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探讨中国未来

2016-02-25陈彦哲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

陈彦哲(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从“北京共识”与中国道路探讨中国未来

陈彦哲(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沧海桑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也没有沿着苏联的脚步,而是自己开辟出了第三条路,“北京共识”的出现就只最直接的体现。今天的中国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未来,应该坚持什么、坚定什么、发扬什么,如何才能让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中越来越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北京共识”;中国道路;中国未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32

我们曾经是饱受欺凌的“失败国家”,大英帝国用一场鸦片战争撬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就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反征服反殖民的斗争,一直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在上海还有外国军队驻扎,处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状态,一直到了1949年10月1日,中国才真正的独立,进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而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核大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1世纪中国的强势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跃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快速发展的未来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

一、“北京共识”与中国崛起

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年轻的中国在数次“五年计划”中快速的建设国民经济,1978年这一年,是中国转变时代的一年,“改革开放”的大幕在中国拉开了,到今天只用了37年就从解决温饱一下跨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北京共识”就是中国迅速发展崛起的最好说明。“北京共识”这一概念的提出学者是乔舒亚·库珀·雷默,他作为美国高盛公司顾问,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的5月,在英国伦敦的外交政策中心,雷默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雷默就中国过去20多年以来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的做法和“华盛顿共识”的主张大相径庭,而且中国的做法取得了成功,他在文章中说:“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中国正在指引其他一些国家保护自己的政治选择和生活方式。这些国家都在探寻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这种新型动力被莫雷称为“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选择还有“北京共识”,都验证了一种区别于“华盛顿共识”的尝试并没有失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北京共识”的精髓以及核心,就是根据中国现有的社会情况,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这同时也有力验证了不同的市场化道路选择适用于不同的国家。

二、从“北京共识”到中国道路

与“北京共识”相比,“中国道路”一词的问世要早得多。根据学术界考证,从晚清末年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道路”就已经是中国仁人志士口中的显词了。“中国道路”这一词语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词汇是从中国陷入列强殖民,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况,无数爱国人士就开始寻找拯救中华民族的方法开始的。后来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指引中国革命迈向成功的道路。而现在“中国道路”在学术界有中国革命之路、建设之路、改革开放之路的广义说法,还有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狭义说法。“北京共识”作为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诸多的的具体问题,只有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封闭式的发展,也不是照猫画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走自己的路,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建设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深深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属于中国的走得通的发展之路,更是一条顺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帮助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三、对中国未来的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发展正快速跑在世界的前沿,军事上中国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外交政治上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科技上是世界第二大科技研究国。今天的中国是充满希望和机会的,但中国的发展既不是走向苏联的道路,也不是走美国的道路,而是自主的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路,这注定中国的未来也是一个伴随着挑战的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变,人们的价值选择更加多元、矛盾冲突更加复杂,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各种社会思潮充斥进中国社会,造成许多社会成员在价值取向上陷入迷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从多种途径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经济上的制裁。同时虽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地调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加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给中国带来许多问题,以“利益”为取向的市场经济使得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难以取得共识。

那么在未来如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呢?首先要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在实践与摸索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的发展完善理论体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自信,实实在在的把各方面机制体制都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党全国人民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后要践行习近平思想,把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全面的提升上去,让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当中去,回归“原点”,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还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强化创新驱动。

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未来,面对国内和国外复杂多变的局势,面对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愿望,面对国内日益复杂艰难的改革、发展以及稳定任务,中国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取得社会主义事业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延伸向辉煌。在明天的中国,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将汇聚起中国社会磅礴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

[2]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10,0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09

[4]俞可平、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5]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承继百年学脉探寻中国道路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中国道路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
超越左与右:中国道路的必然选择
国际生态社会主义将中国视为“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