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6-02-25曲文姣中共华亭县委党校甘肃平凉7441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建设

曲文姣(中共华亭县委党校 甘肃平凉 744100)

平凉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曲文姣(中共华亭县委党校 甘肃平凉 744100)

本文阐述了平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有巨大潜力和优势,并对今后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思考意见。

平凉;融入;“一带一路”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大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长,也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沿线国家和地区有26个之多,所涉及的人口多达44亿,经济规模占全世界的29%。东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货物和服务出口,铁路建设里程量也都是非常巨大的。陆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古代中西方的一条大动脉,全长7000多公里,在我国境内经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5个省区。平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见证中西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通道,也是丝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一、平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和潜力。

1.地理区位优势。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东瞰西安,西上兰州,北抵银川,宝中铁路、福银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等多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向东是我省连接中东部地区的“前沿阵地”,向西是连接兰白经济圈和河西走廊及新疆的新起点,随着西平铁路建成运营和天平高速公路等主骨架路网的建设,平凉不仅是西兰银几何中心,更将成为东接西联、南来北往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

2.资源禀赋优势。平凉凭借“中华之最”的文物遗存、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已培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市整体列入了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蒙陕甘宁“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等3个国家级发展规划。

3.文化底蕴深厚。平凉有分布于各地的石窟文化,尤其以庄浪和泾川两地最具代表性;以崆峒山为代表的道教佛教文化;泾川西王母远古寻根文化;古灵台和皇甫谧针灸医学文化。平凉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发现齐家、仰韶等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6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3处,馆藏文物3万多件。同时,还有崆峒民俗文化,其中剪纸、奇石、彩灯、烙画、麦秆画、崆峒笑谈等享誉省内外,最具特色的崆峒武术更是名扬海内外。

4.历史悠久。平凉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张德芳研究员在《西北汉简中的丝绸之路》一文中谈到,两汉时期丝路东段的主干道可以分为六段。其中第一段是京畿段,也就是从长安出发,经今陕西境内的兴平、茂陵、永寿、彬县和长武后,进入今甘肃东部的平凉。古丝绸之路经过这里汇入河西走廊,进而到达新疆,通往中亚西亚。因此,平凉也肩负重振丝路雄风的时代使命。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推进,对平凉来说,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只要把平凉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顺势而谋、乘势而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把国家的支持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就一定能借力丝路,助推平凉发展。

二、对平凉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1.抢抓机遇,着力构建全方位交流合作新格局。一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平凉作为古丝绸之路商埠重地与沿线地区经贸往来较为密切的优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精神,积极拓宽对外开放窗口,搭建务实交流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助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敦煌行.国际旅游节、深圳文博会等节会平台主动加强与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合作对接洽谈。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中西亚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开发利用,建立境外原料基地。加强与新疆、宁夏及中西亚国家在民族工艺品、日用品和清真食品等领域的合作。二是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物流网络协作,建设面向全省、连接西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构建陕甘宁物流通道,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借助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搭建的合作平台,创建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电子商务平台,引导金果、牛肉、果菜、中药材等特色商品开展网上交易,促进实体购销与网络营销互动发展。

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产业。着眼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一是要以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为重要载体,做大做强煤电化工产业集群,发挥能源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工艺陶瓷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合理利用和配置优势资源,扶持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利用,静宁四河乡和庄浪桃木山两个风电建设项目,已纳入了国家“十二五”第五批风电开发项目核准计划,力促早日建成运营。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形成互联互通大通道。

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一是加快综合交通通道建设。应充分借力国家和省上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得机遇,谋划实施一批铁路、高速、高等级公路改造、通村公路硬化等交通项目。平凉已被列为第180个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机遇难得,向东实施国道312线平凉段改造,向西积极衔接打通平凉—隆德—静宁的省际高速公路,向南抓紧开工建设平天(静庄)、彭大高速公路和平华一级公路,真正实现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大通道。另外在铁路方面,在做好西平铁路货运的同时,增加向东的运输通道;积极推进天平铁路及南延伸段、宝中铁路二线、兰州至平凉庆阳至黄陵等铁路建设。通过这些努力,争取实现平凉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和两大枢纽建设目标,大力改善平凉交通网络布局以及对外开放的基础环境。在站场方面,应加快推进平凉公铁仓储物流园区、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和平凉西综合物流中心建设。二是加快能源战略通道建设。积极推动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加快天然气支线、西气东输三线平凉过境段气源通道建设。三是加快现代信息通道建设。推进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

4.强化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要深度挖掘平凉生态旅游养生文化资源,强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养生大发展、大繁荣。一是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实施大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二是以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宫两个大景区纳入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建设规划为带动,发挥龙头带动引领作

用,抓好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皇甫谧文化园、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等20个精品景区建设,打造道佛祈福游、养生康体游、避暑休闲游、寻根祭祖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教育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与全省和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主题品牌线路相衔接的旅游干线。着力构建“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旅游观光,文物展示,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三要以陇东南中医药养生创新区建设为契机,培育“绿色、环保、健康”的养生理念,打响理念养生、美食养生、运动养生、国医养生、温泉养生、氧吧养生名片。围绕苹果、肉牛、蔬菜、核桃、中药材、山药等特色农业发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字号”养生产品。建设养生产业园,壮大养生基础,进而唱响“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的品牌。

5.突出功能提升,充分完善重要节点城市格局。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培育新的增长点和投资的重点,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甘肃东部门户城市为目标,加快构建“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镇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市域城镇建设上按照“一主三副三节点”和“两轴三片双通道”的总体规划,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吸纳人口和集聚产业能力。在中心城市和市域城镇建设上充分彰显重要节点城市特色,展现对外开放的新面貌,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搭建良好的平台。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庞大的产业链经济,平凉市要“东张西望”助推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交流合作,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增强综合实力,在加强基础建设中推进互联互通,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养生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07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建设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