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城无市

2016-02-29

数码摄影 2016年2期
关键词:感兴趣摄影景观

“关于一座建筑物的形式与外观,存在着一种激励人心的天然的卓越与完美;一旦它出现,就立即会被人们所意识到,但是如果它不出现,则会成为人们更大的期待。人们的眼睛对于美与和谐有着一种天然的贪婪,在这件事物上就显得特别挑剔与吹毛求疵。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要求那些未曾出现的东西方面,比起他们对那些已经出现的东西的欣赏方面,显得更为急切。”

——《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

这是一个尚在继续的摄影项目,美国摄影师Kai M.Caemmerer 在他的作品Unborn Cities中所探索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处于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城市建筑结构。在这些地区大部分城市的建设刚刚起步,而建成速度却惊人的迅猛。他走访这些城市,采集社会数据,参考历史背景,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Kai M.Caemmerer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迎接建筑完工的尾声并不是变得更加繁华,而是日渐人烟稀少。在开发的最后阶段,恰恰应该是整个区域变得引人注目的阶段,然而人口依旧密集的城市却有更多的人在一定意义上变得流离失所,这种经济发展过渡时期的产物就这样还没有开始,就在进化大潮中阵亡了。

FOTO: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建筑摄影这一题材?

Kai M.Caemmerer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摄影师,当我刚刚开始拍照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台尼康F3,那时我6岁,也许是年轻时受抽象派艺术的影响,我开始喜欢上建筑,并且开始用相机去拍摄它们,又或许因为我自幼学习古典钢琴,建筑不就是凝固的乐曲吗!尽管现在摄影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

我选取建筑这个主题来拍摄,正是因为我希望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希望这专注就像建筑的过程一样,同时,我对于在建筑造型的架构和开发或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域特别感兴趣。对于我来说,没有将任何单一的信息嵌入在图像中,因为我不希望去试图创建一个讲故事的说明性图片,相反,我感兴趣的是带着相机去探索和考察的过程。并且我坚持认为,一位专业的摄影师要有耐心,并且保持着继续拍摄的工作热情,因为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讲他们为艺术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不去进行艺术创作。

FOTO:这些建筑在你的作品中是否有其他引申的含义?

Kai M.Caemmerer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对于城市景观我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不仅仅因为它们华丽的外表,我更关心的是什么建立了它们,又让它们如雕像一般被弃于此,我还感兴趣于那些由于空置而显露出来的建筑的结构,就像一个个流浪汉,侧卧街头。我探访了许多刚刚兴起的新城市,这些地区真的是相当新,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多少人居住在这里,而在这个时候,我便开始像个拾荒者专注于建筑结构的孤独感。

FOTO:你是怎么发现这些拍摄场景的?

Kai M.Caemmerer:基本上当我开启创作模式的时候,我比较喜欢散步前往,而不是独自驾车或是乘坐公共交通设施。散步可以让我慢慢地穿行在一座城市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和这座城市发生更加亲密的接触。每当我来到一个全新的地区进行拍摄,通常都会用3周的时间完成整个过程,在前两周里,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行走,其余的时间就是尽可能多的去为即将要拍摄的对象做笔记,越详细越好,在前两周的时间里,我甚至都不会在出行的时候携带相机,因为我害怕会不自觉地拿起来拍摄,而这样做就会干扰自己的思路;而在最后一周,我将重新审视之前探寻走访的地区,然后迅速按下快门,凭借前两周的直觉与记忆,完成对景观的记录。

FOTO:对于所有建筑景观的表现你都选择了较暗的色调,这样做是为了传递什么信息?

Kai M.Caemmerer:我喜欢在一天中的一些特殊时段进行拍摄,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日出前15分钟或是日落后15分钟拍下的,这两个时段拍摄更加有助于长时间曝光,并且我自己本身也喜欢较暗色调的影像,因为它们能够赋予事物本身的故事性和神秘感。

FOTO:你的作品Sites和Unborn Cities同为建筑景观类摄影,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Kai M.Caemmerer:Sites这个拍摄项目是比Unborn Cities更细化的一个关于城市建设的项目,历时三年,大部分拍摄涉及的周围建筑和城市发展全部围绕在美国,但为了纯粹地还原建筑环境本身,并没有将其绑在一个明确的地方或时代的抽象背景中,我尽量去弱化拍摄区域,让它们变得不太具体,力图将其分离出来以创造一个虚构的空间,代表了对当代都市迅速发展的思考和感受,我将画面裁剪成更紧密的框架和抽象的形象,以减少汽车、标牌、行人等在视觉方面的干扰,最后提炼出这些作品中的场景。

Unborn Cities则主要探索现代化都市发展建设中的建筑景观。我对于一直不断在变化发展的城市环境及其内部长期在这种状态之下所显现的不安与焦虑感特别感兴趣。不同时代的建筑潮流像代表它们的那些建筑物一样被以进步的名义相互取代。在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城市永远是以向前的姿态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通过利用大画幅照片来强调城市建设中的材料与技术运用,我尝试在建筑环境的变化空间中去定位这种焦虑感或不稳定的因素。

猜你喜欢

感兴趣摄影景观
景观别墅
更 正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