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调查“逼视”式采访风格漫谈

2016-02-28饶纯武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渣土展位公共利益

饶纯武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楚天金报,湖北 武汉 430077)

新闻调查“逼视”式采访风格漫谈

饶纯武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楚天金报,湖北 武汉 430077)

本文所谈的“逼视”式采访是一种尖锐的采访风格,指针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隐秘行为,在前期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面对狡猾、刁蛮的采访对象设置的障碍,要有绝不妥协的“死磕”精神;为回答公众关切,敢于正面交锋“硬碰硬”;为挖掘调查报道的“新闻核”,不惧对抗的“火药味”,以期拨开迷雾探求真相,牢牢掌控采访主动权。

调查报道;逼视采访;采访风格;公共利益;新闻伦理

一、逼视采访——让稍纵即逝瞬间定格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被忽视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所做的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艰苦性成为其五特点(新闻性、独立性、科学性、艰苦性和轰动性)之一,一般新闻采访的“五性”(准确、独立、平衡、坚韧、合法)中也强调了坚韧性。

调查报道的采访对象,有的非常狡诈,早已层层设防,调查采访难度可见一斑。如果在调查采访时,遇上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机,就应当果断出击,让新闻当事人或新闻事件瞬间定格。这不仅是提高采访效率的权宜之计,更是责任感、使命感使然。

武汉市卓豹路200米长的路段上,分布有10家歌城。涉恶团伙消费飞单,收保护费,强卖饮料,麻果、K粉“统购统销”,屡屡砸店。笔者前往现场走访时,许多歌厅老板敢怒而不敢言。

笔者凌晨暗访得知,当晚11时许,有辆悬挂“桂”牌警车来到歌城外,与涉恶团伙联系时,歌厅老板报警并跟踪,民警将“桂牌”假警车截获,从车上查获麻果、K粉和吸食工具等。

凌晨2时,一名店老板突然惊慌地告诉笔者,涉恶团伙的马仔又来了,正给每家歌城打招呼:警方调查时,不要说出收“保护费”的事,查出谁说了,就砸谁的店子!

笔者赶至现场时,商户称“打招呼”的马仔正在上一辆轿车,准备离去。笔者当时还未下车,驱车直接冲向马仔的车辆,将对方逼停并报警。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及时赶到,从被逼停的轿车中搜出麻果、吸管和管制刀具,车上两名男子应声落网。

此时,如果笔者“冷静观察”,而不采取逼停的方式应对,涉恶男子转眼之间就会消失,涉恶团伙的“幽灵”仍会笼罩在商户的心头。正是这种紧逼式采访,打击了涉恶团伙的嚣张气焰,也让新闻事件出现重大转折,朝着广大商户和读者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逼视采访——为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本文所指的逼视式采访,重在采访的第一现场。现场不乏围观群众,而逼视式采访会使被监督对象刻意保护的“秘密”过度曝光。但是,这种逼视式采访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名贵药材半价“贱卖”,展销会上会有这等好事?2016年5月,知情人向笔者报料,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公园的展销会上,有七家经营名贵药材的展位销售名贵药材时均要求现场粉碎,否则拒售。

笔者暗访发现,药店卖上千元一公斤的三七,展位上可以半价“甩卖”。笔者要求直接买三七,但卖家强行倒入“粉碎机”中,经两台机器腾,最终拿出一包白色粉末。如果粉末调包,那么商家涉嫌欺诈。

因涉及药材,还需要食药联合执法。经笔者联系,两部门执法人员先后赶到,可商家的态度非常蛮横,拒不配合执法人员的检查。药材展位虽不到10平方米,但四周被包围,未留出入口,就连展台下方也封得严严实实,进出展位只能从约1米高的展台上翻越,可展位外的促销员阻止执法人员进入。

在双方陷入僵局时,展会组织方劝笔者到一边去“好好谈一下”,记者当即厉声回绝:“这里是新闻现场,不查清楚不会离开!”见此情形,食药执法人员拨打了110。

正在这时,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只有一名小伙子的展位内,突然又冒出一个年轻人。记者追问他在里面干什么?是不是将名贵药材调包了?该小伙翻过展台跑开了。

随后,民警赶至,将展位两人控制。执法人员这才翻入展位内,在展位下方发现几包黄色粉末,而且从外观上看,都是药材的原材料。谁也没有想到,在展台下方,竟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早已磨好的粉末,以及偷梁换柱的第“三只手”。

遗憾的是,报料人所称的粉碎机进料口可人为操控,投下的名贵药材进入另外的容器,粉碎机的响声来自粉碎杂果这一情况,执法人员称设备太重,没能将“较真”进行到底。

无论是坑蒙拐骗的奸商,还是为非作歹的恶人,在作案时均设法加以掩饰,不让其“秘密”暴露在阳光之下。笔者在对该展位进行暗访时,15天的会展已进入倒计时,现场几乎没有可供取证的视角和机会。即使展位背面有个小孔,但展会现场人来人往,秘拍也容易引人注意,且展台下方隐藏的男子,抬头就可看清展位的对面。在此情况下,笔者在展台正面“死磕”两个多小时,工商、食药、公安齐上阵,才让神秘的名贵药材展位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

笔者采访的过程引发了大量的群众围观,更引来消费者的投诉。65岁的钟婆婆在该展位购买了480元的药材三七,得到的是一包粉末,服用后上吐下泻。而钟婆婆此前在药店购买的三七粉,服下后并无明显副作用。钟婆婆现场向食药执法人员投诉,围观群众也纷纷谴责调包害人的展商。

正如魔术大师在抖包袱前的口头禅:“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逼视式采访往往也是在揭开最后一层面纱,还原真相的时刻,纵深推进新闻调查。

三、逼视采访——坚持公共利益至上

大众媒体是社会公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而调查报道,针对的是被掩盖、被忽视的损害公共利益行为以及社会问题。因此,新闻逼视也被严格限定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范畴之内。

2016年4~5月,笔者两次采写有关渣土的调查报道,均遭遇执法人员态度暧昧的状况。笔者采访时如果纯客观记录,报道就会软弱无力,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会继续存在或死灰复燃。

渣土车夜晚在武汉江北疯狂填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且侵扰数十米之外的小区居民。笔者跟踪发现,渣土车来自约五公里之外的建筑工地。凌晨时分,笔者举报城管执法人员赶至现场。

在笔者的要求下,执法人员赶至出渣土的工地,问了句:“今晚没有出渣土吧!”笔者毫不给情面地质问道:“哪有像你这样执法的,你摸下挖掘机是不是热的?”执法人员一时语塞。

另一起涉渣土调查,笔者跟踪历时一月,已掌握其“核心机密”,即从长江抽水,将岸上的渣土山冲成泥浆,再用管道排入长江。此举不仅污染了长江水质,还可能影响航道、行洪,但其排污作业并无规律,且选择在江水上涨的汛期。调查采访时,要锁定每个环节的证据并非易事。

渣土山四周被打围,笔者找到一个民房高点。5月18日,发现四支水枪正在冲洗渣土。可是,排泥管道通向江边趸船,而连接趸船的栈桥加装了一道铁门,从岸上无法进入趸船,泥浆最终去向也就难以取证。

笔者联系航道执法人员,乘快艇从江中靠近趸船,船上值守的男子见状撒腿就跑,逃上岸并锁上栈桥的铁门,航道执法人员无法上岸。在此期间,笔者深入6000吨级的趸船的船舱,见到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管道穿过半个船舱后,最终经船头的锚链孔直插江中。时值长江汛期水位偏高,船头并未见水明显变浑浊,需要深入高查才能锁定完整的链条。

为此,笔者又联系了城管、水务、环保等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先后赶至笔者与航道人员被阻碍的栈桥。傍晚6时,岸上执法人员电话汇报时称:“已到码头,未见任何异常!”

笔者冲向铁门,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并开始拍摄,将声调提高八度,大声对岸上执法人员叫道:“请问你是哪个部门的,要对所讲的话语负责!”该执法人员当即挂断电话,与笔者和航道执法人员沟通,并如实向上汇报。

当晚,多个职能部门负责人赶至现场调查,该排泥浆项目负责人辩称:“是准备向江中排放,但目前只是在试机!”排污管线和设备当晚被强行拆除,向长江中排放污泥的“秘密项目”彻底破产。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和航道执法人员被困的两小时内,航道执法人员曾表示,将组织更大的执法力量次日行动,笔者坚持“不能过夜”,并请出多个执法部门。试想,此次采访过程中,如果保持“中立”和“理性”,稍作妥协就可能功亏一篑。

四、逼视采访——切勿触碰道德底线

本文所指的逼视式采访,是探索一种采访风格,与“媒介逼视”并非同一概念,不会触碰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

2006年,《华商晨报》发表了贫父为救病女向刘永行、黄光裕等6位“中国富豪”写信求助的报道,并报道了每位富豪的反应,形成舆论绑架。当年,我国新闻学者提出媒介逼视的概念,也称新闻逼视。业界认为,这是对私人领域过度公开的报道行为,给报道个体带来不应承受的压力,也造成大众传媒功能失调,是新闻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审判者和仲裁者)和失范行为。

调查报道写作或表达的客观、公平和公正,与鲜明的采访风格并不矛盾。被誉为“世界政治采访之母”的法拉奇,提问尖锐、言辞泼辣、对话犀利、咄咄逼人,其采访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名牌节目《60分钟》,也将质疑式的采访风格发挥到极致。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强调场域具有“关系性、相对自主性和斗争性的基本特征”,是“力量较量”的场所。相关文献显示,2009~2014年,央视《新闻调查》播出278期,其中40%为负面的监督报道,其生产过程受到内外场域的严格制约。

本文所探索的调查逼视,是针对损害公共利益的隐秘行为,是在大量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为揭开监督对象的种种面具,直击监督对象不可告人的秘密;为挖掘出社会大众关切的真相,不惜与被监督对象正面交锋;为打造调查报道的“新闻核”,而采取毫不含糊的强硬态度。这些均非新闻失范行为,与新闻逼视的内涵有着本质区别。

在调查监督类报道中,采用逼视式采访,绝非“以暴制暴”的鲁莽之举,也不是“撞大运”的采访冒进,而是经过仔细权衡的慎重决策。合理应用逼视式采访,牢牢把握采访的主动权,助力调查采访的攻坚克难,能够让调查报道更具揭秘性,也定将更加出彩。

新闻工作者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去”。这既是一种采访手段,更是一种采访态度,是对社会、读者和媒体负责的一种采访态度。

[1] 陈力丹,杨击,王辰瑶.传媒该如何对待穷人向富豪求助事件?[J].新闻记者,2006(03):39.

[2] 杨晓文,周娜.法拉奇采访风格探究[J].新闻传播,2008 (08):15.

[3] 常江,文家宝.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困境[J].新闻记者,2015(11):69+77.

G212.1

A

1674-8883(2016)13 -0198-02

猜你喜欢

渣土展位公共利益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探索创新 开辟渣土管理新路径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建渣土工袋挡土墙室内模型试验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广州车展展位图
新型渣土车落户怀化市
表达自由语境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论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情况判决的重构
需求强劲 展位爆满——BAU2011—18万平米展位几乎预定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