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银行金融惠农新渠道探索

2016-02-27陆炳静

现代金融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渠道农户

□陆炳静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银行金融惠农新渠道探索

□陆炳静

在阿里和京东争相推出农村金融战略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加入逐渐改变了农村金融蓝海竞争格局,拓宽了金融惠农的新渠道,对传统银行业在农村的业务开展带来有力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及产品特征的分析,总结了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在金融渠道上的创新和发展优势,结合新时期“三农”业务拓展需要提出了银行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构建农村金融渠道的实际可行措施和方向。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依靠云端和大数据作为平台支撑,服务潜在的广大互联网用户,满足其金融类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新型的金融运作模式。综合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品类,大致涵盖了三个主要方向,即网络支付平台、网络融资渠道及网络理财通道。而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领域的角力点尤为集中在融资渠道上。

农户融资难是困扰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当下农户的融资渠道之所以相比城市匮乏,简要分析,主要有两点因素:一是信用因素,即农户征信盲区和信用数据匮乏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农户的资金需求往往畏首畏尾;二是风控问题,农业发展的周期性强,不可控因素多,保险制度不完善,使得农业融资的贷后风控异常困难,这也是农户融资一直以来手续繁杂、抵押众多的重要原因。而互联网金融在入驻农村融资领域后,利用其原有积累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及合作社产业链筛选捕捉农户信用,一举化解了农户信用数据匮乏的问题。同时,通过规范资金投向渠道和信贷额度分类控制、引入配套同步保险的方法强化风险控制,促使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一经推出,便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保证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同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助力三农金融事业推进。在中央文件指导下,当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体系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以京东、阿里、苏宁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开拓的金融事业部,另一方是宜信、翼龙贷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截至2016年2月,依托蚂蚁金服,蚂蚁小贷及阿里网商银行推出的“旺农贷”产品已覆盖全国24个省139个县的2400多个村庄,累计为68万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平均每户贷款支用额度达到4.4万,累计涉农资金发放2000多亿元。而京东金融当前已招募超过15万名乡村推广员,覆盖1200个县域、15万个重点行政村,拥有约700家县级服务中心、1200家京东帮,特产馆及特产店相关商家达到近600多家,搭建起了城乡经济贸易往来的高速公路。而“京农贷”产品通过贷款、消费、理财综合服务农户达到20万人,目前乡村白条激活达2万人。此外,农发贷、翼龙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逐渐发展壮大,农发贷至今注册用户20多万人次,累计投资金额20亿元。

二、传统农村金融渠道和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分析

(一)授信成本。金融的本质是债权和债务人的双向信用关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来自互联网大数据或合作机构数据,其信息成本极低且易于筛选评估,以蚂蚁金服“旺农贷”为例,资金发放的资质审核依托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由阿里电商下乡多年的数据积累为依托,提取各地分区分户信用网络,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获得较为准确的信用评估结果,线下主要针对难以捕捉已有交易信息的农户,采用线下合伙金融机构或村淘合伙人调查的方式,评估熟人社会下的农户信用还款能力。依托以上模式,蚂蚁金服实现了中小资金“310”自动授信,即三分钟申请,一分钟到账,全程0人工参与。而传统银行业机构的授信模式除城区房贷、车贷等相对低风险领域授信环节较为优化外,对于农村这一信用风险多发地区的授信环节依旧存在复杂难批的问题,农户真正获得资金批复往往一波三折,这大大消磨了农户对银行融资的耐心和融资粘性。

(二)客户群体。网络授信成本低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得以更快速、便捷地接触更为广大的农户群体,这其中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评估为低端客户的庞大农户群,这一金融普惠的特性使得其在发展规模和趋势上都富含极大潜力和政策导向性,也可对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转型支撑作用。而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在一度“简配”乡村机构,重点偏向城市发展多年后的今天,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困境在很多地区并未得到改观,而根据坎普森与韦利的金融排斥理论,银行机构对于信贷客户准入的条件门槛和价格权限只会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缺口,为互联网金融的入驻提供契机和发展空间。

(三)融资程序。京农贷等互联网农村金融产品采用网络申请方式,用户利用互联网或移动APP客户端即可实现7*24小时实时签约申请,同时可以实时掌握审批流程和资金发放情况,流程高度可视化和快捷有助于增强申请热情。基于开放互联的特性,互联网金融的交互性更为人性化,产品介绍通俗易懂,使用方式上手容易,同时与移动支付平台的结合使得其资金使用和还款更为便捷,同时,移动APP开拓了农户信用的更多新产品,如乡村白条等产品的开发,使得农户日常生活与互联网信用平台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增强了互联网金融的拓展性和使用黏性。相比之下,传统银行融资渠道手续繁杂,需要客户多次往返银行提交审批材料,且贷款逐层审批,虽风控审核机制更为严格,但等待时间也较长,而网络签约功能也需进一步在银行提交材料方能完成后续流程,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农户造成诸多不便,资金申请灵活性较差,同时,对于农户的信用卡授信较为谨慎,难以满足农村地区日常小额信用资金需求。

(四)资金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云端授信的特性也诱发了其对资金监管的诸多创新手段。如蚂蚁金服通过对客户风险偏好的评估细分展开分层授信模式,其金融服务分三层,大学生回乡创业或合作社为第一层授信,这类农户群体的征信可从云端交易流水挖掘获得。第二层为农村养殖户和个体经营户,这类群体没有在线数据来源,依靠线上线下结合的信用获得方式,风险保障依托合作机构线下调研和传统担保。第三种为具备一定规模化的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其资金监管主要通过规范供应链的模式开展,“金融+电商+农业生产”形成农产品产销闭环,通过对生产合作社产销定向的方式大大降低资金投产风险。而翼龙贷等金融公司的资金监管和风控模式更为直接,索性在管理资金用途上严格把控,对借款人不提供直接现金支持,而是通过供应链金融方式,绑定包括原材料到投产、经销在内的整个生产过程,经销商与农户一体的闭环担保模式,确保了资金用途的真实性,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升。此外,互联网金融还联合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了农户贷专项保险产品,为应对农产品或合作社的系统性风险建立完善的保险机制,化解防控突发灾害及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现阶段传统银行风控把握多集中在准入阶段,资金直接发放到借款人,且在贷后资金把控上缺乏和第三方的合作,后期放养模式较为普遍,构成了诸多遗留问题,资金利用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环境的困境。

(五)金融生态。传统农村金融难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农村金融主体的孤立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依托其独有的互联优势,可以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全程把控。例如京东金融通过与大型的农产品渠道销售商、县域电商龙头企业、农资生产企业的领军者、来自国际的金融合作伙伴等农资及农产品服务相关平台的跨界融合,谋求共赢。当前,京东的农村金融生态圈内不仅聚集了农民个体、涉农企业、农产品消费者,还吸引了大量有志于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合作伙伴,助力实现农村金融生态的循环发展,以农村金融带动整体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而蚂蚁金服借鉴其阿里传统互联网零售经验,联合中和农信等基金会,依托信用评级和信贷积分等手段,通过大数据系统,累积农村金融服务的数据和征信,把控融资额度的良性增长,利用支付、信贷、保险联合的方式推进贫困地区农户的生产和就业,助力脱贫。而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建树多是城市金融思路的移植,未能考虑农村金融生态的建立发展,服务的独立性导致了用户体验的诸多不到位。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其网络和大数据优势,在农村金融领域轻装发力,开拓了农户高效融资的崭新方向,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优化农户融资渠道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传统金融行业在资金实力、结算手段、风控体系上具备很大优势,并且拥有长久以来积累的更广大可信的用户群,可以较好支持农村大额长期融资,但在应对农村地区短、小、散的资金需求时需要借鉴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实时、个性化的特质,引入互联网思维,强化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渠道需求。对此,银行机构在未来可着力在以下几点进行农村金融渠道拓展。

三、银行机构拓展农村金融渠道的可行方向分析

(一)进一步开展农村基础金融普惠,构建社区农户信息系统。农户不仅有信贷、储蓄、保险等需求,并且随着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增加,农户对基础结算、支付的需求层次正在不断增强,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基础不足的问题,银行机构需进一步围绕以支付为中心,利用现有轻量型网点构建后的剩余资金、物力和人力,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普惠工程,以增强客户黏性。例如,农行作为城乡联动的主体机构,可借鉴农商行在农村地区的独有优势经验,开展社区金融服务站建设,转变已有思路,从“等客户上门”向“送服务到家”转变,将农户的基础储蓄、转账汇款、生活公共缴费等需求整合,提升基层社区和农户的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基层金融服务的提升,可以构建类似互联网金融的社区农户信息管理系统,进而为更多、更优的农村金融渠道的开拓奠定信息基础。

(二)加快互联网金融构建,创新试点互联网融资渠道。银行机构应把握“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利用现有电子银行渠道和银行自营电商平台,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农村居民的储蓄需求远大于信贷,利用现有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的优势构建好农户的储蓄和理财系统,真正将农户的生活捆绑银行金融服务是开拓融资渠道的基础,在构建互联网融资平台时需坚持风险可控的原则,在配备相应风管体系的前提下进行渠道创新,整合自身丰富的农户金融行为数据资源。如农行可利用自身已有“金益农”品牌,放大自身优势,构建分析农户信用水平和信贷需求的大数据资源,在现有小额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改良推出一到两款特色简便的农村信贷服务作为试点,逐步把握互联网金融推进的经验、模式和推广方法,逐步进军互联网融资市场。

(三)加强互联网跨界合作,打造农村金融生态。经济学家尤努斯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可以做到社会目标和盈利目标的结合。打赢“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市场这场硬仗,依靠金融机构的单一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跨界合作,与政府政策部门、互联网和电商企业、金融业界伙伴、农产品供销服务企业建立多方合作,一方面打造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网络,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把握电商平台类“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转型机会,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合作,在渠道、数据、风控和金融创新领域开展转型升级,有针对性地打造个性、电子化的金融服务,构建农户金融需求的良性循环,形成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持续发展,打造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一起助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万宝瑞.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三农”调研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5(8).

[2]赵忠世.提升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水平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3(9).

[3]李毓.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失衡的表现及矫正[J].农村经济,2010(8).

[4]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刍议互联网金融态势下的“三农”服务创新[J],现代金融,2015(9).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徐州泉山支行)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渠道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