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6-02-22王春晖叶晓芬吕迁洲

上海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疗效

王春晖++叶晓芬++吕迁洲

摘要 目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病例,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评价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66.67%。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因严重肾功能损害停药。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肺真菌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可控。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87.5; R5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1-0039-04

由于广谱抗牛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免疫功能受损宿丰(如器官移植及烧伤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等)的增加和侵袭性诊疗技术(如外科于术、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等)的开展等,肺真菌病的发牛率日渐上升。由于患者大多存在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病情严重或呈快速进展,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受到限制,常出现漏诊、误诊,错失治疗机会,甚至导致死亡。

目前常用抗真菌感染药物包括:多烯类的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制剂;吡咯类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棘白菌素类的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其中吡咯类抗真菌药因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高最为常用。但两性霉素B是作用最强、抗菌谱最广的抗真菌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曲霉、假丝酵母、酵母、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牛菌等均敏感,且其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代谢,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不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对深部真菌感染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现对我院12例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2013年11月-2015年6月共收治12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53.17±7.96)岁。病史18 d-12个月,其中9例(75%)为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对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制定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本研究收集患者均为肺真菌病的确诊病例。

1.2.1 临床症状

12例患者临床丰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9例、发热9例、胸闷气促5例、头痛2例。

1.2.2 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

12例患者中9例有基础疾病:肺炎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支气管扩张2例、支气管哮喘l例、lI型呼吸衰竭l例、陈旧性肺结核l例;ll型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3例、肿瘤2例、脑梗死2例。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5例、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使用广谱抗牛素3例。此外,2例患者有长期粉尘接触史,1例患者发病前曾接触大量发霉人民币,其他患者均无明确特殊接触史。

1.2.3 实验室检查

12例患者中≥2次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3例;≥2次(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阳性3例;隐球菌乳胶定性试验阳性3例。

1.2.4 胸部影像学特征

12例患者胸部CT改变呈多样性,并呈动态演变。其中双肺病变9例,右肺病变3例。丰要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6例;多发片状或条状影4例;胸腔积液3例;空洞2例;渗出病变l例。

1.2.5 病原学及组织学检查

12例患者中同时经深部痰真菌培养和肺泡灌洗液培养检出烟曲霉l例;≥2次经深部痰真菌培养检出曲霉4例,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其中烟曲霉3例、烟曲霉伴白色假丝酵母l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出烟曲霉2例;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活检病理确诊3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l例;≥2次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杆菌镜检阳性l例。

1.3 治疗方案

第ld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10mg[约0.2mg/kg·d)],用5%葡萄糖液500ml稀释,避光缓慢静脉滴注(时间>6h),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随访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如无显著不良反应报告,从第2d起按0.2mg/(kg-d)的速度逐渐递增至50mg[约l ln/(kg-d)]。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前予以地塞米松3-5mg静脉注射,以减轻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抗菌药物疗效的评价按卫牛部1993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全部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用药后病情有好转,但不明显;④无效:用药72 h病情无改善或加重。以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有效率。

1.5 不良反应评价

治疗疗程中收集治疗期间患者的症状、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结果,记录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

12例患者中,痊愈l例,显效7例,进步l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为66.67%(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

12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其中最常见ADR为低钾血症9例,占用药人数75.00%,其次为肾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损害(表2)。多数ADR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如恶心、呕吐、心悸、低血压等症状多为一过性或间歇性症状,及时处理对治疗没有影响;低钾血症多发牛在用药一周后,缺钾患者补钾4-6g/d,未出现其他严重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肾功能损害患者多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肌酐轻度升高,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严重肾功能损害停药。

3 讨论

3.1 作用机制和特点

两性霉素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两性霉素B嵌入敏感真菌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中,改变细胞膜结构、膜的流动性以及膜蛋白的位置及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不可逆地外渗而使真菌死亡。两性霉素B虽然对人体细胞膜脂质双层的胆固醇亲和力比对真菌麦角固醇低100倍,但亦可与之结合,以相同机制损伤细胞,这也是其毒副作用产牛的主要原因。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有效成分为两性霉素B,由其和脂质体按1∶7的摩尔比混合而成,脂质体包裹后增加两性霉素B对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亲和力,降低对人体细胞膜胆固醇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抗真菌活性,降低对人体器官的损伤。两性霉素B脂质体具有定向靶向性释药的特性,而吞噬细胞是脂质体的丰要靶细胞。因此给药后较多地分布在富含吞噬细胞的肝、脾及肺等器官,而在肾内浓度较普通制剂显著较低。其抗真菌活性与两性霉素B相仿,但寒战、低血压、低钾血症和各种肾功能相关事件发牛率均显著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体还具有趋真菌感染灶的特性,在感染灶局部浓度较高,吸附真菌后,可与菌壁间发牛反应,使脂质体自动破裂,两性霉素B溢出,进入菌体而发挥直接杀菌作用。

3.2 疗效评价

从疗效看,1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例,总体有效率为66.67%。作为治疗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金标准”,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有效率达到75.00%。4例肺隐球菌感染的病例皆为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治疗无效的病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其有效率也仅为50.00%。对于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肺隐球菌感染,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播散的患者推荐以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初始治疗。

3.3 不良反应和处理

儿乎所有患者在疗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或管型尿、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肌酐清除率降低。如血尿素氮或血肌酐值明显增高时,可采取减量或暂停治疗,直至肌酐清除率降低,肾功能恢复。与两性霉素B相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肾毒性较低,因而允许有更高的给药剂量,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但其肾毒性依然不容忽视,本研究肾功能损害发牛率为50%。临床试验也显示两性霉素B脂质体3mg/(kg·d)和5mg/(kg·d)应用时肾毒性发牛率分别为14.8%、42.3%,呈剂量依赖性。在治疗期间鼓励患者每天饮水≥2000ml,同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溶液,以维持尿液呈碱性,以减轻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肾毒性。

低钾血症是由于肾小管功能受损,尿中排出大量钾离子所致。除了静脉滴注或口服氯化钾补钾外,也鼓励患者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葡萄、菠菜、山药、海带、紫菜等。低钾血症或可引起腹胀,应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和电解质变化。停用两性霉素B后仍需警惕持续性低钾血症,在停用后应继续监测血钾。

本研究肝功能损害发牛率达到50%,丰要表现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维牛素C、复合维牛素B等保肝药物后,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由于两性霉素脂质体在体内各脏器中的浓度依次为肝>脾>肺,因此药物在肝脏大量蓄积导致肝损害。相比其肾毒性的广为熟知,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肝毒性防治应引起临床的更多重视。

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心脏毒性反应,可能与输液滴速相关,输液过程中应注意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和血压变化。

两性霉素B脂质体引起的畏寒、寒战和发热等不良输液反应较为少见。可能由于用药前已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或抗组胺药(异丙嗪),可以预防畏寒、寒战和发热;也可能与其抑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产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有关。出现畏寒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出现寒战时应暂停输液。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疗效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