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科技传播的政策研究与策略分析

2016-02-28郏星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媒介政策科技

郏星星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

视频科技传播的政策研究与策略分析

郏星星

(上海交通大学 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 200240)

本文主要探讨视频科技传播的现状,结合科技传播的总体发展情况、国家关于科普和文艺创新方面的政策,对视频科技传播的发展提供相关策略与建议。

科技传播;视频;政策研究

科技是传播的技术支撑,传播是科技推广的重要渠道。科技传播是科学信息流动的一种形式,指科学知识和信息通过跨时空的扩散,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1]互联网时代下,媒介融合已成为大趋势,从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看,科技传播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效果方面均有所变化发展。其中,视频媒体作为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媒介融合的互联网时代下,其传播现状值得重视。

一、视频科技传播的相关政策

综合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相关政策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在与视频科技传播相关领域,国家大力支持其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强调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第二,既强调实用的技术性,将其与经济结合,注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强调科技成果从生产到推广乃至商业化全过程的创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倡媒体融合。

第四,主张文化开放,保护科技和文化知识产权,使本土化和国家化相结合。

第五,既要打造科技创新企业,也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而在具体科技人才培养中,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也要进行全民科普,重视科普工作。

二、视频科技传播的发展策略

基于以上国家相关政策分析,笔者主要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考虑,给视频科技传播提供一些建议与策略。

(一)传者

视频科技传播的传者涉及科学共同体、政府、媒体、公众、NGO等多元主体,视频不仅仅属于媒体领域,也可能为其他主体所用。视频媒体应做到充分利用自身的媒介资源平台,以及视频这一丰富的媒介形态,发挥科技传播的多元主体进行多方合作。由国家政策可以看出,国家试图引导媒介深度融合,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并探索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相结合的网络治理机制。因此,如果媒体作为传者,在进行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从国家内宣外宣角度出发,可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打造公信力强的新媒体平台。如果不倾向于依附政府,更多是诸如NGO或者普通公众自行利用视频进行传播时,则要注意遵守互联网等行业规则。

(二)传播内容

从国家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技传播可侧重以下内容:

第一,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是主旋律。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打造科技创新企业。

第三,强调科技研发、科技产业、科学教育方面的创新,注重知识产权,技术工艺和社会学两个层次的科学创新并举,既要传播科学知识和方法,也要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第四,科技交流、科技普及、科技教育皆重视,但相对来说科技普及稍显弱势。

第五,文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重视文化原创。

(三)传播渠道

视频媒体的传播平台主要涉及电脑端、手机端、电视端。

目前,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因而手机移动视频传播成为一大趋势。在手机这一平台上进行传播,就涉及分享机制。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手机视频媒体在进行传播时,应考虑多元平台联动传播,即APP、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贴吧等平台互动传播,科技传播可能涉及知乎、果壳等社交媒体应用以及各大科技新闻媒体线上平台。国家政策强调媒介融合,兼具互联网思维。对于科技传播而言,视频媒体既要把握原有的旧媒体的公信力、采编资源,也要利用具有传播效率、范围优势的新媒体的资源。由于视频媒体本身也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因此其要把握当下媒介融合的政策,充分利用各方融合的媒介平台进行传播。

而关于电脑端,科技传播的空间相对限制不多,关键在于内容制胜。

至于电视端的视频科技传播,科技传播在内容上并不像电视剧一样先审后播,电视端在未来反转的可能性并不大。笔者认为,更多的还要结合三网融合的政策,和电脑端进行合作。

(四)受众

互联网时代下,传者和受众的身份经常会互换。视频媒体更多的是针对非专业人士,因此对科技传播形态的生动性、交互性、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受众区域化特征明显,科技传播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媒介技术、互联网在不同区域也因基础设施差异等发展不平衡。例如,当地的科技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如博物馆、科技馆因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而有差异,且媒体资源的丰富性也存在差异,因此科技传播过程中需要分区域传播。相对来说,视频媒体更适合在经济、科技、媒体资源较发达的城镇、城市地区传播。且受众分层严重,需要小众化传播,如在校大学生、科学共同体、科技从业人员更适合用手机端、电脑端的科技视频传播,而城镇劳动人口、农民等更适合用电视端来进行科技传播。

(五)效果

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后的效果,其效果的收集即反馈机制对改进传播活动相当重要。

电脑端和手机端的视频科技传播在收集反馈方面有技术优势。两者都可以利用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分析视频留言,甚至有弹幕等,而这种互动回馈机制也是视频媒体在自身媒介平台上所需要继续加强的部分。此外,点击率、分享率等KPI指标也是效果考量的重要指标,这些在电脑端和移动端都比较容易做到。相对来说,电视端则较为弱势,但随着三网融合的政策发展,今后电视端和电脑端联合也容易进行效果评估。

[1] 林坚.科技传播的结构和模式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8):49-56.

[2] 翟杰全.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68-71.

[3] 汤书昆,韦琳.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J].理论月刊,2009(12):5-10.

G206

A

1674-8883(2016)13-0315-01

猜你喜欢

媒介政策科技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