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6-02-28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现代金融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政策金融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浅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前,绿色金融的概念框架和定义尚未明确统一,简单来说,绿色金融就是指以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问题以及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金融行业与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要将影响环境相关的各种回报、风险以及成本予以充分考虑,引导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与传统金融注重经济快速增长不同,绿色金融更加注重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经济形势越发紧迫。因此,我国日益重视培养绿色金融理念,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释放市场力量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绿色金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正逐步建立。为了促进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包括了与绿色金融直接相关的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配套政策。从2004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到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再到2012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针对绿色信贷的纲领性文件——《绿色信贷指引》,以及之后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等,这些政策文件逐渐构成了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总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成型。

(二)绿色金融的规模逐渐增加。近几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规模快速增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根据银监会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了7.0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了16.42%。无论是绿色信贷、绿色证券还是绿色保险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专家预测,我国绿色融资需求规模未来5年内将在14万亿到30万亿元之间浮动,年均融资规模最低也能达到3万亿元左右。从产业研究院预测的数据来看,我国绿色融资需求规模在2030年甚至将高达123.4万亿元。

(三)丰富多样的绿色金融产品。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类型多种多样,涉及领域宽泛,涵盖了清洁能源、节能减排、能效、污染治理等不同的环保产业,但尚未构成统一体系,大体可以将各银行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分为碳金融产品、环保节能融资产品和环保产业指数产品三大类。市场上现存的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拥有不同的规模和服务对象,差异明显,因而各自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来看,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涉及领域正不断拓宽。

(四)绿色金融市场参与角色多样化。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愈发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银行业以外,期货、保险、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都在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其行业特色和优势,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支持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此外,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及绿色非政府组织在绿色金融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绿色金融市场正在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概念定义不清。对于绿色金融,国际上有着多种不同而又重叠的概念定义。定义的含糊和范围的不明确,将导致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对绿色金融的发展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进而导致理解狭隘、概念冲突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概念虽有借鉴意义,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在绿色金融概念定义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很难将绿色金融相关概念真正融入到立法和政策制定实施两个层面中。

(二)相关法制体系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从总体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政策体系。在法制体系方面,有关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在投融资和监管等方面存在缺陷,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够明确;在政策体系方面,政府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缺乏完整的配套政策和战略安排。无论是国家部委还是地方政府出台的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多停留在指导性层面,缺乏针对性和可实践性。

(三)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从目前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来看,我国绿色金融仍是以绿色信贷为主,并且所涉及领域多在中下游环节或多是低附加值产品,绿色保险与绿色证券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发展明显不足。在绿色债券方面,我国目前仍缺乏权威的数据统计,专门的绿色债券也很少。绿色保险也刚刚起步,目前多指环责险,其保险覆盖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同时,在绿色金融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介机构发展并不完善,缺少像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等专业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

(四)缺乏配套的专业人才。由于绿色金融业属于新兴交叉性行业,涵盖多个方面,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这种专业人才十分稀缺。就目前而言,我国绿色金融缺少专业人才的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跟上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绿色金融概念定义。为了促进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根据具体国情,明确适应我国发展要求的绿色金融的定义、标准、原则和框架,建立清晰的发展模式,并将标准融入到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去。同时,应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宣传国家政策以及开展绿色金融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完善绿色金融法制体系和政策体系。为了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应当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在法制建设方面,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法律,包括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制度、绿色金融监管制度等,通过完善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促进绿色金融的正确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有关部门应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应的配套政策,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方面对绿色金融给予支持,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三)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是绿色金融实施的重要前提。只有提供了充分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投资者才能更好地判断哪些企业是绿色的,哪些是污染型的,资本市场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色企业中,减少对污染性企业的投资。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与指南、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法制建设,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完善,能够让广大投资者获得更全面优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利于绿色金融的推动和开展的同时,为绿色金融政策的推行夯实理论基础。

(四)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完善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应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绿色中介服务等等,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严重依赖绿色信贷市场。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扩大市场中的参与主体,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市场,构建平衡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培育第三方绿色中介机构,发挥其中介服务作用,建立高效规范合理的交易市场。

(五)大力培育专业型人才。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金融理念的宣传教育,培养适应绿色金融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市场参与者可以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投资开设相关学科,为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储备人才;加强与境外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公共资源培育相关专业人才。

(课题组成员:潘潘、华雪珺)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政策金融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政策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