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我国会计目标的认识

2016-02-22郭淑霞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环境

郭淑霞

(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浅谈对我国会计目标的认识

郭淑霞

(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所谓目标,是行动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是一种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有自己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在整个财务会计系统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并制定各项准则的基本出发点。本文将从会计目标的两大主流学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入手,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经济环境

1会计的定义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在经历了古代簿籍阶段、近代簿籍阶段、现代会计阶段之后,尽管对于会计的定义理论界观点不一,但从最本质的意义上看,会计是一种基于信息处理的管理活动,各种不同的观点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2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必须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目前,对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两个主流派别: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2.1受托责任观的形成及其内容。从历史上看,自从企业能够独立的经营并被赋予“法人”地位以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便逐渐开始分离,作为企业资源提供的一方的所有者与作为经营的一方的管理当局就构成了一种经济上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受托责任观形成于公司制盛行时期,其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财产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受托者,并要求受托者对财产进行妥善的保管并使其增值;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同时获得财产的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并负有向委托者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这样,基于财产所有权上的受托责任便得以确立。

在现代公司体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因此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

2.2决策有用观的形成及其内容。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企业股东与债权人的日益分散和投资者数目的日益增多。这些投资者和债权人不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且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主要是利用企业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相关的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成为财务报告的目的,决策有用观由此形成。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指出:“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他们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的决策。”FASB同时阐述了什么样的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即“有助于预测现金流入、流出的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由上可知,决策有用观认为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现在的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余能力和营运效率等。

3我国对会计目标的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会计核算的目标的内容,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种信息,对我国的会计目标作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由此表述可知,我国会计理论界在对我国的会计目标界定时同时承认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二者兼而有之,相互包容。我国会计理论界认为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对交付给他们的资源的经营成果或受托责任,使用者之所以评估企业管理层的经营情况,是为了能够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双重目标。

4本人对会计目标的理解

综合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大主流派别的比较,我认为受托责任观在我国更为合理。决策有用观的产生依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会计人员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不过多强调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而受托责任观刚好相反,它将会计人员看作是出于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中介角色,它强调的是编制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

从这些比较中我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结合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会计目标强调受托责任观是比较恰当的。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初步建立了资本市场,但各种机制尚不健全,资本市场处于弱势,而且国有股一股独大,流通股所占比例偏低。且我国自从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受托责任关系将主要通过国家授权的机构与企业经营者直接接触形成,资源的委托方与受托责任明确,可以清楚的辨认。所有这些决定了我国的会计目标必须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有用,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评价受托责任往往意味着决策有用——撤换或续聘管理当局。因此,我更支持受托责任观。

参考文献:

[1]吴建业.对会计目标的反思.财会通讯,2004(17).

[2]杨成文.论会计政策选择目标.会计研究,2005(09).

[3]杨博.试论当前我国的会计目标.财会通讯,2006(08).

[4]丁鑫,荆新.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财务与会计,2010(10).

[5]孟灵霞.浅析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1).

作者简介:郭淑霞(1990.11-),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058-01

猜你喜欢

经济环境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问题研究
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问题研究
新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研究
浅谈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激荡中的终身雇佣制
现代会计发展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现状与策略分析
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如何加强营销渠道的管理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存在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