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衰历程

2016-02-25杨宇丹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航运业常德

杨宇丹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衰历程

杨宇丹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沅水之尾、洞庭之西的常德,依水而生,航运业是其城市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衰历程进行历史分期,描述历史状况,初步探讨形成原因。1897年至1929年,在近代化、地理位置和传统商贸地位作用下,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起。1929年至1943年,商贸繁荣,战争客观上使得其战略地位上升,常德航运业发展。1943年至1945年,日军入侵,常德航运业紧缩。1945年至1949年,复原运输下常德航运业非正常发展,内战爆发后又急速衰落。常德近现代航运之兴衰是区位与资源优势、社会变革、战争影响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常德;近现代;航运业

位于湖南西北部的常德,扼守沅江连接洞庭湖之门户,溯流西上经沅陵、辰溪而入黔,顺流进湖而通长江。便捷的航运条件成就了此地在两千多年前的城市兴起,秦时开港筑城,汉时设武陵郡。晋至南朝出口稻米、柑橘和茶叶。隋唐时期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军事要地。宋代,始称常德。元时,曾是贡输港口[1]387-388。进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常德的港口地位日益重要。五口通商以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但是,客观上也加快了整个长江流域航运业的近代化步伐。湖南身居内陆,湘人保守,近代化过程相对缓慢[2]45-47,常德航运业在整个大环境下也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然而,从19世纪末起,随着外国轮运势力的扩张,湖南近代航运业发展迅速。常德作为连接黔川湘鄂的重要枢纽,在此一时期,也开始了它航运业的近代化历程。先后经历了兴起、发展、紧缩和短暂繁荣后衰败的一个历史周期。

一、常德近现代航运业的兴起(1897年至1929年)

(一)常德轮船运输的开始与成为寄港地

湖南近代内河航运的发展,经历颇多争议,最终发端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官督绅办之“鄂湘善后轮船局”的建立。轮船局分南北两局,1897年9月(光绪二十三年七月),经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南局租用抚院官轮“湘帆”号,试航长沙—常德线成功[3]384-386。此后,常德有了火轮运输。

鸦片战争后,英、日商多次要求常德开埠。湘抚端方屈于外压,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上奏开埠。此事并未得到常德绅商民众的认可,最终引起抗议,导致开埠流产。虽未开埠,但是外国人根据《内港航行章程》,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将常德辟为寄港地[4]139。中外轮船通行于常(德)长(沙)、常(德)汉(口)间[1]389。

(二)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起的局限

1.外国势力制约

整个湖南近现代航运业在发展之初都受制于外国势力。外轮垄断航运市场,排挤民族航运业。他们采取的主要手段有任意碰撞、恶意降价、利用海关关卡控制海关航权等[2]47-60。

2.军阀混战的干扰

除了外国势力的制约,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也成为制约常德航运业发展的一大原因。1925年(民国十四年)初,四川军阀熊克武部驻常德4月有余,搜刮钱财,商业陷入窘境。川军离去,常德市场开始复苏。经过几年恢复,至1929年(民国十八年),常德商贸重新开始兴盛[1]389。与其相伴的航运业也进入大发展期。

(三)夺回航权活动对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起的促进作用

1919年(民国八年),北洋军冯玉祥进驻常德,目睹“航权外落”,发动常德商会会长郑连荪和众油商,筹组普济轮船公司,以夺回航权。1919年9月,普济轮船公司正式营业。该公司的轮船主要航行于常德至汉口、长沙、衡阳等航线,与日本的戴生昌轮船公司抗衡。常德城随之相继开办的轮运公司有富利、民众、震兴[5]243。

此外,这一时期,湖南出现了抵制洋货运动,冲击了国外航运在湘发展,也对民族航运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60-64。

(四)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兴起的影响

1.常德航运业近代化的开端

如前所述,常德在这一时期航运技术上使用了近代技术,具体而言,就是使用了轮船运输。开辟为寄港地是常德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大表现,港口商贸地位在客观上得到提升。

2.促进常德商贸发展

常德成为寄港地后,进出口贸易增加,牙行普遍设立,以花、油、粮、木、药、山货等行最为显著,干鲜果、柴炭、鱼、纸、猪、蛋、砖瓦、石灰、窑货等行次之。1917年(民国六年),全县牙行发展到238家。英、德、美、日、法、丹麦等国外商驻常德的洋行,陆续增至19家,他们大量倾销洋货,大批采购桐油、牛皮、五倍子、土碱、生漆、矿砂等农副特产品。常德由岳阳海关出口的商品,1919年(民国八年)为7.8878万关平两,1922年(民国十一年)增至16.5815万关平两。棉纱、匹头、百货、土布等批发商生意兴隆,其中有经营土布起家的李亨泰和蒋万新;有号称“面纱大王”的戴荣庆纱号;有百万资财的大匹头商谦记绸布店[4]139-140。

二、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发展时期(1929年至1943年)

(一)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发展的动力

1.常德现代商贸的发展

1929年起,由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常德商贸得以持续发展数年。到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常德城内主要商业共29业,计878家,商业资本247.35万元,年进口商品总值211.34万元,年出口商品总值958.25万元[1]389。输入常德的商品中,煤油、棉毛织品、白糖、面粉等来自英、美和荷兰。红糖与烟纸则从四川、汉口运来。常德本地所产的谷、棉、鱼、豆、牛皮、皮箱、大布,年输出总值958.52万元。大布销黔、川,其他商品主销汉口、长沙及湘西一带。至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牙行增至459家,为历史上户数最多的时期[4]140。商贸的发展需要航运业作为支撑,成为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战争难民西迁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为避战祸,大批商民内迁。孙艳魁总结了七大难民内迁通道,其中三条都要通过湖南。其中,长江沿线至四川是最主要的西迁路线[6]91-92。入湘难民中,部分转至常德。这些人或要继续西去,或在常德安身。这就使得这一时期常德市场出现非正常繁荣。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饮食服务业,仅汽车南站一地就突增10余家,市区的旅社和客栈发展到百来家。当时,市场上著名的饮食店有清真万成轩食社(清真第一春)[4]140-141。此店便是由南京来常德的难民火眉介先生所创办。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贸和航运业的发展。

(二)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发展的表现

1.航线增多

国民政府时期,整个湖南航运业出现新的气象,1929至1938被称为湖南航运业的“黄金时期”,内河外江航线增多。黄娟对1910年至1947年湖南内河航线增长进行了统计。以该表作为基础,可以列出1910年至1947年常德内河航线及其增加表(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常德在1925年至1947年是其航线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

2.成为抗日联运基地

抗日战争开始后,战事西移。战前,铁路、公路多偏东南,西南、西北交通困难,天然路线的水运日益重要。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9月间,汉口形势紧张,经汉口航政局和船舶运输司令部共同决定,该处所有大、小轮船都向上游撤退。其中,撤至常德船只为16艘。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时,长沙、常德等各线承担了重要的运输工作[7]73-74。战初,由于整个湖南航运的重要性提高,全省船只数量增长。至1939年,常德共有民用船只977艘[2]78。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开辟了大量新航线以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其中,就有轮船及公路联运的汉滇线。此线由汉口,经常德、沅陵、贵阳,最后到达昆明[8]16。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开辟了以其为中心的川湘水陆联运线,由重庆至常德。其线路有二,其一,由重庆水运,经涪陵,至龚滩;由龚滩驿运至龙潭;由龙潭水运至常德。其二,由重庆水运,经涪陵,至彭水;由彭水公路车运至龙潭(或沅陵);由龙潭(或沅陵)水运至常德[9]113。从1940年6月宜昌沦陷至1943年贵州至广西的铁路未修通前的三年间是川湘水陆联运最发达时期[9]119-120。

表1 1910年至1947年常德内河航线及增加航线表[4]68-70

(三)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1.常德近现代航运业的发展促进新兴金融业发展

常德的近现代航运业发展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带动航运进步,而航运进步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在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发展的这一阶段,其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就是促进了新兴金融业的发展。航运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带动了金融业的进步,时已有银行2家,钱庄8家,信托行8家,保险行12家[1]389。

2.常德近现代航运业的发展提升常德战略地位

常德港是传统的贸易港口,主要接纳沅水和洞庭湖区域的货物。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常德作为西南门户,成为了重要的物资转运基地,船舶数量和航线都有增加。常德作为运输枢纽,其线路延伸扩大,尤其表现在前述的川湘水陆联运体系中。这大大提升了常德的战略地位。

三、常德近现代航运业紧缩时期(1943年至1945年)

1943年,日军侵犯常德,洞庭湖布雷,致使往来船舶锐减,航运业转入萧条[5]242。抗日战争中,常德轮船损毁严重(表2)。其原因,一方面是被日军击沉;另一方面,是为防被敌利用主动凿沉,也可供日后打捞再利用。

表2 抗日战争中常德轮船损毁与被难海员人数表[1]623-637

由表2可以看出,常德在抗战中的轮船损失原因,主要是如前所述两点。损失时间主要集中在常德会战(1943年11月至12月)期间。进入这一时期,常德经济和航运都处于萧条状态。

四、常德近现代航运业短暂复兴与急速衰败(1945年至1949年)

(一)复员运输下的复兴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家满目疮痍。公路、铁路等近代交通设施在战争中破坏严重。面对战后大量的复员运输任务,航运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此次复原运输,除高级官员及赶赴收复区接防之军事人员部队得乘搭飞机外,其余悉赖水道运输”[8]448。1945年8月17日,中央交通部长江区航政局密电常德航政办事处:“复员工作速推进!”[1]637这一时期,航商积极打捞和修复战时凿沉或拆毁的船舶,逐步恢复各线航务。

1.恢复船只数量

复员之初,运量大,运输工具匮乏,轮船单位运价与汽车相等,又按银价波动,且多向旅客、货主收取银元而以纸币找补零星差额,这就大大刺激了航商修船复航、增班牟利的积极性(表3)。

表3 1945年8月至1946年5月常德海员打捞修复轮船船名录[1]644-646

船只的捞修为常德航运船只数量的恢复提供了基础。

2.成为渝京①[8]452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站

复员运输期间,由重庆至南京的转运过程中渝京水陆联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运输线路有四条。

其一,渝长联运(重庆至长沙)。此线路分两段,先由重庆陆运到常德,取道川湘公路;再由常德水运至长沙。其二,渝汉联运(重庆至汉口)。重庆至常德仍是前述的陆运;再由常德水运至汉口。其三,渝京联运(重庆至南京)。这是渝汉联运的延长。由汉口再转船至南京。其四,沅汉联运(沅陵至汉口)。此线路分两段,由沅陵陆运至常德,取道川湘公路;再由常德水运至汉口。通过渝京水陆联运体系的四条路线,从复原之初到1947年初,大约运输人员6万余,器材若干吨[8]452-453。从以上四条路线可以看出,常德都处在重要的中转位置。

在此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繁荣主要是建立在国家行政命令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所以,这种兴盛之下潜藏了衰败的种子。

(二)内战中的衰败

如前所述,复员运输下的繁荣并无经济基础,而内战的到来更是直接将常德航运推向颓势。1946年内战起,当局要求商轮服从“戡乱”,并召开专门会议动员。会议中,关于公、私轮船担负军运比例和军运运价等问题的不和,引起了航商和政府、军方的分歧与激烈争执,航商甚至不惜以修船为名罢航[1]640-641。随着内战扩大,战争对航运业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1947年5月,湖南省当局确定“一切政令,服从戡乱”的指向,对经济领域实施全面控制和挤压。这样的冲击影响了航运业,民营商轮“受种种桎梏,业务日益不景气”[1]641。内战当中,常德通货恶性膨胀,中小商户经营维难,店铺减少,市场萧条[4]141。1949年7月,战争结束,常德航运业迎来了新一轮历史进程。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整个国家的历史沉浮,常德近现代航运业发端于1897年轮船首航,磕磕绊绊中,在清末民初得以兴起。自1929年起,常德商贸兴盛,航运业得到长足发展。抗日战争初期,因为商民内迁,为常德商贸和航运业带了非正常的繁荣。战争初期和中期,常德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转站。1943年冬,日军进攻并占领常德,其航运业进入紧缩期。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复员运输给常德航运业带来短期繁荣后,伴着内战爆发走向衰落。

常德近现代航运业的兴盛,根基在于经济发展需要、政治环境安定和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其衰败原因则是政治环境恶化。外国势力介入、科技进步、战争影响等特殊因素也能带来发展的机遇或障碍。

注释:

①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南京解放,南京简称“京”。王氵光在《复原期间之长江区航运与航政》中称渝京联运为重庆至南京的运输线。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387-389,623-637,640-641,644-646.

[2]黄娟.湖南近代航运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45-64,78.

[3]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384-386.

[4]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十三卷·贸易志·贸易综述、商业[Z].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8-70,139-141.

[5]常德市志编纂委员会.常德市志[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42-243.

[6]孙艳魁.苦难的人流:抗战时期的难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1-92.

[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10[B].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3-74.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财政经济7[B].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16,448,452-453.

[9]谭刚.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内河航运建设[J].抗日战争研究,2005(2):113,119-120.

The History of Changde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YANG Yu-dan

(SchoolofHistory&Politics,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

Abstract:Changde is located beside the end of Yuan river and the west of Dongting lake.The city was born with water and the shipping industry has been the important power of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A division of the history of Changde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period and the reasons a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From 1897 to 1929,Changde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rose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raditional trade state.From 1929 to 1943,Changde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developed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prosperous trade,migration of the war refugees and becoming the base of transport in the war.From 1943 to 1945,Changde was invaded by Japanese army and its shipping industry faced its difficult period.From 1945 to 1949,Changde went through two events:the recovery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civil war.Changde shipping industry also went through the two phases of abnormal prosperity and falling.Some elements like the unique location and the advantage of resource,the social reform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war brought up the process.

Key words:Changde;modern;shipping industry

作者简介:杨宇丹,1985年生,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亚洲史。

收稿日期:2015-12-13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5)01-0033-04

猜你喜欢

航运业常德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燃料电池及其在船舶上的应用研究
全球航运业触礁 德系银行深度被套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