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握紧“治水”龙头 蹬快“四化”踏板

2016-02-25

浙江人大 2016年2期
关键词:排泄物病死猪沼液

龙游县地处钱塘江上游,是传统畜牧大县,2013年全县生猪饲养量高达220万头。近年来,面对国家“最严环保法”及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新常态,该县以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为突破点,投入3亿多元,拆猪场调总量,强治理优循环,大力发展绿色畜牧,开辟生猪养殖“减量化、生态化、无害化、品牌化”新路径,“开启”“集美”等创新模式获农业部肯定和推广。

“减量化”控制,养殖场转型升级

一是科学规划。出台《龙游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意见》,划定禁养乡镇4个、在宜养区规划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园20个、总面积4.3万亩。二是削减总量。划定饮用水源地、村庄内、河道200米内为“三必拆”范围,累计拆除生猪养殖场(户)160余万平方米,削减生猪饲养量超百万头。三是分类治理。根据养殖规模、消纳地匹配等情况,将“5+X”(“5”即监控设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氧化处理等必备设施,“X”即工业化或生态化治理所需设施)作为县生猪养殖场污染整治达标验收必要条件,由养殖户履行社会责任自筹资金开展建设。目前,912家保留养猪场污水治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并全部纳入县第三方监管治理养殖污染体系。

“生态化”循环,排泄物变废为宝

一是自我消纳“小循环”。以家庭农场为单元,按照20平方米猪舍(10头猪)配套1亩水田或0.5亩旱地标准,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施肥”排泄物循环自我消纳系统,实现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目前已建成生态循环农场520家。二是种养结合“中循环”。利用生猪养殖园区和农业园区地势落差,通过沼液池和管网建设,将养殖园区沼液输送到种植基地,实现畜禽排泄物区域内综合利用,已建成半爿月、周公畈等基地12座,沼液管网铺设覆盖近万亩,形成12万头生猪养殖场和2万亩种植基地间的生态农业中循环。三是生态养殖“大循环”。创立“生猪排泄物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项目运行以来,已累计产沼气1500余万立方米,发电3000万千瓦时,生产固体有机肥约2万余吨,年节约标煤9000吨、减排二氧化碳20余万吨。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统保统赔

一是生猪统保。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签订协议,将县域所有生猪纳入保险范围,保费由养殖户自交15%、财政承担85%,保险公司凭处理中心无害处理凭证分档次给予每头30-600元理赔,能繁母猪最高可获每头1000元理赔。目前,共支付理赔款5000余万元,保险理赔率达100%。二是聚点收集。出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建立病死动物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县农业畜牧部门、无害化处理中心和人保财险龙游分公司三方联动,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实现病死猪收集率100%。三是无害处理。依托集美公司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通过冷冻分切、高温灭菌、干燥、炭化等工艺,将病死动物转化为生物质炭,作为土地重金属吸附剂和农作物肥料,实现病死猪100%无害化处理。目前,已累计处理病死猪80余万头,转化形成生物质炭300余吨。

“品牌化”经营,养殖户聚力共赢

一是提标准。全面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深化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联场带户制度,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防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责任机制,加大疫病抗体和“瘦肉精”使用监测频率,提升生猪产品品质。已建成全国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场6个、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二是强合作。推广“一基金、一中心、六统一”龙珠畜牧合作社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链条,实现合作社、企业与农户“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一体化运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农民收益。已形成“龙珠”“龙鼎”“豪欣”等3家紧密型合作社,成员养殖量占全县65%以上。三是铸品牌。2014年7月,该县“九号牧场”品牌生猪在浙商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运用即期交易模式上市的生猪产品。至目前,“九号牧场”线上成交量达232.3万吨,交易额360.6亿元,日均交易额约1.5亿元。

猜你喜欢

排泄物病死猪沼液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沼液能否预防病虫
大棚丝瓜沼液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沼液喂猪有讲究
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