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体现与运用

2016-02-21张红琪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校本美的生活化

⌾张红琪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529000)

“生活化”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体现与运用

⌾张红琪

美术教育则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美术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情景生活化,让美术课程贴近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会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生活化;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与实施,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但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应试压力大,高中美术教育受到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学习时间不被保护,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学习背景,现有教材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生活的发展,美术活动场所与操作工具单调枯燥。种种原因,使得部分高中学生对美术这门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学科却失去了兴趣。美术教育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来源于生活,相比较于其它学科,它与生活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等教学主张。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生活化”是以生活为源泉和背景,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将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美术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在校本课程中积极体现与运用“生活化”,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程的乐趣,学会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美育美学问题,为未来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打好基础。对于“生活化”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体现与运用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和探索,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美术课程内容生活化

每个学生都天生爱美、追求美。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不仅希望欣赏高、大、上的名家名作,也希望能学到接地气的与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的美术知识。我们的美术校本课程可以与学生生活中广泛的审美兴趣、审美活动相联系,从学生的兴趣和心理接受度来确定教育内容。生活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在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不断获取学习灵感。教师不但自己要善于发现,还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师生共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从中提炼出精华运用到课程和教学中来。在生活中,我们住的房子、居住的环境、用的物品、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都无不体现着美学与美感;电视、电脑、手机也以视觉传达的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在《穿在身上的画》这一校本课程中,我把装饰画和服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白色T恤上画出自己喜爱的画或图案。学生们想到能穿上自己绘制的独一无二的衣服,兴趣很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设计了不同内容不同色彩的对象来进行绘制,有的画花鸟,有的画动物,有的画风景,也有的画动漫或骷髅。对这些选材,老师都给与肯定,并予以美术技巧上的指导。同学们的作品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如下图)

其实,这个课程不仅可以画衣服,还可以画鞋子、画茶杯、画花瓶、画家里墙壁等等。教师必须让生活化的理念深入课程,创造性地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自觉地扬弃以往课程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内容以及僵化单一的专业练习活动,并努力寻找美术与其它艺术门类、学科及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这种课程内容的学习,感知自然界的各类美的事物和美的生活,对自己动手美化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能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对绘画的构图、色彩、绘画工具材料的使用等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美术课程的生活化,帮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感受生活、感受美、创造美。

二、美术教学情境生活化

一草一木总关情。运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各种物品装饰美术室,使学生沉浸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美术教室、活动室、范作、教具的生活化,让他们在自然环境或生活情境中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体验,促进知与行的结合,有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师要注意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近年来,“吃货”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当中,也由原来的中性词义慢慢变成褒义。会吃也是一种时尚。在吃得健康、吃得美味的基础上,吃得漂亮、赏心悦目也成为吃货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我设计了一个《轻食尚拼盘》的校本课程,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面包片、干果、主食等食材进行切割重组成一个色香味形俱佳的拼盘。课前,我就把美术台上铺上餐布,并准备了二十多种不同形状、颜色、口味的食材摆在盘子里(如下图)。

学生已经来看到这些五彩缤纷的食物就非常兴奋,叽叽喳喳的议论不停。上课了,首先,我先通过多媒体创设美食情境,播放一些剪辑的美食视频,有《舌尖上的中国》、《厨王争霸》等等,更加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我又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美食拼盘图片,并向学生们分析、介绍它们的风格、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搭配、食材肌理效果、制作方法等等,学生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分组练习时,他们的动脑动手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创作出了很多漂亮的美食拼盘(如下图)。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美的魅力、塑造美的形象,能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象的观察力,感受力,体味艺术化的现实世界之美,引导学生增加对线条、形式、肌理、色彩等美术元素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个人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并加强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美术教学超越课堂局限,回归生活中来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培养的学生爱美、求美、创造美的精神和态度,能够迁移到其它学科,也能迁移到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去。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绝不只限于课堂,而是要走出课室,走到校园、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1.引领学生参加生活化的校园美术活动 比如黑板报、艺术角、学习园地的设计制作、校园壁画的绘制(如下图)

等活动我校学生均积极参与。美术课外活动不光是培养少数兴趣特长生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提高审美素养,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认清自身价值,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2.带领学生走出课室外出写生 高中学生特别是美术特长学生学习过素描、速写、色彩,美术基本功已有一定底子,学生在校时间可以在校园里写生,假期可以自己在外面大自然里写生。

通过写生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带领学生观摩美展 在我们这个地级市城市,美展还是比较多的。教师本身也会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展览。参观展览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展览背景知识和画家。参观过程中,结合教师的讲解,学生边欣赏边讨论,活动融教学与观摩为一体,开阔了学生视野,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启发性思维,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的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许可范围内服务于社会。我校多次在校内和校外成功举办了美术作品义卖活动。同学们还把创作美术作品的义卖所得捐给了红十字会和需要帮助的经济困难学生。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去老人院、福利院去帮老人画像或和孩子一起画画。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自信,也帮助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他们对生活更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生活化”元素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合理运用使得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生活化,学生的视野更为广阔,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美术技能和审美创造力大大提高。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美术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给学习一个广阔的空间,掌握为教学所用的最新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功。

笔者在对这一课题初步的探究和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能群策群力,找到突破口:

1.师生要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必须加强校内外的联系与沟通。这一点通常会受到经济、安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2.学校美术室条件有限,生活化的情景设置会有所局限。

3.在课外活动和生活中怎样促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度参与。

[1]周友士;《情境认知教学理念探微》;《当代教育科学》,2005(19)

[2]杨立梅;《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学周刊》,2011(2)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529000)

猜你喜欢

校本美的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