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西游记》中对角色人性的塑造

2016-03-01刘长缨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猪八戒唐僧孙悟空

刘长缨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高三(13)班 山东青岛 266199)

试析《西游记》中对角色人性的塑造

刘长缨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高三(13)班 山东青岛 266199)

《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角色设定的精彩独特而被读者所爱好,这部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为主线,描绘了一部堪称史诗的壮阔画卷。其中,小说通过人物的塑造对人性的真实展现引人深思。本文将着重从孙悟空,唐僧,猪八戒三个角色的描写入手,进行具体的分析。

人性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一、研究意义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魔幻小说,但是其中展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性,是作者通过文学创作对当时社会乱象的一种巧妙的展现。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是三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分析,这三个人物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代表了不同的人格,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注和批判,分析其人物形象和角色塑造,既能加深我们对《西游记》的理解,也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人性的理解。

二、主要内容

1.唐僧的不完美形象

首先,从唐僧这个人物说起,唐僧可以说是小说中师徒四人的核心人物,其实也可以称其为小说原型人物,因为作者建构小说的基础正是唐玄奘取经的事迹。在那个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原型人物玄奘一心向佛,在前往天竺国取经的过程中经历的磨难和困苦自然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小说中唐僧的经历也是如此,所以,唐僧自其出现便是一个坚毅刚强,信仰坚定的僧人形象,这令人尊敬,这也为唐僧这个人物的塑造奠定了基调,其具有正义性。但是人性往往是不完美的,唐僧的正直和慈悲以及坚毅的正面因素并不能使其免受蛊惑,欺骗,从而做出错误甚至致命的决定,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唐僧正是被妖怪的障眼法迷惑,错误地认为孙悟空杀害了无辜生命,进而怪罪于孙悟空,甚至不惜断绝师徒关系,也要坚持自己作为出家人的原则,在这里,唐僧似乎给人一种无法明辨是非,不明事理的形象,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过于责怪唐僧,因为从小说的设定来看,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不似孙悟空火眼金睛。他在辨别妖怪问题上的错误判断并不能看做是其性格上的污点。

此外,小说对其的描写中,显现出其对妖魔鬼怪的恐惧,甚至有一些在读者看来是极其愚蠢的表现,例如主动进入妖怪设置的圈套。实际上,我认为这些并不算缺点,而只是作为人都会具备的一些情绪反应。然而,作者在刻画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时,突出这些因素,而不是把唐僧描写成一位临危不惧,极具智慧,敢于斗争的完美形象,必然有其用意。我认为作者这样做是一方面是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唐僧毕竟还是人,而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唐僧毕竟还是一位僧人,他以慈悲心看待世间万物,认为世间万物,妖怪在内都可教化,自然警惕心不足,频频落入圈套。另一方面,作者将懦弱的人性因素体现在唐僧身上,使得唐僧的人物形象不再神化,而是平民化,甚至愚昧化。试想,若是作者将唐僧描写成临危不乱,勇敢面对妖怪,甚至与妖怪斗智斗勇的完美形象,那么孙悟空力挽狂澜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和可读性也会大大降低。

2.孙悟空的自由天性,敢爱敢恨

再说孙悟空,孙悟空可真的算是小说中的男主角,全篇小说对其描写着墨最多,无论是前面的大闹天宫,与玉皇大帝,如来斗法,还是后面章节的尽心尽力保护唐僧,他的形象一直是勇猛无敌,重情重义,同时又不在乎既有规则,坚守心中认定的原始想法。可以说原著作者把自身对于当时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理解和反思集中体现在了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塑造和描写上。

孙悟空蔑视玉皇大帝统治下的天宫朝廷,这是其内在无所拘束,向往自由天性的体现。在小说的人物构造中,如此描述孙悟空的出世“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3]玉帝认为其“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4]这些都预示着孙悟空不会走寻常路,它是独一无二的石猴,必定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于是我们看到,他闯龙宫取神针,闹天宫吃仙丹,入地府划名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他的行动使得天宫众神无能为力,只得如来出山得以降服,即使如此,我们也看到,孙悟空即使被打败,也是毫不输气势。

待其受观音点化,认唐僧为师,随其前往西天取经,小说对其的性格塑造开始更具人性化,例如对师徒之情的维护和珍惜,对为害人间的妖魔鬼怪的痛恨。可以说,孙悟空在前后章回的呼应中完成了天性和人性的统一,他既敢于反抗强权,向往自由,又能坚守正义,感受真挚的情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5]可以说,孙悟空是整部小说中情感色彩最浓厚,人物性格最饱满的角色。

3.猪八戒的小市民形象

此外,猪八戒也是着墨较多的一个人物,关于猪八戒人物性格的研究有很多,小说中,猪八戒是一个集中了人性中消极因素的角色,他的好色,爱占小便宜,以及对口腹之欲的追求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猪八戒的一些优点也被塑造出来,例如有时候也能吃苦,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可以说,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更像是一个小市民,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多享受,没有大的人生目标,只希望获得小确幸(切切实实的小的幸福),西天取得真经的宏大目标以及这背后的重大意义,对他来说都不重要,甚至不曾出现在他的脑子里面。

作为读者,在观察猪八戒这个人物时,我们不仅仅是被其蠢笨的行为和表现而逗乐,更深层次,我们是被他那种“小市民”的心理活动逗乐,其实,反观我们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过无数选择,做出过无数选择,我们又追求过多少小确幸呢,虽然不至于像猪八戒那样极致,但是我们也多多少少走在这条路上,只是走的远近不同。所以我认为,猪八戒的出现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但这种人生观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惕,人生应当拥有更大的理想,不应孜孜不倦只为了小确幸,而最后却悔不当初。

结语

总体来说,《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三个角色的塑造都给人启发和深思,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引起的讨论最多。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相同点,便是人性的赋予,同时这种人性又是不完美的。孙悟空具有的反抗封建威权的精神值得称赞,而猪八戒的贪婪好色虽然可笑,但在现实中却存在无数的例证。小说虽然魔幻,但是人物性格却很现实,故事情节脱离现实,但人物性格特征确是活生生的触手可及。我想,这也正是《西游记》的可贵之处,也是小说题材的可贵之处,它涉及人性,令人深思,反思,进而升华自身,所以说,这些古典名著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1]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第一回,第3页.

[4]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第一回,第3页.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猜你喜欢

猪八戒唐僧孙悟空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猪八戒下凡
猪八戒失眠
惹人喜爱
猪八戒减肥记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