

日前,历经13个月,由中国能建电二公司参与建造的全球最大极地LNG项目——俄罗斯亚马尔LNG项目核心模块正式交付。亚马尔LNG项目是全球首个北极圈内集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项目。该项目将开采200多口天然气井,到2019年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以及100万吨凝析油。

产油

加纳TEN油田开始产油

加纳海上油田项目TEN油田8月18日正式开始产油,预计年底日产量达2.3万桶。TEN油田项目是加纳首个深水油田项目,也是加纳目前第二个油田项目,预计油气储量为3亿桶,目前正在钻探的有10口油井。随着更多油井开始钻探,该油田未来日产量估计可达8万桶。

恢复

伊拉克将恢复三座油田原油出口

伊拉克日前宣布,将恢复东北部城市基尔库克(Kirkuk)三座油田的原油出口。将在未来数日提高该国约5%的原油出口量。据了解,随着Baba Gorgor,Jambour以及Khabbaz油田出口的恢复,伊拉克的总原油出口将增加约15万桶/日。此前这三座油田由伊拉克北部国营公司(NOC)运营,但用于出口的油管则被半自治的库尔德斯坦地区政府(KRG)控制。

数字

8.1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原油产量为1670万吨,同比下降8.1%,环比下降2%,日均产油量达到了2011年以来的最低产量水平。

236万桶/日

委内瑞拉原油产量6月下降至236万桶/日,为2002-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7月原油产量仍在下滑。行业专家指出,今年委内瑞拉原油产量或将创造14年来最大降幅。

315万吨

截至8月中旬,日照至东明原油管道今年已输送原油3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1万吨。近两年,在国际原油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中石油山东输油有限公司呈异军突起之势,由2013年亏损7807万元到2015年实现利润4612万元。

29万桶/日

目前,伊朗与伊拉克接壤的油田产量已经从2013年的7万桶/日增加至22万桶/日,预计2017年3月达到29万桶/日。

声 音

●供图/CFP

目前我国“弃风弃光”问题不但未能解决,反而随着装机容量的上升,呈现愈演愈烈态势,成为阻碍我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顽疾”。

—《经济日报》发文称,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平均弃风率高达21%,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甘肃、新疆等弃风率甚至接近50%。“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

中国的去产能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两者并不矛盾。这正是中国体制的一种优势。也正是我们这样一种体制,能够加快解决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企业在退出产能的过程面临诸多困难,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企业可能不愿意退出。政府通过支持,使这些该退出的产能尽快退出,改变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居民用气价格常常是价格改革最困难的一环。从目前的居民消费量考虑,居民天然气价格改革越早越主动。也只有使天然气价改延伸至民用气领域,才能实现天然气全产业链的市场化价格。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日前发文称,现阶段中国工业用气占天然气消费的比重最大。随着城市雾霾治理和天然气供热发展,未来我国民用天然气将成为主要的使用方向

图 鉴

微 博

http://weibo.com

生物天然气可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顶梁柱

冯连勇:

风能、太阳能和生物天然气都具有最高的全生命周期效率、最低的二氧化碳足迹等优点,但风能、太阳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供应不稳定,受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太阳能成本高、风能转换效率比较低下。生物天然气不存在这些弊端,并且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足以支撑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在平衡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生物天然气可以成为我国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http://weibo.com

环境影响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瓶颈?

王建良:

实际上,国内对于页岩气开发环境问题的探讨是基于美国学者针对美国本土页岩气开发的研究成果。然而,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基于美国经验来指导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实践及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是欠缺坚实依据的。我国四川页岩气开发在单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方面高于美国。从水资源供给总量和直接排放的角度来看,这些环境影响并不能显著地制约页岩资源的开发。

争 鸣

天然气管输定价新规初拟

近日,发改委发布了《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一出台,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媒体表示,在目前市场主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单个办法的出台对于天然气价整体走向市场化的作用有限。也有媒体表示,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管网独立采取分步走的路径。目前“三桶油”管输业务暂时难以分离,财务单独核算先行。随后,时机成熟可以实现法律独立、统一调度等后续步骤。

单个办法出台对天然气价整体走向市场化作用有限

此前意见要求,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对于政府定价领域,必须严格规范政府定价行为。而在管理办法中认定,天然气管道运输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基于此种认定方式,发改委调整了数项定价规则,不再以单条管道为监管对象,而是以管道运输企业为监管对象,区分不同企业进行定价。在核定准许成本的基础上,通过监管管道运输企业的准许收益而定。

实际上看,这个办法基本是把现有的工作以成文的方式固定下来,原来没这个办法的时候基本是这么做的,相当于一个成文的规章制度。

尽管目前办法中的价格仍然由政府制定,但这种制定是在严格的流程控制和监管之下的。目前最核心的就是中间的管输业务,放开两头管住中间。这一办法出台之后,“管网独立”或许成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总之,在目前市场主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单个办法的出台对于天然气价整体走向市场化的作用确实有限。

—2016年8月19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天然气中间环节过多导致价高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市场化定价。上述《意见稿》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输配环节层级过多,是天然气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天然气改革重在环节,环节多导致成本增加。天然气从中亚的出厂价格约0.5元~0.6元/立方米,但输送到终端用户(上海、浙江)达到3元/立方米以上。天然气中间环节收费过高容易导致下游气价和上游气价脱节。部分地区中间环节溢价率甚至超过一倍,这中间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尽管管道价格存在可下降空间,但城市管网层面的价格难以压低。当前门站气价格压缩到一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摄影/沈志军

本轮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思路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这表示政府未来承担的是对管输和配气价格的监管责任,政府要做好角色转变。

天然气价格机制“是一次全产业链的改革”。按照原来的模式,政府会处于主导地位调控价格或进行价格模拟。但在目前的节点上,政府需要转变,利用诸如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这样的平台进行解套。

—2016年8月20日 来源:界面

“三桶油”管输业务暂难分离 财务单独核算先行

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是在充分吸取了欧美等国此前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油气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原天然气管输价格管理方式做出的慎重修正。具体而言,一是调整了价格监管对象,不再对每条管道单独定价,改以管道运输企业为监管对象,区分不同企业定价。二是明确了新的定价方法,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年度准许总收入,进而核定管道运输价格。三是细化了价格成本核定的具体标准。四是调整了价格公布方式,由国家公布具体价格水平改为国家核定管道运价率,企业测算公布进气口到出气口的具体价格水平。五是推行成本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按照此前的油气改革思路和征求意见稿的说法来看,管网独立采取分步走的路径。首先,在“三桶油”内部实现管输业务的相对独立,业务和上游、下游彻底分离,资产和人员从母公司分离,财务独立核算,制定出管网无歧视向第三方放开的实施办法以及监管制度。其次,时机成熟可以实现法律独立、统一调度等后续步骤。

—2016年8月18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猜你喜欢

油田天然气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相变换热技术在油田稠油开采中应用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油田工人
石油和天然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