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冬防“冷感症”

2016-02-26陈日益

家庭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血液循环阳气妇女

陈日益

46岁的李女士近年来特别怕冷。寒冬时节即便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依然觉得寒气逼人。经常手脚冰凉,腰部或全身发冷,致使情绪不佳,行动也没以往利索,十分苦恼。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后,被确诊为“冷感症”。医生说,“冷感症”主要是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所致,多见于女性(每四个女性就有一个会得冬季冷感症),尤其是更年期(45~55岁)妇女,只不过病情轻重不同而已。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性由于拥有经期、孕期和产褥期,身体经常处于失血、亏损的状态,或患有贫血、胃肠病及久病体虚等,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抗寒耐寒能力差,故在冬季就会比男性怕冷。再者,妇女较男子更易患营养缺乏、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症,也会引起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不良,尤其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手脚冰冷。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因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主要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其所支配的心脏、血管、胃肠等功能活动受影响,造成血液循环不佳,也是让人产生冷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衣着不当、饮食不宜及好静懒动等,同样会使女性冬季怕冷的症状加剧。

研究还发现,女性怕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体内缺铁。测试表明,女性每次月经要损失15~30毫克铁质。而铁元素除了参与体内很多重要酶的合成和能量代谢外,还是构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物质,担负着机体组织细胞内氧的运输代谢功能。若女性膳食中摄入的铁质不足(通常情况下女性每日应摄入18毫克的铁,但大多数女性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导致体内热量缺乏,自然就会感到寒冷。据有关资料介绍,“冷感症”者多伴随腰痛、夜尿频、尿少、胸闷、气短、睡眠不好、性冷淡等症状。

专家认为,为了预防和减轻冷感,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除了要积极防治原发病外,平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生。不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贵在坚持,做到稍微出汗为止。特别是职业因素需要久坐或久站的女性,更应重视工间活动,或主动挤时间多做一些手、脚和腰部的运动,如慢跑、快步走、跳绳或踢腿、弯腰、甩手等,通过肌肉运动来改善全身或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作用。女性在冬季的衣着方面既要注意“风度”,更要重视“温度”,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是更年期妇女和久病体弱者,更要做好防寒保暖,对易受凉部位(如手、脚、头、颈等处),宜戴上手套、穿上暖鞋、包上头巾、系上围巾,冷天外出时还可戴上口罩、耳暖等以助保暖驱寒。晚上睡觉前,除了要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外,最好再穿上一双保暖性能好的毛袜子,既能帮双脚夜间防冷,又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加强日常饮食调理,对提高御寒能力也大有裨益。历代医家认为,怕冷是阳气不足造成的,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些可温热御寒的食物,以利体内阳气的补充,如羊肉、牛肉、鸡肉、虾米、核桃、辣椒、大蒜、韭菜、生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体内缺铁的女性还要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各种动物血、瘦肉、家禽、蛋黄、豆类、鲜枣、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时要重视饮食的科学搭配,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提高抗寒能力。还要适当多吃点含碘、锌、核酸类丰富的食物,如海带、海蜇、紫菜、淡菜、虾皮、贝壳类、沙丁鱼、螃蟹等,既能补充体内营养,增强身体素质,又可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耐寒抗冷能力。有条件者,每天睡前还应先喝1杯(约250毫升)热牛奶,有利于暖和身体,帮助入眠。但喝的量不要过多,否则会导致起夜次数较多,反而影响睡眠。

猜你喜欢

血液循环阳气妇女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