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推进基层行业务经营快速发展

2016-02-28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现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贵宾网点客户

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如何推进基层行业务经营快速发展

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现阶段基层行业务发展现状究竞如何?如何科学推进基层行业务发展?对此笔者选择农业银行苏南某郊区行进行调研,旨在探寻一条推进基层行业务经营快速发展的路径。

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网点布局不够优化。网点总体在减少,该行2014年18个网点,2016年6月底16个网点。其中:城区网点2014年10个,2016年6月底10个;乡镇网点2014年8个,2016年6月底6个。现有网点地址变动不大,但随着城区新城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居民集中区建设,现有的网点布局已跟不上当地经济发展的变化,新城没有农行网点,乡镇网点不少已渐渐淡出当地经济活动中心位置,随着新农村建设及“万亩良田”工程的开展,部分助农取款点价值不高,存在调整的必要。

(二)经营转型不够到位。全行在岗人数总体增加,不少网点已存在内部人员隐性富余现象。但全行价值创造力不足,“传统交易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不够,“等客上门+上门维护”的模式仍然存在,“走出去”营销理念不强,网点功能定位不清,业务流程与运营方式有待改进,员工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用于创造价值的营销活动时间比重少。

(三)全行营销合力不够强。前台部门营销策划组织核心作用不强,网点营销机制不够完善,目前网点对公对私产品销售约有65%左右依靠柜员营销贡献,约有27%由大堂协作营销产生,只有不到8%由外拓营销创造。

(四)业务增长总体在趋缓。网点“业务离柜化”和“客户弃网点化”现象加剧,过去门庭若市、客户排长队、为服务不及时投诉等现象已渐渐改变;客流量、业务量总体在减少,贵宾客户、法人客户等增长率持续在下降,目前,该行网点日均客流量仅120人左右,其中贵宾客户平均仅有5~6人,每天来行办理新开户及首次来行办理业务的客户日益趋少,具有营销价值及潜在客户很少。

二、新常态下基层行业务发展路径建议

(一)优化网点布局,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1.优化城区网点布局。由于发展变化,城市新区已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财富聚集区,而原老城区则是金融机构林立,竞争红海化。因此,基层行要认真研究地方城市发展规划,适时前瞻性地撤并过于拥挤的老城区低产网点,迁址或在新城区新设网点,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谋取发展先机。

2.调整街镇网点布局。当前各街镇经济发展迅猛,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街镇市场中心已随着地方政府的迁址、集中工业区的设立、集中居民区的建设而转移。基层行必须加快论证,对目前位置过于偏僻的街镇网点,要果断进行迁址。同时,对没有农行网点的建制街镇政府所在地,要加快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确保全辖业务发展阵地存在,影响力不减。

3.动态调整农村助农取款点。对效益不高的取款点,根据量本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金融服务价值,延伸基层行农村金融服务触角,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二)强化基础建设,推进网点转型。

1.增强网点价值创造力。基层行要更新原有的网点转型理念,升级转型内涵,以进一步增强网点价值创造力为宗旨,从战略层面上进一步关注网点渠道效能提升。改变旧的“等客上门+上门维护”的经营模式,全面开展“走出去”营销策略。目前,基层行网点人员已不断增加,这为优化劳动组合,增强外部营销力量,开展“走出去”营销,增强网点价值创造力,提供了有利人力资源条件。基层行要制定网点劳动组合优化实施细则,指导网点在安全合规前提下,通过分流柜面业务、增配智能机具、实行弹性排班等多项措施,压内增外,提高营销人员占比;通过详细分析辖内网点业务规模、人员结构等情况,制定“一点一策”的网点劳动组合方案,有效补充网点外部营销人员,壮大外部营销力量,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2.细分网点功能定位。对“营销服务型”网点功能进行细分,实现从客户服务向创造价值转型;对现有网点经营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布局,整合资源,按照“以客户为中心”分析方法,优化网点内部格局,合理配置营销服务资源,科学规划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要的营销服务区域,营造有利于营销开展的营业环境,提高网点营销竞争力。

3.创新业务流程与运营方式。在管理组织架构上开展顶层设计,从更高层次“跨界”协作,整合业务流程,并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改进运营方式,科学实施柜面业务综合化改造。

4.强化员工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引导网点负责人加强主动学习、自我转型,加快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要求。推动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加快向专业化转变,改变以往单打独斗局面,统筹制定营销服务方案,进行团队作战。推进网点操作柜员加快向综合柜员转变,做到前台交易与营销规范。

(三)健全营销机制,打造营销合力。

1.发挥前台部门营销策划组织核心作用。重点是在外部营销中的项目策划、项目拓展、组织推动、市场推广和管理评价的作用,切实提升营销层次和组织效率。对于全行性的公私联动和部门联动项目,前台部门要直接牵头推动,深挖辖内金融资源和需求,结合当地居民需求特征及同业竞争情况,主动寻找全行性的外部营销项目进行开发,并直接组织辖内各网点实施,或将辖内的优质外部营销项目,在全辖推广形成全行性项目落地实施;对基层网点“六走进”、分群营销和贵宾客户维护等外部营销活动进行指导、培训、管理和评价;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外部营销考评和经验分享。

2.完善营销机制。一是明确前台、网点负责人外部营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其在外部营销策划、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核心领导作用。二是要根据当地金融资源分布,建立常态化的外部营销工作机制,组织营销团队深入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专业市场等目标客户集中地,深入挖掘各类客户群,编制完善和定期更新网点金融生态图,有针对性地瞄准目标客户积极开展外部项目营销,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主题活动,坚持不懈地持续加强客户维护与营销。三是落实好贵宾客户管户制度,根据贵宾客户实际和前台部门(网点)人力配置情况,借助贵宾客户管理等系统,通过短微信、电话、面谈和营销活动,对贵宾客户实行差异化的分级维护管理,定期对优质企业、黄金大户、个人贵宾客户的资金流向、等级变动、产品渗透、资产结构等进行跟踪管理,为他们提供资讯信息、产品信息、投资建议和情感关怀,积极开展精准营销,深挖贵宾客户价值。

3.持续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一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开展项目营销,把握各环节关键点,从不同客户群体中发掘分群营销项目,对辖内客户群体进行详细摸排,整合目标客户群金融需求,提出产品组合解决方案,实现目标客户群的批量化销售;从对公客户资源中寻找公私联动营销项目,全面梳理优质对公客户资源,开发一批公私联动优质营销项目;从内外联动中开发主题营销项目,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场景,联合政府、学校、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第三方资源,推出一揽子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方案,批量化获取客户,持续扩大基层行优质客户群体。二是坚持开展“六走进”活动。根据当地金融资源分布、客户服务需求、市场合作关系等实际情况,深入当地目标客户集中地域,抢占客户资源,促进产品销售。在“六走进”活动中要抓住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社区(村居)居民委员会等“关键人”,提升营销效率。主动将管辖贵宾客户请进网点,定期举办贵宾客户主题活动,通过多样性、高频次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贵宾客户维护,了解客户需求,增加产品销售,深入挖掘和提升贵宾客户价值及贡献度。

4.夯实内部营销合力。一是借鉴他行专业运作经验,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和适应性改造。二是对优质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针对每个名单内的客户,建立专门维护团队,明确每个团队职责,及时营销农行金融产品。三是基层行客户经理要成为产品专家、营销能手和业务带头人,同时指导网点客户经理学会与客户合作谈判、组织沙龙活动。四是网点要将内部柜面通过优化劳动组合压降出来的人员,根据各人的营销能力和禀赋、拥有的人脉资源等,结合网点实际进行有效组合,建立若干外部营销团队,赋予其适量的营销任务指标,并明确其承担外部营销组织、策划和推动工作。

5.强化联动营销与服务。一是前台部门要梳理现有存量客户业务需求,协同商议营销方案,实现一体化营销。二是根据目标客户名录,网点负责做好客户信息收集上报,并对无授信的一般客户进行维护;基层行负责对有信贷合作中端客户的营销与维护,做好区域内龙头企业和拟上市公司信息跟踪,联动上级行对应部门开展营销。

6.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新员工上岗培训,重点掌握产品、业务操作、政策法规等基础专业知识,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营销人员等举行座谈会,通过小范围专题学习、交流、培训和考试等方式,提升业务素质,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网点主任、对公对私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营销知识的普及,提高其对客户的基本引导能力,定期组织柜面人员对新产品及其营销技能学习和讨论。二是加强专项主题培训,熟悉营销工作流程、掌握营销技能技巧、总结营销各类话术。分派内训师深入网点,协助网点分析现状,探索合适本网点的营销之路,以成功的经历激励和指导网点行动,同时定期督导、监测网点营销工作开展情况,不断提升营销工作质量。三是开展“走出去”营销,在坚持做优大堂营销的前提下,走出网点、走进市场、走近客户开展营销,实现由网点厅堂营销为主的“赢在大堂”,向以走进市场为主的“赢在市场、赢在客户”转变。

(四)强化市场细分,不断夯实客户基础。

1.努力提升与优质大户合作份额。基层行要详细梳理近年来合作份额较大的前百强客户名单,制定重点存量客户营销目录,逐户分析企业在授信额度、资金交易量等主体指标的合作情况,逐户明确营销目标,牵头组建营销团队,一企一策,实行分级包户管理模式,切实做好扩户提质工作。

2.深入挖掘存量客户业务资源。对全行现有授信客户,逐户摸排,筛选出目标客户,由前台部门牵头,中后台部门配合,协同形成营销方案,强化一体化营销,通过产品与服务绑定,有效提升存量客户合作范围及份额。

3.择优拓展新客户。重点关注开发区内大型企业,筛选业务操作自主性强、产品需求量大、经营状况好的客户,加大营销力度;盯紧辖区内新投资项目,主动帮助企业办理业务登记,营销新设企业来农行开户。对已在他行开户的企业,要通过择机推介农行业务,向上级行争取较好价格,吸引客户来行办理。

4.全力营销重点客户。制定全行重点客户名单,对上年度业务前10名的客户进行名单制管理,组建营销团队,定期拜访重点客户,强化直接营销,提升对客交易的服务能力,强化客户培育和储备。

5.加强营销“走出去”客户。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国家项目,积极与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联系,重点营销进出口贸易型、境外投资型企业及境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型企业,建立“走出去”目标客户名录,登记“走出去”项目,对其中的重点项目,全程参与营销,必要时联动上级行。加快发展非融资性保函,大力推动贯穿于货物交付、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各类投标、预付款和履约保函业务发展。

6.继续做好同业客户营销。发挥地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当地同业合作,将代理等业务统一管理,通过专业化的团队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金融机构二级市场业务。重点在扩大合作面上下功夫,实现单向代理向双向代理的转变与突破。

7.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一是积极推进重点客户授信的上报与批复落实,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高客户用信率,加大投放力度和周转效率。二是抓实抓牢基础业务,重点提高企业归行率,锁定企业低成本的一般性结算存款,形成稳定的资金沉淀。三是加大对存款的抢挖力度,扩大存款来源渠道,适时办理能带来存款的业务产品及其组合,在契合客户需求前提下,锁定客户现金流,实现业务产品与存款的良性互动。四是做好“走出去”企业的出国劳务服务,通过出国劳务人员的代发工资,锁定农行的本外币存款,拉动个人结售汇与国际结算量的增长。五是做好重点产品推广。拓宽业务发展新渠道,带动更多高价值老客户归行、具有营销价值及潜在价值新客户来行,办理各类金融业务,推进基层行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课题组长:陶成明成员:李志强、马齐晔(执笔))

猜你喜欢

贵宾网点客户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基于EVA-BSC的农村银行网点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探秘天合联盟日常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
谁做了手脚
银行网点项目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