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古今干亲文化的形成原因

2016-02-22毕鸿昌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毕鸿昌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我国古今干亲文化的形成原因

毕鸿昌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认干亲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早在我国春秋时期便有详细记载。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部分,干亲文化一直延续至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认干爹”现象,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也给当下干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古今; 干亲文化; 原因

认干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干亲是指非血缘关系的两者结成的亲戚。作为一种社会上存在着的特殊亲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侧面。认干亲有多种原因,本文主要从整体出发,分析古今干亲文化的原因。

1古代干亲文化的形成原因

1.1家国一体的组织结构。早期灌溉农业为了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成为了主要的劳动单位。但是遇到洪水、地震等天灾,单个的家庭便难以生存,因此创建了以家庭为基础的更具有拥有号召力与凝聚力的国家。依照儒家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发展路径,家之上便是国,这就导致了伦理道德层面上公伦理的缺失让私伦理上升为伦理规范,地位对等的亲属关系与地位不对等的君臣关系之间缺失了平等却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关系。文化上的家国观念和经济上的小农经济都巩固了”家国一体”的组织结构。实际上,中国古代国家的建立与管理,一直就是家族式的。统治阶层是历朝历代的皇族,地方上尤其是广大农村,仍然祠堂遍地,家谱续传。一个人要想安身立命,依靠的还是父老乡亲。正是因为人更多地依附于家,为了增强个人的安全感与归属感,认干亲成为了一种巧妙的办法。

1.2差序格局的关系结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的分子一半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①,即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远近亲疏划分的关系圈。因为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人们更重视关系亲密的圈内沟通,而忽视关系疏远的圈外交际,人们对于陌生人保持着一定的戒心。在《庄子·山木》中庄子认为理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非“小人之交甘若醴”。但是,君子和小人毕竟是少数,人与人的相处既不可能如水般淡也不能像醴般浓。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人们需要将他人纳入到自己的家庭中,这样才能“一家人进一家门”。所以,认干亲不仅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除人际隔阂,拉近彼此的关系,而且拓展了自己的关系圈。

干亲文化源远流长,它以构建家庭的模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人际交往有着重要作用。正因为此,干亲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

2当今干亲文化存在和扭曲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作为独立的个体,独立精神逐渐觉醒,但是认干亲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仍时常可见。同时,受到落后文化影响下产生了一些扭曲的认干亲现象比如“认干爹”等。笔者认为当下干亲文化存在和扭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2.1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一方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结构模式与文化理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发展时间不长和与以家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冲突阻碍了完善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形成。人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了家庭的束缚,如同在丛林里单独的鹿,虽然自由,但需承担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为干亲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创造了条件。中国仅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Frank Othengrafen指出,中国快速城镇化的结果之一是由于采用了非常相似的规划原则、城市设计和建筑风格,造成特色丧失、千篇一律的街道、住宅和立面统治了整个城市,传统城市的优秀品质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逐渐消失。城市化将人从家庭中剥离出来,人们如同浮萍一般生活在即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为了对抗被分离所带来的恐惧感,人们通过干亲结为小团体,增加归属感与安全感,共同应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2.2日益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被打断,农村逐渐并入城市,扎根农村的传统文化因丧失了土壤变得支离破碎。而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残酷的竞争和诚信的缺失等问题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冷漠,人们难以适应新的社会文化并开始怀念传统社会中温情脉脉的文化氛围。但人们无法阻止社会变化,只好通过认干亲的形式在冰冷的城市中找到一丝家的温暖。至于“认干爹”现象,则更多因为西方腐朽的文化观念随改革开放传至中国,金钱至上的思想腐蚀了部分人的思想,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一些女性自甘堕落。同时有些富人感慨于市场竞争的残酷无情而寻求家的温情,或受到男性至上、三妻四妾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以干爹的身份与一些爱慕虚荣的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认“干爹”现象影响了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坚决抵制诱惑,弘扬社会正气。

干亲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渴望团圆的文化特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批判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需要警惕西方腐朽的文化观念与封建残余思想的传播,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纯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注释: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101.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

[2]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

[3]李静,戴宁宁.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回汉民族“干亲交往”——以宁夏固原市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0(5):70-74.

作者简介:毕鸿昌(1994-),男,汉族,籍贯:江西九江,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