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帝吧出征FB”事件看网民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

2016-02-28李职纯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网民身份媒介

李职纯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从“帝吧出征FB”事件看网民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

李职纯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当代社会在许多方面呈现出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其中之一就是网络大举进入日常生活。网络对于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使得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媒介信息和影像,从而无可逃避地成为“受众”。而被媒介包围的人们也开始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逐渐改变思考自身的方式,媒介提供的大量影像成为人们叙述自己的中介和再现自身的工具,而对于媒介的使用则成为了当代人进行自我建构的一种新的方式。

帝吧;网民;身份认同建构

一、“帝吧出征FB”事件始末

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是指有百度第一大吧之称的“李毅吧”吧友于2016年1月20日晚上在三立新闻、苹果日报等的Facebook主页大规模刷屏以反对台独的事件。事情的起因是韩国JYP公司旗下艺人周子瑜被艺人黄安爆出是台独分子,大陆网友对周子瑜进行了抵制,后周子瑜在JYP公司要求下道歉。随后艺人林更新发表微博吐槽周子瑜道歉不背稿,引发台独分子攻击林更新微博与Facebook主页。此次事情引发了大陆网友的不满,帝吧、天涯、豆瓣组织大军,以帝吧的名号“出征”Facebook,和台独分子进行友好的交流。帝吧“出征”Facebook,集体翻墙涌入三立新闻、苹果日报等台湾媒体FB,蔡英文、何韵诗、林更新等人的FB直接被爆。多家网络直播平台直播帝吧出征战况,最后事件以三立新闻、蔡英文等最后删博结束。

二、在“帝吧出征FB”中网民身份建构过程还原

(一)媒介渗透——他者印象

阿伯克龙比和朗赫斯特在《受众》一书中提到过希腊神话里受人爱恋的美男子纳西塞斯爱上自己水中倒影的故事,他们加以阐释,来说明自身与外界的界限已经模糊,人们如同生活在布满镜子的大厅。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渗透十分符合这样的一个环境,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被动地接收和理解信息。在网络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每个人都拥有表演和观看的场所,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地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进行角色的互换,对他们所能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认知和形象。

在“帝吧出征FB”事件中,事件的酝酿过程广泛被网民所熟知,其中媒介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微博上发酵最后转移到贴吧及Facebook阵地,媒介的不断渗透一方面让网民熟知此次事件,了解事情经过,另一方面也将事件推向了一个高潮。网民利用微博和贴吧等社交工具初步形成对此次事件的看法,并形成了相对一致的行动目标和规划。

(二)网络想象——文本解读

在观展表演范式中,受众不再只是文本的诠释者,媒介也不是单纯的文本呈现,而是成了媒介景观,网民通过自我认识和想象对事件中的信息进行理解,这是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关键。

在“帝吧出征FB”事件中,网民在对事件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之后,迅速采取了行动,首先是网上关于此次活动的号召贴引发了众多网民的支持和响应,在新浪微博搜索“帝吧、态度、Facebook”等关键字,相关微博都会突破上万条,截至目前,百度关于“帝吧出征FB”搜索结果有161000条,同时也引发诸多网站平台对此次事件进行直播。

以上,网络空间流传的图片、信息、视频全方位反映了事件进程,尤其不能忽略的是网民对于媒介文本的解读性消费,使得这些成为身份建构的原材料,网民将自己的理解在消费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消费内化,然后呈现出自己身份认同的标签。这种标签就是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支持“帝吧出征”的行为。

(三)狂欢表演——意义生产

在理解和消费了“帝吧出征FB”事件的文字和图像之后,接下来就进入了观展表演的关键环节,即意义生产,通过一系列的线上或线下实践来完成自我认同和他者评价的统一。在此次事件中参与意义生产的网民群体主要有两类,一是事件的主要组织者,另一类是普通的网民。

从文本解读到意义生产,网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参与“表演”和意义生产。首先是评论、转发诠释意义,对于微博和贴吧的信息,网民借助大V和权威媒体的文本进行意义的阐释,只需要简短的文字和表情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是最简单的意义生产。其次是原创文本的标新立异,在此次“帝吧出征FB”事件中,真正推动事件走向高潮的就是这些原创文本,这些文本自成逻辑,促进了观点的二次传播,如在事件中网民创作的关于中国各地美食美景的图片,各种表情符号,还有诗词、歌曲。更有网友对一些相关视频进行了重新剪辑和配乐。网民在其中俨然已经开始了狂欢表演,在这种表演下,他们不断进行意义的生产,表明自己的态度,在其中完成身份认同。

(四)意见呈现——认同建构

通过上述对文本的解读和自己的意义生产后,作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就在网络空间中参照他人文本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而在整个互联网的大环境中,网络的匿名性、包容性、开放性为寻找同类人、寻找存在感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与他者的互动让意见相同或相左的人浮出水面,差异了群体化的属性。

群体身份是个人对共同形象的认同,也就是说,群体中的成员,因为有着共同的信仰、情感、需要、利益而对某一事物产生了相同的认知和价值观,并自觉保持一致。在此次“帝吧出征FB”事件中,网民的行为特征明显符合该特征。

三、结语

正如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所说,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舞台,这个舞台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进行有规则的社会表演,后台是自我放松,宣泄情绪的场所,这与前台按部就班的规则截然不同。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恰能够提供前台和后台的表演和行动的机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参与网络事件,构建群体的身份认同。

但是这种身份认同的提出不仅仅只是作为社会主体中的个人对于当下自身生存状况及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追问,而更多的应该关注到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网络社会里,有诸多因为身份认同问题引发的网络现象,我们要通过利用身份认同建构的视角对这些网络事件背后符合规律的东西进行思考。

[1] 帝吧出征FB[D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dAtMCOExCdiz5i58ksyFRwnUTtnWHBRiEXy_ffS6cVfk7hB0plmoc zkUkXU4ibhyiISTeBRvDoeN3-bw4487Znkn4BN_8ORKypTLBv6__ xZKoujQ-pIYhQNy6PA2-oPS.

[2] 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其影响分析[D]. 浙江大学,2007.

G206

A

1674-8883(2016)13-0346-01

猜你喜欢

网民身份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书,最优雅的媒介
跟踪导练(三)(5)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