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3-01白晓雪韩令慧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家庭

关 萍 白晓雪 韩令慧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学校品德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 萍 白晓雪 韩令慧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品德的良好形成对人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而现如今我国由于对品德教育意义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出现了品德教育资源的缺乏、品德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品德教育方法陈旧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系列的消极问题的出现。为了改善如今的品德教育现状,要打破“应试教育”的理念,消除“重分轻德”的错误观念;组建专门的品德教育负责人、干练的品德教育教师队伍;丰富品德课程资源;遵循品德教育原则,采取有效的符合时代的教学方法;实现品德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完善评价制度;使学校与家庭有机衔接。以此加大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设,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品德教育;品德教育问题;对策

1 品德教育的不足之处

1.1 品德教育方法陈旧简单

品德良好的发展包括对道德认知的是非观、对道德情感内化程度、道德意志的稳定性、道德行为的外现形式等的和谐发展。首先需要有专门的专业的教师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其次,进行情感升华。随后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形成良好品德习惯使他们能够终身受益。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言行一致的,让学生的良好品质得以真正发挥,用于实践上。也就是说好的品德教育不紧要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还要使学生真正的去做、去实践。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方法都比较偏向于讲授法,品德教育也一样,老师在讲台上讲,孩子在在讲台下面听,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在学习上也缺乏实践。这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得不到发挥。也因为学校和家长一直对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也很难让孩子把他学到的品德教育的知识发挥在生活中,对于他们是身心是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也得不到重视,品德教育方法陈旧也使得学生的良好品德不能有效、良好的发展。

1.2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制度具有定向作用、诊断作用、鉴别作用、等。系统、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合理的评价制度能给教育有一个正确、明了的方向;能对教育是否有效及时的进行诊断;能对教育本身进行评价,以做出合理的调整与改革;能让老师及学生本人客观的认识自己并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能更加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

但是如今在小学品德教育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几乎为零。由于品德教育课程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所以品德课程也成了虚设。也就导致了,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均得不到客观、有效的评价。然而对于一般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以完全作为标准的评价标准,学习好的学生自然的会被认为是“好学生”,即使是有什么无理取闹、不合理的行为也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教师没学期对学生的品德评价也完全是主观化的,老师并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不能及时作出有效的诊断、学生对是非、对错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成为了学生品德不能良好发展的隐患。

1.3 品德教育的学校正面积极性与家庭负面消极性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要阵地。但不可否认,当前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一致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理想的完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之师。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同时把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全部交给学校,长期以往就削弱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谈、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为什么这么差。实际上是学校与家长长时间缺少沟通造成的。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家长素质及其价值取向的偏差而导致了畸形发展。这二者间的反差严重影响了学校品德教育课的质量。许多家长重智轻德,对子女文化课的成绩十分重视,只要分数有提高,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愿意,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语文、数学的学习状况,对孩子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心理的发展关心的却不够。家长的片面育人观是又一影响品德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潜在因素。

2 加强品德教育的措施

2.1 遵循品德教育原则,采取有效的符合时代的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原有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显然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育领域里,一定要从以本为本、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下突破出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范围内,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学校的品德教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使教学环节设计上贴近生活,注重学生实践,学以致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品德教育课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注重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品德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内部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良好整合,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以做及时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预防可能发生问题的出现。在课堂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明辨是非。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不会感到迷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解决现实道德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群众,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2.2 实现品德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要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必须变革传统教育评价理念,寻求新的更为有效的品德教育评价模式。首先,加大学校对教师班级品德教育工作、品德教育课程的评价指导力度。品德教育应该与智育一样,实行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要对品德教育老师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一系列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依照评价制度,对品德教育教师每阶段的品德教学进行记录、存档以此作为教师晋升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在评价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问题则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同样对于工作积极和品德教育效果突出的教师应给予评定。这样在优化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于品德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性。其次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化水平和道德行为的真实体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是否良好发展的标准。传统的“卷面式”根本无法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道德水平发展的程度[11]。因此,对学生品德素质的评价应该是灵活的、实际的、综合的。学校要定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出综合的、客观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上、课下、学校内、学校外统统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使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综合运用,比如成长档案记录法、评语法等,并同时形成以学生自评为主、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德品评价机制。完善科学的、灵活的、全面的评价制度体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以顺利的开展品德教育的进行。

2.3 学校与家庭有机衔接

家庭教育对一个的人身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只有短短几年,家庭对人的影响才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也有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全面的配合学校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榜样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在家里,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对儿童品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品德教育的一致性第一,使家庭教育遵循品德教育的循序渐进性原则。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孩子多才多艺的发展让孩子大量的学习各种技能,为了让孩子能乖乖去学,就算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能做到有求必应,这样过渡的做法会导致拜金主义、强烈的占有欲等的形成。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第二,克服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倾向,专制型的家庭容易子女的自尊心,长时间会导致孩子的性格暴躁、做事极端、言行不一、反抗心理激烈等问题。家庭气氛温馨,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地位平等的民主家庭才能使家长与孩子有一个能良好沟通、相互理解信任的环境是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最佳环境。

家庭教育要认真服从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则要强化自身专业教育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搞好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具体方式方法如:其一,事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是有效的维持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是保证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学校了解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信息、家长身体及学生身体状况、家长工作情况等。以便在同家长共同实施教育、场长避短;其二,家访、家长会是学校品德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的极好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内部突出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的变动情况等。家长也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成长状况、心理变化等。这样能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能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其三,用书信、成长档案袋、短信类的文字向家长传递学生的成长信息,这类信息的特点就是及时、具有针对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品德的良好形成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意义重大,而现如今我国由于对品德教育意义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出现了品德教育资源的缺乏、品德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品德教育方法陈旧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系列的消极问题的出现。为了改善如今的品德教育现状,要打破“应试教育”的理念,消除“重分轻德”的错误观念;组建专门的品德教育负责人、干练的品德教育教师队伍;丰富思想品德课程资源;遵循德育原则,采取有效的符合时代的教学方法;实现品德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完善评价制度;使学校与家庭有机衔接。以此加大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设,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韩令慧(1991.1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市,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白晓雪(1992-),女,满族,辽宁省,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关萍(1989,10-),女,达斡尔族,黑龙江黑河,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

G621

A

1672-5832(2016)01-0115-02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家庭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家庭“煮”夫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恋练有词
品德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