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2016-02-22余栋李雷阳

西部皮革 2016年2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对象精准

余栋,李雷阳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余栋,李雷阳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为了缩小差距,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如通过再分配政策、扶贫政策等。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呈现出递进模式: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定点扶贫,而精准扶贫是在以往扶贫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本文通过对贫困背景、贫困原因及扶贫对象识别等进行分析,提出扶贫路径优化选择。

精准扶贫;原因;对象;路径优化选择

1 精准扶贫的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扶贫开发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创新,明确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和扶贫方式,以达到扶贫的目的[1]。扶贫所强调的精准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区域精准,到后来的贫困县精准,再到贫困村的精准,中国的扶贫精准经历了不同的内涵变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所有贫困县全部摘除贫困帽子,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十三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决胜阶段,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实施扶贫工作,解决贫困问题,需要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找出贫困的原因,为扶贫工作提供依据[2]。

2 贫困的原因与扶贫对象识别分析

2.1 贫困的原因

贫困具有普遍性,除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存在贫困问题。贫困问题受政治、经济、文化、生态、自然环境、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民所需物质匮乏的现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贫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每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区域性要素也都不同。因而要根据实地情况分析每个地区贫困的原因,进而出台有效的扶贫政策。因此,要基于我国本身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客观规律分析,深入探索贫困地区的贫困原因,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1)地理条件的差异

据统计调查,我国平原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2%,而大部分国土面积都是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而我国又是人多地少的国家,主要人口集中在平原地区、沿海地区,而其他人口都居住在资源短缺的贫困地区,这就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的差异[3]。

(2)经济和政策的不平衡性

我国从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实现了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他地区和城市而言,这就会形成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性。虽然后期国家针对内陆地区以及老工业基地出台了相关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原经济崛起等,但是针对一些偏远山区,政策力度还是不能完全覆盖,还存在极少数贫困的现象。

(3)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人才分配不协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又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还要靠良好的教育。地区没有人才的流通,这个地区就不会有活力。人才能够带来新的技能、新的眼界、还有新的理论和研究。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的智力支撑。教育设施的落后和人才的缺乏是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之一,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足,又对后代缺乏培养,贫困存在恶性循环的趋势。

2.2 扶贫对象识别分析

精准扶贫的首要目标就是确定扶贫的对象。财政扶持资金是有限的,不能盲目的对任何地区、家庭和个人给予扶持。扶贫的第一个性质就是针对性,要正确的识别扶贫对象。同时,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识别扶贫是第一步,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贫困居民识别出来。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通过户、村、乡县一级一级的审核,按照法律法规程序严格审查。

对贫困人员的确定,政府要建立相应的识别标准、识别方法和识别程序。识别标准是要确定该户家庭是否符合扶贫的标准。建立有效的方法是更好的筛选,逐步形成了“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识别模式[4],能有效的排除谎报者。识别程序要进一步严格,多层级的审查,确保真正的贫困者和贫困家庭成为受益者或受益对象。

3 扶贫路径的优化选择

对于扶贫政策的落实才是关键,如何选择有效的路径,应当从扶贫的对象入手。无论对贫困县、乡村、单个家庭而言,都应当是以扶贫对象为主体,政府充当辅助的角色,引导扶贫对象借助外部因素实现脱贫。

3.1 扶贫要从贫困对象入手——“以己救己”

(1)改变固有的思维。我国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量贫困人口还集中在农村,一些陈旧的思维都根深蒂固的印在农民的大脑里,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贫困地区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扶贫要扶智,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建立学习培训机构,引导扶贫对象接收新文化和新思想。指导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已期达到脱贫目的[5]。

(2)重视教育。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贫困地区儿童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业。虽然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意识,但是对于一个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的家庭来说,教育又显得是件奢侈品。现在多数的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家长希望孩子辍学出去打工来维持家庭生计。早早辍学的儿童提前进入社会,没有一技之长,大部分以劳动力赚取劳工费用,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也使得家庭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所以扶贫也要从贫困家庭的教育入手,不能仅限于现在,要有长远的眼光。

3.2 通过外部资源链接实现精准扶贫

(1)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各城乡发展关系脉络,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机制。首先,政府加快政府职能模式转换,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予贫困地区更多自主权。其次,政府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贫困地区更多的经济支持,通过资源整合,落实具体的扶贫项目。再者,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指标,区分贫富县市、乡村,通过贫富地区之间良性互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2)以地区为单位,建立联合投资委员会。贫困地区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也没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可以用集资办法,达到共同创业的目的,建立地区集体经济产业链,作为一个联合体,助推产业发展,实现贫困对象增收。

(3)合理保护资源可持续开发。贫困地区往往具备丰富的土地资源。必须坚持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贫困地区在产业选择上,要依托自身资源、产业基础、地域特点和市场前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交通枢纽、旅游和商品加工等产业。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搞好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发展、集优发展,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三方机构,加强监督机制。利用第三方中立,监督相关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实现资金落实到户,确保扶贫项目的运营。扶贫项目不能作为福利工具,不能成为官员牟利渠道,要有具体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强调市场模式提高竞争力,以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通过第三方监督,可以有效避免腐败贪污现象。

4 总结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精准扶贫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的发展致富“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使力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带来增收的产业、实业上,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之路。

[1] 刘解龙,陈湘海.精准扶贫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2] 梁瑞顺,周玉玺.农村精准扶贫实施机制解析[D].学理论2016(06).

[3] 李裕瑞等.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4] 孟州市人民政府.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R].2016-11-13.

[5] 倪海霞.关于如何推进农村文化精准扶贫策略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6(15).

[6]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余栋(1994-),男,汉族,中共党员,2016级沈阳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李雷阳(1992-),男,汉族,共青团员,2016级沈阳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D64

A

1671-1602(2016)22-0072-02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对象精准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