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的太阳

2016-02-22王嘉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鸵鸟小狗色彩

王嘉乐

有一次和朋友的交谈中,告诉我她女儿最近刚学会涂颜色,可画出来的作品一点也不像,有一次画出来的太阳还是绿色的,问我怎么办才好,我问她女儿:“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太阳是绿的呢?”她回答“因为现在是夏天嘛,红红的太阳很热的,我喜欢春天绿绿的凉爽的感觉,所以我把太阳也画成了绿色的。”

过了几天朋友又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新作,让大家猜猜画的是什么?猜了有狐狸小狗的,最后说是画的奶牛,这一次她问女儿为什么奶牛是红色的啊?她女儿又一次语出惊人:因为天气太热了,奶牛一直晒着太阳,皮肤被晒红了嘛。 “今天学校里画了什么啊?”“这个画的什么啊?怎么是这个颜色啊?”“怎么画的不像啊?”......这一些话我常常会听到,往往是这些话打击了孩子绘画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在刚会拿笔的时候非常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喜欢的东西,等上了学参加了各种美术培训后慢慢失去了当初对美术的热爱。好多学画儿童的家长,都被一个“病毒“感染着,那就是“画得要像”。至少颜色要像!我认为我们必须调整很多狭隘僵化观念,很多人认为美术应强调集体和整体性,那则是致命的,一个没有个性的艺术家是没有灵魂的,而个性的培养则不能等进了美院才开始。我通过以下二点来阐述的观点。

一、是否画面色彩写实才是好画?

1、色彩写实型儿童

在儿童绘画中,有一些孩子的色彩是尊重现实生活的,红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地,这样的孩子往往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对着这种写实型儿童,等他年级稍大一些的时候,他对色彩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往往从最早的12色彩色笔会慢慢增加到18色24色。到最后彩色笔满足不了他对写实色彩的要求,慢慢利用水粉油画来表现。而作品也就会越来越写实,成人化。

2、色彩情感型儿童

在还有种儿童绘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天马行空的颜色,蓝色的苹果,蓝色的树,黑色的太阳等等,这些孩子往往都处在幼儿园阶段,等上了学,参加了各种美术培训之后,会被一些“标准”色彩所束缚。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利用色彩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孩子大多数情况下绘画的是一种心情和态度。

绘画表达很重要,说话要有情景,有意图,就像美术就要有情感的表达,尽管要准确的表达有困难,也要支持。就拿美术教育来说,本来一切艺术都是为了表意的,“意”在先而“形”在后。也就是说造型也好、色彩也好,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但是大多数学者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一味追求写实的训练上,忽视了思想情感的培养与表达,结果学生在这种长期单纯的而枯燥的技法训练中,倒是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和技法。但最终把“意”却忘掉了。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成了毫无想象,灵性和创意的画匠,这恐怕就是我们很多美术学院不能培养出天才和大画家的主要原因。

二、是否画面形象标准才是好画?

在我的教学上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一味的模仿老师的绘画作品,有些学生甚至模仿得和老师特别像。有一些培训班更是以老师一笔学生一笔的传授式教育。这种学生能把某一个图像画得很标准,老师在教也不用动什么脑筋,但是学生没有个性而言,所有的作品到最后都是一样的。而且学生学完之后只会画一种形态。也许他们没看到过鸵鸟,没触摸过蜗牛......对这些东西只是从书上,或者是老师的口中得知,不知道为什么要画斑点,不知道为什么加爱心,只是老师说了加一点好看,她们就加了,仅此而已。在作画的时候孩子都非常的认真,线条没画直他会擦掉重画,蜗牛的壳没画圆,他也会擦掉重画。有些孩子甚至喜欢用尺子来辅助。

一次,有个培训班让我去那边帮忙代几节课,到了那里,我发现上课的内容已经被老师贴出来挂到了墙上,是画个鸵鸟(图1)。

整节课非常的机械,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笔,然后学生在纸上画一笔,当老师画完一笔之后,他会走到下面把那些没有画圆的,没有画在固定位置的作品擦掉,然后帮他们改完一笔。紧接着就是老师一笔,学生一笔,老师再修改。这样的循环进行着,我发现上课的时候非常安静,学生都紧张的低着头在擦,在改。有些同学还会以老师没有修改他的作品而感到高兴,认为他和老师画的一样了。这时候,有一个学生喊了“老师,我不会画鸵鸟的脚”由于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示范过一边了,所以老师直接走到学生面前,帮他完成了“标准的”脚画法。在之前我看了一眼学生画的,他只是没有画出奔跑时的样子。整节课,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很少,最多的交流就是“老师,我这里不会画”然后老师修改仅此而已。然而最后的学生作品每一张都和老师的范画差不多,就连颜色都很标准。之后那边老师对我说,只要学生画出来和你画的差不多,家长看到了就会觉得画得很好。这一句话曾经误导过我一段日子。就像图2里的蜗牛一样,我相信很多孩子画的蜗牛都只是侧面转头对着你笑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才是标准,标准才是好的。真是这样吗?

1、试着鼓励孩子直接用勾线笔绘画

有时候我在想,每次绘画先用铅笔,再用勾线笔,最后上色的模式是否合理?是否会给孩子一种我画错了可以擦掉重画的错觉呢?或许有些学者会认为先用铅笔是为了让孩子能很好地规划好画面的布局,但对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他难道真的明白什么叫“构图”吗?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让学生直接用勾线笔绘画,甚至有些作品直接让学生上色。刚开始很多学生都表示不习惯,常常会问我“老师我画错了,可以再要一张白纸吗?”这时候我的答案往往都是否定的。“我没有觉得你画错了”“我觉得你这样画非常好”“你想怎么画?如果是因为没有画直或画圆而重画,我认为很直或很圆会比较难看哦”“你看你在这里加一笔是否就弥补了呢?”......我通常会用以上鼓励为主的话,让学生坚持下去,所以,很多同学的画面往往会出现“乱”、“脏”的现象!但是我觉得每一张作品都是他们最纯的想法。

再来看看图3,同样是骆鸟主题的绘画作品,我们看得出来鸵鸟的形象要比图1更多,更自由一些。作者通过图片、视频、实地参观很好的认识了鸵鸟,而不是从人家口中得知鸵鸟长什么样儿。然后直接用水墨画的形式,把他们看到的东西表达了出来。在图3中我们看到鸵鸟的脖子弯来扭去,上面还长了很多浓密的细毛。大大的眼睛,黑乎乎的身子。画面上还表现了前来参观游客们的丰富表情,要比原先图1更富有童趣,更加贴近童真。图4则是作者喂小狗时候的情景,我同样让作者尝试着让他先喂一次小狗,然后再用勾线笔直接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当孩子画完这张画跑到我这里,跟我诉说的时候,他显得异常开心,他告诉我这次喂狗他是直接把骨头拿在手里的。小狗过来先舔了一下,然后一口咬走的,当时他非常紧张,怕小狗咬到自己。孩子的内心想法,不经意地流露在了作品中。作者把狗画得很大,自己画得很小,把自己的手画得很长,显现了当时内心非常紧张的真实情景。小狗脖子伸得老长,还吐着舌头,这一些作品中的形像都是不标准的,甚至有一些都存在比例问题的。但是儿童绘画其实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桥梁。我们可以从画面中了解到孩子内心所想的,这也就是艺术语言的魅力,它可以将你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你可以尝试着走进孩子们的语言,而不是一味的在意画面图像的标准。

儿童画与生活有关,但却不是生活,因儿童画出的东西与生活中的事物在形体上差别太大。孩子的画,画的自由,而不是画的标准。 记得浒山中学马丹娜老师说过“美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正因为有了标准答案,很多孩子看了标准答案后慢慢迷失了,不知道怎么绘画了,不爱绘画了!”

2、试着走进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画一画生活

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的确,每一幅儿童画都是儿童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表现其对生活的体验。

有次在朋友家做客,让我教她女儿画画,小家伙拿了纸和笔之后不知道画什么,我问她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她立马眼睛里闪现出光芒,说前几天妈妈带她去打针,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妈妈和医生都夸她是个勇敢的好孩子,以后打针她也不会哭了。“那你就画画你当时打针时候的情景吧!”还只有5岁的她,很快就在纸上直接用彩笔画完了。女孩妈妈看到了图画后,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女儿在培训班学了这么久,画来画去还是这些,没多大进步。人物哪有这么长的嘛?(图5)我告诉她,孩子画得很好,是一个非常会观察的人,寥寥几笔就把几个人物和表情交代清楚了,而且连点滴针上的调节器也画出来了,这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孩子全程没有照样子的图册,没有人提醒她应该怎么布局,就凭着她对自己生活的经历完成了这样一幅作品,真心不错了。

(慈溪市横河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鸵鸟小狗色彩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
神奇的色彩(上)
小狗的憧憬
小狗
小狗走丢了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