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及其对策

2016-02-25黄玉兰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黄玉兰(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及其对策

黄玉兰(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摘 要:当前,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表现出一种冷漠的心理,本文对这种冷漠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剖析,并且提出改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冷漠心理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40

一、冷漠心理的内涵

冷漠是指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淡然处之的消极情绪体验。从心理上讲,是个体对挫折环境的自我逃避式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带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或自我防御性质。冷漠心理是指人所处客观环境与自身的观念有无相悖时都出现的一种令之产生冷淡、不关心的心理活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的表现

1.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不关心的心理

目前在高校,一些学生认为,高校不应该开设且不应该要求他们必修这些他们认为无用的、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有这种看法,所以有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就不愿听课,或看其他书籍、玩手机等,有的甚至会无故旷课,即使是去上课了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冷漠情感

在授课过程中,教育者们往往只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却跟学生缺乏互动与沟通。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教学热情,致使教育者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进而不会配合教育者开展的教学活动。当大学生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困惑时,他们会去找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倾诉,而不会想要去求助该授课教师这体现着大学生对教育工作者的不信任和冷漠情感。

3.对社会上宣传的先进人物极其事迹持无所谓的态度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用主义盛行。大学生因生活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自然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想事与做事的目的都比较功利。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过程中与他们的专业知识与自身利益无关时,就会对教育工作者所讲有关于社会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持着无所谓或者漠不关心的态度。

4.对相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活动漠然处之

大学期间为增长学生的才干和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分。学校的各级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多姿多彩的活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仍有些学生体味不到学校的用心良苦和对各种活动认识不足,且持有冷漠态度,不是缺席活动,就是心不在焉的参加活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冷漠心理的成因遍及个人、教育系统、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笔者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1.受教者自身方面的原因

(1)具有明显的从众和逆反心理。刚升大学的他们,渴望独自解决生活、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但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足,看问题片面,且大多带着个人的情绪与个人的喜好来判断,容易产生跟风和逆反现象。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同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漠然处之时,他们也会随着自己的同学忽视这门课,课上不搭理老师所问所讲的内容,甚至反感、逃课这些类似政治课的课程。

(2)缺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动机与兴趣。升入大学前,升学是许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动力。升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缺少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动力和目标。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淡然处之、不关心的心态。

(3)学生价值取向偏离。目前许多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与侵蚀。导致许多学生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思考问题上,更倾向于功利性。只对就业前景好的科目感兴趣,对那些就业前景不好的学科就爱理不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过硬。目前有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理解还不透彻,教学方法单一,人格魅力削弱,难以树立威信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忽视了受教者的主体性,挫伤了大学生的自尊心。这种情况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对教育者及其教育内容不愿意关注、冷漠。

(2)课程内容编排存在不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都比较旧,有些内容缺乏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离,因而大学生无兴趣与不愿接受那些只有重复性、内容空洞、不易理解的、过时的、无用的教育内容。

(3)授课方法单一。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简单灌输的教学方式。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只需接受即可,几乎无任何独立的时间思考与消化,因而提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模式单一,与学生缺乏互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情感淡漠,再有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学生已经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表现出漠不关心状态。

3.环境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受到了社会上出现的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以及一些如贪污腐败、道德低下的丑恶现象的影响。另外,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也受到西方的文化的影响。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大学生所期望的发生冲突,他们就容易产生厌烦、甚至不愿搭理的心理。

(2)家庭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冷漠心理的形成是与父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会考虑他人感受。不会从教师的角度着想,造成师生之间难以沟通,从而产生了隔阂和冷淡,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爱理不理,甚至是冷漠对待。此外,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其内心较为脆弱、敏感、缺乏安全感,也容易产生冷漠心理。所以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冷漠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冷漠心理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1)针对学生从众和逆反心理的现状。应对大学生加强学习目的观、价值观、理想与道德纪律的教育,防止出现跟风现象。其次,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定期收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意见与建议,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教育水平、控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冷漠进一步蔓延。

(2)注重心理引导。首先,对大学生现实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适得其反。其次,注意大学生需要的预测。关注学生在大学里要学生什么和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的问题。进而加强对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科学引导,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可以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3)学生要自我教育与自我反思。学生要从道德、纪律、价值观等方面反思自己对该课程的冷漠,加强自身自律精神的培养,注重“自我管理”精神的发扬。培养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

(1)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教育者要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提高个人魅力,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再次,教育工作者增加感情的投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内容。

(2)改进教育内容。基于高校教材的原理,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选择的事迹人物符合时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其次,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如针对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优化与创新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要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课外实践活动授课等。二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的相关的专业课结合起来,做到隐性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

3.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教育。党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正确是舆论导向。同时政府应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打击社会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塑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遏制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削弱与遏制从众心理、逆反心理与冷漠心理的滋生。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离不开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会使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格,会使其对具有正能量的事感兴趣与愿意接受。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消除冷漠心理滋生的土壤。

总之,只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自我教育、教育系统与优化社会环境等才有可能消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冷漠现象,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万柏,万文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杨永禄.大学课堂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3).

[4]杨芷英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机制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5]梁丽娟,胡婷.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原因和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

[6]谭璇.高校“课堂冷漠”现象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7]朱仁宝.德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6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