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柳琴戏现状与特点分析

2016-02-25李春颖

戏剧之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承特点现状

【摘 要】徐州柳琴戏是徐州地区灾民在乞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2006年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笔者认为徐州柳琴戏的传承创新已经关系到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尊重,并上升到了民族文化自尊心与自豪感的高度。

【关键词】柳琴戏;现状;特点;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47-01

笔者从2008年开始对徐州地方戏曲进行研究,为了深入了解徐州柳琴戏的生存现状,笔者分别对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江苏省柳琴剧团、民间艺人以及剧本编创者、作曲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文案整理工作,并经过理论和现实的分析,总结出徐州柳琴戏的现状和特点。

一、历史悠久、根基深厚

柳琴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关于其形成的源头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苏北的太平歌和猎户腔。明末清初时期,在苏北地区民间盛行着两种曲调,一种是“太平歌”,另一种是“猎户腔”。后来由当地的民间音乐爱好者邱、葛、张三老,四处收集并整理当时所流行的太平歌和猎户腔,并且对这两种曲调不断加工编创,结合当地农民所喜爱的传说故事作为原始的戏曲形式,并进行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被称为“拉魂腔”。其二,源于山东临沂的柳子戏、花鼓及民间小调等。在山东南部地区曾流行柳子戏和说唱周姑子这两种曲调。而其中周姑子所表现的曲调为周姑子调,亦称为姑娘腔。柳琴戏中的[娃子][羊子]和柳子戏中的[耍孩儿][山坡羊]在字数、结构和句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柳琴戏的许多剧目和柳子戏相同。其三,源于山东枣庄、藤县一带流行的锣鼓冲子、花鼓、民间小调和四句腔。在清乾隆、嘉庆时期,花鼓在山东地区邹、滕、峄等地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艺人们开始演唱由花鼓经过各曲调、剧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曲调,即锣鼓冲子。

二、戏风清丽优雅,唱腔独特

柳琴戏与山东的柳腔和茂腔、江苏的淮海戏、安徽的泗州戏等都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同属“拉魂腔”系统中的姊妹剧种。由于流传地区语言声腔的不同,以及受到当地民歌、曲艺、宗教音乐形式的影响,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1954年,徐州的拉魂腔剧团被选定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经由当时徐州市文化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与演员商议,因其剧种主奏乐器为“柳叶琴”而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唱腔随着剧种的不同发展时期而逐步积累和形成,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周姑子阶段”,以说为主,逐步融入短小的民歌小调;“说唱阶段”,站与坐结合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唱腔,说的部分越来越少;“分流阶段”,由于艺人的流动区域扩大,各地的民歌小调多被融入进来,为唱腔音乐的形成储蓄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素材;“跑破阶段”,随着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三小戏,形成了流动性演出,剧目增加,并有了戏曲化的表演;“班社阶段”,大型幕表戏的增加,由半农半艺逐步转化为相对稳定的专业艺人,班社间的相互竞争,主要以演唱水平来确定地位的高下,因此,演唱水平和腔调也开始更加丰富,为柳琴戏唱腔体系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传统剧目的丰富

徐州柳琴戏传统剧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本戏、小戏、折子戏180个,第二种是连台本戏41个,因此柳琴戏的传统剧目共有221个。这其中以“东西回龙二五反,点兵四告大花园,大小隔帘老少换,禅州西岐小燕山”等剧目影响较大。柳琴戏的早期剧目一般为反映民间生活的“两小戏”和“三小戏”,富有代表性的剧目有《小书馆》《七装》等。除剧目外,柳琴戏还有近二百多个独立的“篇子”。至解放前后,柳琴戏的大戏部分还保留着幕表戏的痕迹,主要表现在许多“篇子”的通用,如“梳妆篇”“行路篇”等。很多传统剧目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引导意义,如《喝面叶》《大燕和小燕》等。

四、政府重视扶持,具有很好的发展环境

徐州柳琴戏的发展经历了唱门子时期、拉魂腔形成的初期、“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的职业班社时期,逐步发展到舞台演出时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徐州柳琴戏在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1949年10月21日至11月23日,以及1950年1月,徐州市文教局先后两次举办了戏曲研究班,当时的同义班、义和班、长春班等班社的近二百名柳琴戏艺人参加了学习。该研究班除学习时事政治外,还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期间整理并进行公演的传统剧目为《洞房认夫》。1958年最终建立省级专业剧团一个,地市级专业剧团两个,县级专业剧团七个。由于“五五”方针的贯彻和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扶持,新剧目创作的高潮很快形成,迎来了戏曲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春颖.论柳琴戏的原声腔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2).

[2]完艺舟.从拉魂腔到泗州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

作者简介:

李春颖(1981-),女,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讲师,就职于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度江苏省课题“徐州柳琴戏传承创新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5SYC-125。

猜你喜欢

传承特点现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