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模仿与学习中前行
——浅析宁浩电影的本土化移植

2016-03-01朱嘉绮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香火宁浩里奇

朱嘉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在模仿与学习中前行
——浅析宁浩电影的本土化移植

朱嘉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宁浩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从《香火》到《疯狂》系列,再到《心花路放》,不管是对盖·里奇的效仿,还是对西部片、公路片的本土化,宁浩始终在不停的寻找自我的定位和学习,并保持了自己标准化之上的高水准创作。

宁浩;本土化移植;盖·里奇;公路电影

宁浩,1977年9月出生于中国山西,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早期曾经拍摄《香火》和《绿草地》两部低成本电影,并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两部电影也为他在国外的电影节上争取到不少奖项。2006年7月,作为刘德华先生“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导演,他凭借电影《疯狂的石头》,取得了中国低成本电影从未有过的商业性成功,成为中国2006年的票房奇迹。而到了2009年《疯狂的赛车》,观影票房过亿,而宁浩,也成为新一代导演中第一位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导演。随后,《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的陆续上映后获得高票房与高口碑,宁浩俨然成为了中国电影界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年轻导演。

纵观宁浩在不同时期的几部电影作品,从叙事内容来看,它们都呈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但从叙事风格来看,以让宁浩声名鹊起的《疯狂》系列的两部作品为分界线,以前与以后的作品似乎都有着明显的割裂感。然而在这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之下,我们依然却可以体察到导演对于现实社会深刻的反思宁浩似乎经历了一个从静穆到疯狂再逐渐归于平静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做是一个导演的童年期、青年期与成年期的不同表现。没有哪一位导演是始终如一的保持一种姿态前行,所有的前进都建立在探索的基础之上,而宁浩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也在不停的找寻自己、不停的改变与突破。

1 宁浩电影的本土化移植

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说:“时代环境决定艺术种类,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①一个创作者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哪一部作品是脱离时代而产生的。而宁浩的作品,我们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每个阶段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号准了市场的脉搏。

在宁浩的《疯狂的石头》面世之前,中国电影处于颓靡、停滞不前的阶段。中国第五代导演们,一直沿着精英文化的道路逐渐演变成了形式主义。比如,曾经身为摄影师的张艺谋,注重画面的审美性,但故事的脱节、人物的塑造是他的“硬伤”,因此,到了他的《三枪拍案惊奇》我们也就不惊奇为什么会变成刘老根的乡村大舞台了。喜剧作品也是单调乏味,看电影似乎已经变成了看春晚,是没得选,而不是想看。

其次,20世纪90年代对中国,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形式的文化涌入国内,人们的审美心理、社会心态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年轻人,他们需要在电影中得到一种解脱,而不是教化。因此精英文化电影越来越脱离了人们所关注的视点。大众文化逐渐的形成,人们越来越需求一种自由、宣扬个性同时又与生活贴近的形态。

2 向盖·里奇致敬——多线索非线性叙事结构

宁浩最初的两部电影作品《香火》和《绿草地》运用了线性结构模式来进行叙事。所谓线性结构是指:“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或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②也就是说其叙事线索以单一的线性时间展开,很少置打断时间进程的插曲式叙述和一条叙述线索以上的并置性(对比、交织、复调式等)处理。“一个时间的结束同时又常常是另一个事件的开始;一个序列A(A1——A2——A3……)的中止,又是另一个序列B(B1——B2——B3……)的开端。”③一般上,影片都以时间顺序为发展线索,以因果为叙事动力,追求情节上的环环相扣和完整圆满的故事结局。从数学上来说,线性的可以认为是1次曲线,比如y=ax+b,即成一条直线。就像一些色彩各异但大小相似的珠子,在一条线的牵引之下,一个接着一个,最终串成了一条链子。我们以《香火》为例:

从上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香火》的叙事结构,以时间为顺序,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最后又回到起点,线索单一,结构完整。

而在宁浩的《疯狂》系列中,他使用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叙事模式——非线性叙事结构。顾名思义,“线性”指的是叙事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对事件发生进行一一推进,量与量之间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那么,“非线性”则是与之相对的,对时间的线性逻辑进行颠覆,打破正常叙事的时间链条,在一种颠倒错乱中扭曲模糊了传统的结构次序和叙述规则。我们再从数学上来看,非线性的可以认为是2次以上的曲线,比如y=ax^2+bx+c(x^2是x的2次方),即不为直线。

盖·里奇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当为犹如多米诺骨牌般的多线交错的复杂叙事结构。无论《两杆大烟枪》还是《偷抢拐骗》,故事都被讲述的独一无二,这必须归功于讲故事的人的别出心裁。盖·里奇的叙事策略是,在100分钟之内讲述一个由七条线索组成的故事,且每条线索都很完整,有开端、高潮和结局,分别独立承当了一个叙事部分;或者用100分钟的时间围绕着一颗钻石描绘13张人物肖像画,且立体、鲜明、富于情趣。《两奸大烟枪》中的七路人马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彼此制造因果。各路人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但是绕来绕去,最后总是归结于不远处。而《偷抢拐骗》与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叙事发展如涓涓细流最终流向大海,多线并进的平行进展有着非常明显的交集点。④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宁浩把故事情节分解成几条叙事线,再把这几条线索揉合在一起,分别进行叙述,同时再把部分结构打乱,形成了结构性悬疑,观众就在这一层一层的结构中慢慢揭开来看。《疯狂的石头》的“升级版”——《疯狂的赛车》,其中共有六条叙事线索,悲惨命运瞬间变得潦倒赛车手耿浩、一身功夫神秘的泰国人察猜、看着专业却处处不专业的台湾黑帮、看着不专业却看似处处“专业”的农民混混、心黑手辣唯利是图的奸商李法拉,还有永远都晚到一步最终因而获偶然而获得胜利的警察。这六条线索,六组人物,从各自的起点开始行进,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快节奏相互交叉,却没有形成混乱的故事内容,而是各自成为彼此的因果,如此形成了一个不宏大却环环相扣的故事。

其次,快节奏剪辑也是盖·里奇电影的一大特点。在《两杆大烟枪》中,四人酒吧喝酒的段落中充分运用了升格、降格、顿格等多种剪辑手法,配合一段享受浓郁的摇滚,让观众立刻融入其中。凌厉的剪辑使得影响变得支离破碎,而将这些破碎进行重新排列,便形成了不同的影像风格。

再次,宁浩也吸收了盖·里奇的另一特点,并将它运用的淋漓尽致,即采用相似镜头转场。比如,浩瀚的宇宙渐渐过渡到人睁开着的眼睛,这就非常自然的从宇宙这一空间过渡到人们的生活中。在《疯狂的石头》中的转场都十分精彩,报纸上的钻石被大特写之后转到了展台上的真品;镜头从脸上的特写拉开来,人已经睡在了自己的床上……类似的转场还有很多,这样的过渡要比黑场、跳接等显得自然的多,从而使得叙事浑然天成。

最后,在音乐的运用上,宁浩也吸收了盖·里奇对于音乐的态度。在盖·里奇的电影里,音乐不仅仅只是音乐的作用,类似于渲染气氛诸如此类,而是把音乐也当做一种叙事手段。比如,在《疯狂的赛车》中,当奸商李法拉不小心将刀子刺入了妻子的胸膛时,按照一般来说,此时应该是惊悚、快节奏的音乐,或者是干脆不要音乐。但宁浩运用的确是悠扬、动人的爱情歌曲,既是对李法拉的讽刺,也是对二人爱情的讽刺,可谓是神来之笔。诸如此类,在宁浩的电影中有很多的表现。

宁浩曾说过:“其实,每次拍电影之前我都喜欢给自己一个命题,我到底要在影片中解决什么问题。”⑤从《香火》到《疯狂》系列,再到《心花路放》,每一次跳跃都是宁浩导演对自我的一种找寻,不管是《香火》的静穆,《疯狂》的疯狂,还是《心花路放》的荒诞,宁浩始终尊重观众,尊重艺术。他不把电影看成是糊弄观众的“摇钱树”,也不把电影抬高到鲜有人能看懂的艺术,因此他能够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位。中国电影的发展相较之于好莱坞还是远远落后的,而中国电影人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中,吸收并注入属于中国本身的东西,宁浩不管是对盖·里奇的模仿,还是对西部片、公路片的本土化,实际上都是在强大自身。无论怎么说,从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和本土化的改造到对中国当代电影审美的倡导,宁浩既是一个外来文化的摆渡者,又是一个当代中国文化的积极建构者。

注释:

① 杜书瀛《关于乞术哲学》,淸华大学学报,2009,03.

②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55页.

③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④ 付蕾,《论宁浩对盖·里奇的本土化移植》,西北大学,2012年6月.

⑤ 宁浩、郑洞天、贾磊磊、尹鸿《疯狂的赛车》,《当代电影》“新作评议”,2009 年第 3 期.

朱嘉绮(1992.0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

G633.7

A

1672-5832(2016)05-0122-02

猜你喜欢

香火宁浩里奇
清明
财神香火旺
宁浩,累了!
黄渤沈腾徐峥同框
婚姻如树,只是不会自己生长
烧香发财
终极发明师
巧克力的苦与甜
范缜当众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