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A诊断与介入治疗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价值

2016-02-23黄卫民汪继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6期
关键词:消化道胃肠道栓塞

黄卫民 汪继辉

DSA诊断与介入治疗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价值

黄卫民 汪继辉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及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DSA检查,DSA检查阳性者为观察组行介入治疗,DSA检查阴性者为对照组行药物灌注治疗,分析患者的介入治疗效果。结果本次选取的80例患者中,DSA检查阳性例数为42例,阴性例数为38例,阳性率为52.5%。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有效止血率为95.2%(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成功的患者中,观察组的再次出血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诊断中,DSA具有显著的定性、定位效果,诊断价值较高,针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介入治疗

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本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约为10%[1]。目前,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对于出血部位的判断也有难度。本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剖腹探查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较差[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能够对出血原因以及出血部位进行快速判断,并通过灌注止血药物或动脉栓塞进行有效止血[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出血患者,均进行DSA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现将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4]。根据DS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DSA阳性者42例为观察组,DSA阴性者38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59.76±3.25)岁;疾病类型包括9例上消化道肿瘤,11例上腹部外伤,13例消化道溃疡,5例血管畸形,4例医源性损伤。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1~73岁,平均(58.95±4.07)岁;疾病类型包括8例上消化道肿瘤,10例上腹部外伤,11例消化道溃疡,4例血管畸形,5例医源性损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进行DSA诊断和治疗,在进行检查前,将所有的止血剂以及血管收缩药物停用,进行输血、输液等扩充血容量,存在休克者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采用1 200 mA DSA造影机(美国GE公司)进行,股动脉插管穿刺技术为改良后的Seldinger技术,将5 F动脉鞘置入,结合血管的开口、迂曲程度等血管形态进行插管。插管成功后,采用2%的利多卡因10 mL、654-2 15 mg经导管注入,对血管痉挛以及胃肠蠕动进行抑制。常规进行腹腔干、髂内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并根据血管分支的异常进行选择性插管造影。如果发现对比剂出现外溢情况,可以把微导管继续超选择到出血动脉处,再次DSA进行诊断。

观察组针对造影时的显示情况,结合患者具体的出血情况及出血位置,采用明胶颗粒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药物灌注治疗,具有出血的高度怀疑者,采用2~4 kU立止血进行治疗,将其稀释为10~15 mL,在10~15 min内注入导管,并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灌注,灌注速率为0.2~0.4 U/ min,灌注时间为20~30 min。术后再次进行DSA,对血管的栓塞情况以及灌注后血管改变情况进行复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将导管鞘拔除时对穿刺点进行15 min压迫,并进行加压包扎。对于不能栓塞的患者,可留置导管,通过微泵注射生长抑素,剂量为3 mg,以48 mL浓度为0.9%的NaCl溶液进行稀释注射。

三、评定方式

1.DSA征象阳性的判断标准[5]

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间接征象或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为肿瘤性血管、血管畸形、炎症血管、动脉瘤等异常血管;直接征象为肠腔内集聚造影剂或血管内存在向外溢出的造影剂。不存在上述征象则为DSA检查阴性。

2.止血的疗效判定[6]

在患者接受治疗的72 h内对止血效果进行评价。在治疗后,患者的靶血管或出血血管闭塞,血压趋于平稳,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且治疗72 h内不存在鲜红血便、呕鲜红血等出血症状表示止血有效,反之则为止血无效;患者治疗后止血成功,但在治疗的72 h之后存在出血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则评定为再次出血。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止血疗效和再次出血情况以%进行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DSA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中的诊断结果分析

本次选取的8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与插管,成功率为100%。其中,38例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与下动脉、腹腔干、髂内动脉造影等均无明显异常,DSA显示消化道出血的间接征象与直接征象的患者共为42例,DSA检出率为52.5%。

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1.两组止血疗效对比

观察组有效止血率为95.2%,对照组有效止血率为76.3%,介入治疗组明显较药物灌注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疗效的对比[n(%)]

2.两组止血成功后再次出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止血成功的40例患者中,再次出血的例数为2例,再次出血率为5.0%,对照组止血成功的29例患者中,再次出血12例,再次出血率为41.4%,两组间比较可见,观察组的再次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止血成功后再次出血情况的对比[n(%)]

讨论

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复杂的病因,且出血位置的明确难度较高,患者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位置对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后疗效具有直接联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DSA检查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在血管畸形、DSA检查等方面的优势较高,有助于栓塞介入治疗方法的实施。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的诊疗过程中,DSA不仅能够使出血的性质、出血的部位以及具体情况得到明确,还能进行栓塞、灌注等介入治疗。由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原因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患者的出血部位、病变特点准确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DSA采用减影技术对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够对血管结构进行单独显示,还可以使常规造影下不易检出的面积微小的病灶得到清晰显示,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定位具有较高的帮助[7]。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患者中,DSA检出率为52.5%(42/80),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8]。另外,DSA还能实现一定单位时间内获取多幅图像的目标,从而对血管内造影剂的流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实施观察静脉早显、造影剂异常聚集、造影剂在血管内外溢等异常征象,从而实现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与制订[9]。

由于消化道具有较多的侧支循环以及丰富的血供,因此,采用造影对出血部位进行明确后,早期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管壁坏死的几率较低。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时,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DSA能够对患者的出血位置进行准确的显示,可通过选择性插管进行栓塞治疗,具有快速止血、止血效果好等优势[1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有效止血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成功的患者中,观察组的再次出血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中,DSA能够对患者的血管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能够准确定位患者的出血部位。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确切,且治疗创伤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对于明确出血部位不能栓塞治疗的患者,可留置导管,通过微泵注射注射生长抑素。

[1]Ramaswamy RS,Choi HW,Mouser HC,et al.Role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J].World J Radiol,2014,36(4):82-92.

[2]程大文,高玲,沈广澍,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8(5):79-81.

[3]杨健,杨敏玲.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8(4):266-268.

[4]周长宏.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与治疗[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45-146.

[5]韦树长,苏江.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25(14):320-322.

[6]杨兆辉,商春雨,陈春,等.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24(16):114-115.

[7]Walker TG,Salazar GM,Waltman AC.Angiographic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11):1191-201.

[8]应勇,罗家芳,何晓,等.预防性介入治疗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7(35):5556-5560.

[9]罗应斌,张翊文,吴波,等.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1,44(30):3470-3472.

[10]谢占玉,吴泽涛,李焕祥.急诊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性大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15(10):6-8.

2016-03-14)

(本文编辑:朱薇)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6.012

435100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放射

汪继辉

猜你喜欢

消化道胃肠道栓塞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