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看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和防范

2016-02-28尹廷伊杨思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播

尹廷伊 杨思文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从“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看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和防范

尹廷伊 杨思文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 要:近年来,网络假新闻似乎日渐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条假新闻的出现毋庸置疑是对媒体公信力的一次损害,长此以往也会使大众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本文以“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为例,将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分为互联网特点提供可乘之机、网媒的助推、受众的接受和进一步传播三个阶段,并从完善法律法规、记者提高职业素养、网民提升媒介素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上海女逃离江西”;网络假新闻;传播

春节前夕,一条《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成为热点。发帖人称自己是上海女孩,不顾父母反对,和江西男友回农村老家过年,在被第一顿饭“吓一跳”后逃离。整个春节期间,网友对该帖的讨论持续发酵,之后各大媒体也开始报道。

直到2月21日,中国江西网记者从网络部门获悉:“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是假新闻。江西网的报道称,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人不是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母亲,她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守家中,春节期间根本没去过江西;而其后发帖回应的“江西男友”,实际上与发帖者素不相识。[1]至此,网络上讨论了长达半月之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被证实为彻头彻尾的网络假新闻。

近些年来,网络假新闻似乎层出不穷。这些假新闻通常以某网络媒体抢先报道未经核实的假消息而其他媒体跟风转载开始,以某方曝光其为假新闻而后其他媒体再次疯狂转发结束,就像是一场饮鸩止渴不计后果的末日狂欢。网络假新闻不仅损害媒体公信力,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因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本文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个案,探讨网络假新闻的传播及对策,以为防范网络假新闻提供一些借鉴。

一、“上海女逃离江西”网络假新闻的传播

(一)互联网的特点给网络假新闻提供可乘之机

在传统传播模式中,媒体人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对假新闻起到了较好的过滤作用。网络尚未普及之时,社会大众主要通过传统媒体获取外界信息。传统媒体精力有限,不可能对发生的事情“有闻必录”,只能参照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新鲜性等标准对存在的大量新闻素材进行取舍,有选择地加以报道。在此过程中,传媒组织就相当于一个“关口”,包括记者、编辑、总编等在内的媒体内部工作人员就是“把关人”,手握信息准入的大权。[2]

在网络时代,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弱化了“把关人”的作用,从而方便了网络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传者与受者的界限变得模糊,每个人既能接收信息又能发布和传播信息。受众和把关人的界限也不再清晰,网民充当着自己的把关人,按照个人好恶自由筛选和发布信息。

网络的匿名性给假新闻提供了温床。诚如《纽约客》一张著名漫画所表达的:“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社会大众躲在电子屏幕后,各自隐去真实的姓名、性别、身份、职业等,彼此几乎一无所知。也正因如此,某非上海已婚妇女在论坛上以“上海女孩”的虚假身份发布完全捏造的个人经历时,网友们难辨真假。

(二)网络媒体对假新闻推波助澜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部分网络媒体片面追求点击率与眼球效应,将新闻真实性抛在一边。为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网络媒体不得不苛求时效性,以获得更高的点击率。点击率是网络媒体受关注程度的量化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在受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直接关系到网络媒体盈利的多少。[3]为获得尽可能高的点击率,网络媒体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等不及对新闻加以核实就抢先发表。而其他媒体担心失去受众,也争先恐后地对难辨真假的新闻进行转载。在这样的媒介大环境下,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学定律,除非有足够丰富的资金支持,否则坚持新闻真实性、严守新闻职业操守的网媒反而可能会先被市场淘汰。

正是在此市场规律的驱动下,不少网络媒体助推“上海女逃离江西”的假新闻持续发酵长达半月之久。《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最先出现在上海本地论坛“篱笆网”上,影响力极其有限;第二天上午,地域性微博@KDS宽带社将其转到新浪微博上,事件传播范围扩大;之后,@华西都市报等转载了该微博,腾讯、凤凰等国内各大媒体也纷纷跟进。在此过程中,借助网媒的传播平台和公信力,“上海女逃离江西”假新闻既扩大了传播范围,又增强了可信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网络假新闻符合受众“刻板成见”时,极易实现病毒式传播

李普曼曾指出,受众更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兴趣或成见相符的新闻。在他看来,如果存有疑问,“他们就用其他一些标准而不是正确的标准来判断。在这里,他们所阅读的题材在他们看来是很难区别于小说的。真实的准则是不适用的。如果这种新闻与他们的成见相符,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它”。[4]

显然,“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与大众的固有成见相符,因而很容易被接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流动人口的增加,跨地域的男女交往或分手不是稀罕事,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导致的恋人分手还是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的,而且符合大众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式和成见:江西农村落后不堪,上海女拜金、嫌贫爱富。与此类似,“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安徽六安某中学生网吧上网后遭割肾”等一些假新闻,皆因满足了网民的某种成见,而引起了网民“共鸣”,喧嚣一时。

获得信任的网络假新闻可借助受众的社交媒介实现“病毒式”传播。在接受“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这一网络假新闻后,出于习惯,很多受众会通过各自的社交工具对其进行分享和传播,然后掀起更多人的分享、传播和讨论热潮。网络假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甚至无限的扩展。

二、防范网络假新闻的对策

“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被曝出是网络假

新闻后,搜狐新闻推出相关调查。截至2月21日18时,共计25298人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网友中超过半数将屡见报道的假新闻与“媒体过于功利和盲目跟风,责任心不强”联系起来;而对于“假新闻的危害”,54.55%的网友认为假新闻“影响社会心态,加剧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感”,24.45%的网友认为“影响媒体自身的公信力,相当于慢性自杀”,还有16.55%的网友认为网络假新闻“误导受众,干扰视听,造成读者认知偏差”。[5]

防范网络假新闻是系统工程。为减少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管理,加大对发布和传播网络假新闻的人的处罚力度。虽然针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管理条例同样适用于对网络新闻的管理,但在我国,网络新闻毕竟是近十几年才发展壮大的新生事物,之前的新闻管理法律法规早已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闻新问题。例如,如何认定网络假新闻,认定后如何追责等。只有根据网络新闻的现实情况,调整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维持网络新闻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记者应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不管媒介怎样变化,真实永远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网络时代,众多媒体习惯跟风转载,但近年来层出不穷又被很快曝光的网络假新闻算是给新闻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要时刻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理性思考新闻线索,小心求证信源,在求真求实的前提下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网络传播基本准则的宣传力度、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民可在网上自由发布消息,所以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网民遵守基本的网络行为准则,不随意在网络上捏造和发布虚假性、欺骗性信息;另一方面,网民也应提高自身辨别真假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随意相信缺乏根据的新闻,不随意转载和传播网络假新闻。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上海女孩逃离江西”是假的!女子不愿随丈夫回老家发帖宣泄[DB/OL] . http://mp.weixin.qq.com/s?__ biz=MjM5MzI5NTU3MQ==&mid=401687370&idx=2&sn=f25d 89e3a59d4e14f67d2ad7113670e5&scene=0#wechat_redirect ,2016-2-2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0-51.

[3]伍丽群.点击率与网络媒介公信力的缺失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0(8):45.

[4]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新闻记者,2002(2):23.

[5]搜狐民调:“上海女逃离江西”被证实为假网友态度一览[DB/OL] . http://news.sohu.com/20160221/n438023244.shtml ,2016-2-21.要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2007(06):122-125.

[4]谢逸溪.新闻美学[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55.

[5]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6]杨保军.如何理解新闻真实论中所讲的“符合”[J].国际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5-0008-01

作者简介:尹廷伊,女,江西九江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学。杨思文,男,湖北洪湖人,新闻学博士,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政治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