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爸妈为何把你赶出家门

2016-02-28王贞勤

农村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爸妈法院女儿

王贞勤

孩子,爸妈为何把你赶出家门

王贞勤

园园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她30岁。

2016年5月的一天,法官和法警登门执行法院判决,园园被“请”到楼下。

法官对园园说,从今以后,她不能再进这个家门……

园园带着自己的行李离开了。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两个老人失声痛哭:“孩子,我们也不愿这样,都是为了你好啊……”

掌上明珠

园园曾是这个家庭的宝贝。

先说一说她的爸妈。

园园爸有两个哥哥,就是园园有两个伯伯,膝下都是男孩。不仅于此,这个家庭连续三代没有生过女儿。

可想而知,女孩对于这个家庭是何等珍贵。因此,当园园妈怀孕后,一大家子人都眼巴巴盼望即将问世的是个女孩。

天随人愿。园园的出生让大家欣喜若狂。于是,她就成了“掌上明珠”。

娇生惯养

再说一说园园是如何被“宠爱”的。

她爸妈记得,那是她4岁的时候,有一次患感冒,被抱进医院。时至中午,担心女儿饿着,爸爸买回几个火烧,可她嫌不好吃。怎么办?总不能扔掉吧!于是,爸妈就把那几个火烧给吃了。

谁知小小年纪的她因此大发脾气,又哭又闹,怪爸妈把应该属于她的东西吃掉了。

“打小就任性!”她爸说。

那一次,直到爸妈哄了半天,向她承诺这个、答应那个,她才停止哭闹。旁边的人看不下去,对她的爸妈说:像这样宠惯孩子,将来会出问题的。

一语成谶!当然,这是后话。

很快,园园成为大学生。四年一晃而过,即将毕业的她出去求职。

那一天,园园疲惫地回到家,父女俩有一段对话:

“爸,累死我了,不跑了,你给我找份工作吧!”

“现在找单位都是逢进必考,爸爸哪能代替你去考试?”

“不咋样的工作,我可不干!”

“你可以考公务员呀!”

“听说题很难,我怎么复习?就是累死,我也考不上!”

“那人家是怎么考上的?”

当爸的有几个不疼女儿?园园爸还真替女儿去求人,操了不少心,托了不少关系,可收效甚微。而且,园园对工作挑肥拣瘦,吹毛求疵,同样让她爸“累个贼死”。

园园爸说,当时,女儿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有事可做了,就园园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干脆宅在家里。

“她在家里,每天饭不做,碗不刷,别说帮她妈搞卫生,连自己床上的被子也不叠……

“天天就知道上网,打游戏、聊天。然后就是向她妈要钱,出去化妆、买衣服,跟同学或网友吃饭、看电影。

“晚上经常半夜才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上午九十点钟了也不起床……”

操碎了心

园园的爸妈当初没意识到“溺爱”对女儿有害,认为替孩子操心是父母应尽的本分。但同时他们也觉得“操碎了心”。

让我们看一看这对夫妇是如何把心“操碎”的。

园园的大伯费尽周折,终于让侄女儿有班可上:当列车乘务员。

园园一开始的确很开心,特地把漂亮的乘务员制服穿回家叫爸妈看。可没到两个月,她辞职了。

听到消息,她爸妈可生气了,询问辞职原因。园园诉苦说,在火车上熬夜,她受不了。

原因就这么简单。

园园还说“不是我挑活儿”,那意思就是不能怪她,要怪工作太辛苦。

一家人都气晕了:“别人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

“你这也不干,那也不干,你到底想干什么?”

见爸妈和伯伯头一次发这么大火,园园仍然强词夺理:“反正不是我喜欢的工作!”

“那你喜欢干什么?”两个伯伯都问她。

“不用你们瞎操心!”园园回答。

伯伯们气得不行,从此再不过问她的事。

可父母不能不管啊!园园爸从头再来,继续为女儿物色她喜欢做的事。

有了。园园爸殚精竭虑,替女儿在一家行政服务中心谈好工作:收款员。对方说,干满一年有可能转正,就看孩子干得怎么样。

园园爸想:这份工作既体面,又舒适,还不用值夜班,发展前景也好,女儿该满意了吧?

接二连三

在起初的两三个月里,园园确实干得很认真。

“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天天早起上班。”回忆当时的情景,园园妈竟然心存激动。

看到女儿有变化,两口子自然“高兴的不得了”。

谁知,高兴得过早了。三个月后,园园又故态复燃。

“她开始赖床不起,然后就是这儿不舒服、那儿不得劲,找借口请假不上班。有一个星期,她连续请了三次假。”

园园爸说,他和园园妈后来才知道,女儿自私孤僻的性格“使她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都处得不太好”“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事情,她和同事产生了矛盾。领导鉴于她的表现,借机批评了她几句。她受不了,回家对我们讲,说单位的人合起伙来欺负她……”

就因为这件事,园园一怒之下“炒”了单位的鱿鱼。后来,不管父母如何劝说,她都不回去上班。

父母很无奈,只好继续操心。

不久,园园妈通过一个老姐姐帮忙,给女儿找了份移动公司电话员的工作。

园园干了没一个月,又放弃了,说这份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不适合她这个大学毕业生。

“她一会儿跟这个单位说拜拜,一会儿又对那家公司说再见,没有一件事能坚持做下去。时间一长,谁还敢给她介绍工作?”

讲起女儿的不是,园园妈眼泪都流出来了。

着急上火

可怜天下父母心。园园的爸妈说,此话一点都不假!他们之所以为园园的工作着急,是因为后面“还有更着急的事啊”!

“我们让她尽快自食其力,是为了她方便找对象!”

园园的爸妈说,他们当然明白“女大不可留”。

“但是,谁愿意娶一个整天无所事事、一毛钱不挣的宅女做老婆呢?

“这些年,除了帮她找工作,亲友和邻居还陆续给她说了几个对象,不少都因为她这方面原因(没有工作)而告吹。有的虽然对她不嫌弃,可她又瞧不上人家。”

眼看跟女儿同龄的孩子一个一个结了婚,有的还生了宝宝,园园的爸妈急得吃不下睡不稳。

“我们一边操心她的工作,一边操心她的对象。我们催她到各种招聘会上去碰运气,也催要好的老哥们老姐们给她介绍对象。我们不知道她到底怎么想,反正她每次出去以后回来就告诉我们一句话:没有合适的!

“唉,也不知是工作没有合适的,还是对象没有合适的,反正就是这么一句话。”

年过三十

时间的车轮就那么一转,园园迈进大龄女青年行列,她的爸妈也先后办理了退休手续。

看到女儿工作和婚姻“一个都没有着落”,园园的爸妈很悲哀。

“我们既为她悲观,也为自己悲观。”

老两口说:“我们一天天变老了,现在还养得起她,以后怎么办啊?”

园园的爸妈一直没把那两个字说出口——“啃老”。

“如果有一天,我们两个遇上大病,治不了死了,谁还替我们养她?”

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和老伴,园园爸拉下老脸,到建筑工地去看大门。

不知什么原因,父母的拳拳爱心,父母的深深忧虑,丝毫没有打动园园,她依然心安理得地住在家里,一如既往地做着宅女,而且继续大手大脚地花钱。

谁都不知道,她是真不明白、真不懂事、真缺心眼儿,还是觉得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她每天都在花父母的钱。这些钱,可是她爸妈的养老金啊!

有一次,园园跟爸妈说,要随同学去日本旅游。

爸妈明白她的意思,问她要多少钱。她回答说:3万元。

“同学们都去国外玩过了,就我还是一个土老帽儿!”她强调理由。

毕竟是女儿啊!园园的爸妈尽管手头拮据,但还是想满足女儿的愿望。

“我们身边只有2万元,你都拿去吧!”

园园坚持要3万元:“不够就到银行取!”

这一句话把父亲惹火了:“你以为银行是咱家开的?爸妈养你这么大,又供你上完大学。你不但没挣钱孝敬我们,反而天天在家‘啃老’,钱给少了还不满意,天下有你这样的女儿吗?”

园园爸终于把长期压在心底的火喷了出来。

园园反唇相讥:“你还有脸说我?我的同学,都是他们爸妈给安排了工作,有的当公务员,有的进企业,有的开公司,你们给了我什么?”

园园接着吼道:“你们没本事给我找个好工作,就得养着我!”

绝望至极

园园的爸妈事后讲,他们当时“火冒三丈”。

“爸妈给你找的工作还少吗?”

园园爸几乎气昏了头:“这都怪我们吗?”

浑身发抖的父亲再也忍不住,挥手给了女儿一巴掌……

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这个家庭便再无宁日。

第二年夏。一天,园园告诉父母“有个同学帮我在上海找到工作,我明天就走了”。

两个老人虽感意外,但听说女儿有了工作,脸上顿时绽开笑容。

妈妈帮女儿准备行李,爸爸拿出5000元钱放进女儿手心。

园园走了。对她爸妈来说,舒心的日子似乎开始了。

做父母的,对远行的孩子总是放心不下。他们希望女儿能够吸取教训,工作顺利。

然而,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仅仅过了三个月,园园不但从上海返回,还带进家一个小伙子。

园园向爸妈介绍:“他姓牛,江西人,在上海打工,朋友介绍认识的,这次专门带来给你们看一看。”

见女儿跟那个男孩一副亲密的样子,还口口声声让男孩睡自己的房间,他们知道说什么都晚了。

闹心的事还在后面。女儿和那个男孩一住下就不再提回上海的事,而且缺钱就伸手要,给少了甩脸子。两个老人别提多别扭了。

原以为女儿找到归宿,他们可以省一分心思,岂料又来一个“白眼狼”。

园园爸说,他和老伴一个患有糖尿病,一个被查出心脏病,退休工资除了生活还要用于看病吃药。恰在这时,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2013年2月的一天,两个老人忍无可忍,决定向女儿和那个小伙子“摊牌”。

“你们都这么年轻,不缺胳膊不缺腿,不能像这样坐吃等喝……”

女儿回嘴:“你们养不起我,当初就不该生我!”“生了我,就该供着我!”

园园认为,父母不应当着她男友的面让她难堪。

园园爸再次被激怒,扑向女儿就打。园园报警。后经派出所调解,园园表示要对自己作出调整,尊重父母并且搞好关系;园园爸也承诺“不再用粗暴方式教育女儿”。

再次报警

这次风波导致姓牛的小伙子离开了园园。

园园称父母“拆散”了她和牛,对父母怨气冲天,每天在家闹个不停。最后,她提出要搬走,让父母给她50万元。

“我要买房子!”她说。

两个老人跑到银行将全部积蓄取了出来,再东筹西借,交给女儿15万元。

“就这么多了!”妈妈对女儿说。

园园嫌少,却接住了。

不料,拿走15万元的园园仍然住在家里。

住就住吧!两个老人继续忍耐。

2015年6月19日。当晚,园园又为借钱的事与母亲争吵并出手将母亲推倒在地。

“见她妈躺在地上直喊痛,她不但不扶,反而说‘摔死才好呢’!”

园园爸急忙打报警电话。警察赶来调解,批评了园园。园园虽然当着警察的面给母亲道歉,但背地里仍然诅咒母亲“去死”。

老两口彻底寒心了。

第二天,6月20日,两个老人趁女儿外出的工夫换掉了门锁。晚上,回来的园园进不了家。她猜到是父母做了手脚,便找来一块砖头砰砰砸门。

这一闹腾又引来警察……

三次报警,三次调解。园园爸觉得丢尽脸面。可女儿还像“膏药”一样贴在家里,怎么也赶不走。

园园妈对老伴说过这样一句话:“她再这么下去,我就活不了多久了!”

提起诉讼

园园爸决定走法律途径把“啃老”的女儿“赶出家门”,还自己和老伴“一个清静的晚年”,逼女儿“自强自立”。

夫妻俩商议多日,请教了不少懂法律的人。

破釜沉舟的一天来临了。2015年底,园园爸妈含着眼泪把女儿告到法院,请求法院判令园园从他们家“搬出去”并承担此案诉讼费用。

老两口认为,这么做“既挽救自己也挽救园园”。

2016年3月初,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法院认为:原被告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产生矛盾,“且有肢体冲突”。原告夫妇坚持要求女儿搬走,“且明确拒绝其照顾”。被告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房产和收入来源。故原告夫妇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应予支持。

法院同时认为:被告所称父母生下孩子后有抚养义务的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父母的抚养义务仅限于未成年子女或虽然成年但丧失劳动能力又衣食无着的子女,被告显然不属于此列……

法院最终判令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将所住房间“腾空并交付给父母”。

放声痛哭

园园拒绝执行法院的判决。

无奈的父母只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一天也很快来到了,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情景——

2016年5月的一天,法官和法警来执行法院判决,园园被“请”到楼下。

法官对园园说,从今以后,她不能再进这个家门……

园园带着自己的行李离开了。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两个老人失声痛哭:“孩子,我们也不愿这样,都是为了你好啊……”

园园爸妈也曾检讨过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失误,但为时太晚。他们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这样。虽然女儿被赶走了,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啊,他们这么做是不是有悖伦理亲情、是不是太残酷了?可是,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忍受女儿“啃老”要到哪一天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亲情被撕裂、女儿离家远去、父母泪如泉涌时,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人会怎么想?

(责任编辑:红孩)

Liuzy.555@163.com

猜你喜欢

爸妈法院女儿
爸妈的约法三章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因为爸妈只有你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我爱爸妈
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衔接配合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