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2016-03-01李慧芳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纪录片

李慧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李慧芳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摘 要:《舌尖上的中国》的大热,凸显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潜力,也让我们不由思索此类“现象级产品”所凸显出中国纪录片存在的问题。题材单一,市场不成熟、受众收视习惯还未养成,表达空间尚待扩展是主要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尝试创新表现方式、注重营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及与教育行业融合等方式来促进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关键词:纪录片;现象级产品;发展策略;行业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Wi-Fi覆盖范围的拓展以及终端的日益智能化,将我们带入“视频时代”,电视、电影以及综艺节目遍地开花,纪录片却在宣教与娱乐的领地徘徊,处境尴尬的中国纪录片,面向广阔的发展空间,亟需拨清迷雾,找准方向。

2014年中国纪录片遭遇“卫星年”,北京、上海两家纪实频道上星播出,与央视纪录频道一起构成三家卫视纪录片传播平台。长期困扰中国纪录片的传播瓶颈豁然开朗,纪录片不能再作为频道特色傲视天下,细分化、品牌化成为纪录片频道必须直面的课题。这无疑是纪录片发展的机遇[1]。《舌尖上的中国》无疑为中国纪录片创作人员打了一剂强心剂,让他们对纪录片产业再拾信心,然而此种“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更加凸显了目前中国纪录片的挑战多于机遇,困境依旧重重。

1 题材单一,模式化严重

长期以来,受“工具理性”思维的主导,中国纪录片的目标定位主要着眼于宣传与教育。题材主要集中于政论片与历史探索片。在纪录片栏目化和频道化的不同时期,这两种纪录片在数量和质量上皆占据优势,而且长期以来成为纪录片创作者的首选题材。由于历史探索片兼具解密、悬疑和安全属性高等特性,一直备受青睐。甚至有一些电视栏目专门以此类题材命名,如北京电视台的金牌栏目《档案》。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方而,主要表现反映边缘群众、弱势群体、少数民族这些人群,而反映日益发展变化中的城市人们生活重大态度变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影片十分稀少,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形象”的市场需求[2]。在制作方式上,拍摄手法单一、叙述方式模式化成为主要的问题。目前,中国纪录片创作虽然脱离了早期简单的画面加解说词的表现方式,但是依然存在表现力不足、叙述方式难以吸引受众的问题。

2 市场不成熟,受众观念亟需转变

2014年,金融开始与纪录片相握手,资本市场对纪录片未来的信心也在攀升,资本融入的加速,使得产业系统也再次升级[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政策鼓励纪录片创作、网络平台试水纪录片创作、自媒体发烧友上传UGC,纪录片市场仿佛一片繁荣。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目前中国受众还未养成收看纪录片的传统,无论是免费观看,还是到院线观看,中国观众未将纪录片视为一种消遣方式。只有在电视频道偶尔播出纪录片时,民众才会将视线暂时停留。与中国不同,由雅克·贝汉执导法国纪录片《海洋》,不仅走进院线放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票房奇迹。

3 话语权受限,表达空间尚待拓展

中国电视纪录片存在着三种主要话语,即代表政治意识形态的官方话语、代表精英知识分子的精英话语、伴随大众文化崛起的民间话语[3]。长期以来中国纪录片形成了以体制内电视台为中心的传统产制格局,因此官方话语始终占主导。受此因素影响,纪录片可探索的话语空间往往限制在政治安全的框架内。虽然目前互联网公司和电视台以及个人积极创作纪录片,但是囿于国家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和审查、广电总局政策频出,创作人员的表达空间未得到充分满足,尚待扩展。

每一块未被充分开垦的土地都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亦是如此。我国纪录片目前的创作和营销瓶颈,源于对纪录片意义的认知偏差。纪录片意义包含工具性、目的性和自由意志,形成纪录片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纪录片规避大主题和主流生活,注重表现层面而忽略探讨层面,这些都与纪录片本义不一致,导致纪录片的边缘化。在商业化环境下,纪录片需要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4]。虽然困境重重,我们仍需积极探索,努力找到促进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最佳策略。

4 积极创新,实现多元化表达

除了进一步提高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技巧与叙述方式,我们也应积极创新,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如动画纪录片这种表现方式很早就诞生了,但一直未得到重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视听语言,动画具有很多传统视听语言:第一是间离性。动画强调通过夸张、简化等变相手法,让观众看到一种与现实不一样的间离影像。无论在时空处理还是声画组合上,动画都力图呈现出与传统视听语言不一样的风格,为观众提供一个能产生“熟悉的陌生感”的另一世界;第二是谐趣性。动画较之传统视听语言,更喜欢采用讽刺幽默的修辞方式,给人营造一种喜剧情境;第三是超越性。借助想象和联想,动画可以随意突破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标准和限制(比如时空的限制、现实与梦想的区隔),创造出现实中可能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已经存在或将要存在的人和事,从而在言说的自由度上远远超越传统视听语言[5]。只要不违背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我们应鼓励动画纪录片的发展。再如目前真人秀纪录片亦成为关注热点。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国内首档明星真人寻根、追溯家族历史的纪录片。将目前颇受欢迎的真人秀元素与纪实因素相结合,无疑是个极大的创新。在题材和表现方式,我们还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5 注重营销,培育收视习惯

从目前来看,纪录片的商品属性还未获得广泛认可。即使一些质量上乘的纪录片,也因缺乏推广而未能进入民众视野,因此营销成为重要的环节。《舌尖上的中国》能够大获成功,不仅因为其特色的内容与展现方式,更因为其高超的营销方式。跨频道播映尝试,积杨借助网络媒介的传播速度和力度,制造社会话题来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提前进入国际市场做好节目预售,重视品牌建设的持续性、开发相关产品,这一系列营销方式,为“舌尖”系列爆红打下良好基础[6]。中国观众转变对于纪录片的认识、认可其商品属性虽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但是加强营销无疑会加速这个进程。培育观众的纪录片收视习惯,即是为纪录片开拓市场,优化市场环境。

6 转变观念,鼓励民主表达

纪录片作为一种反映现实的方式,对于民众认知世界、促发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第87届奥斯卡纪录片奖授予给《第四公民》。这是一部基于“棱镜门”事件的“政治惊悚片”。就在爱德华·斯诺登因为揭露美国政府监控丑闻被通缉之时,这部纪录片在美国影院放映。国家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鼓励民众积极表达,使民众不仅能在大行其道的综艺节目里获得快乐,也能在关注民生与世界的纪录片里拓展思想疆界。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国家开展互联网管理实属必要。但国家政策也不应只是囿于将互联网封锁在传统媒体管理体系之中,而是更多地保障和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民主交流、多元参与、公共讨论的潜力[7]。

7 与教育融合,开拓新机遇

有学者遵循软件工程法的开发思路,通过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自制了一套基于真实教育科研案例的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本科生课堂和研究生课堂辅助教学,并运用实验研究法验证了微视频能够有效地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成绩和研究生的学习兴趣[8]。这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在课堂教育中,穿插着视频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挑选视频时,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真实性为一体的纪录片则是不错的选择。将纪录片融入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扩大受众群的作用,在深层意义上,也能够使学生养成纪录片收看习惯。纪录片创作机构或者个人,可以与学校或教育部门探索使双方获益的合作方式,共同推进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在美国,无论是学者、民众、还是纪录片人,都很重视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纪录片人也非常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充分运用纪录片这一工具,对社会产生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应注重“内容-大众传播-影响力-市场”这一链条的打造[9]。希望中国纪录片能够慢慢克服困难,稳步发展,对社会与民众产生影响力,成为人民政治表达、生活娱乐、观察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同道,樊启鹏.2014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5).

[2]喻秋霞.90年代中国对外电影市场掠影[J].中国电影市场,2003(8).

[3]邢勇.话语变迁与权力表达——观察中国电视纪录片三十年的一种视角[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1:86-88.

[4]夏倩芳.电视纪录片意义检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

[5]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 中国电视,2009(7).

[6]冯欣,张同道.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国纪录片的品牌构建[J].艺术评论,2012(7).

[7]赵艳明.反思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野[J].新闻大学,2014(3).

[8]张屹,黄欣,谢浩泉,等.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5).

[9]何苏六.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5(1).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