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课堂小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6-02-21柳玉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

⌾柳玉新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中 830000)

中学物理课堂小实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柳玉新

本文详细阐述了开展中学物理课堂小实验的目的、作用以及重要效果,并以多种课堂小实验为例,说明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小实验;实验设计;学生兴趣

物理课堂小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物理课堂上进行的器材简易、操作方便的实验。它的“小”,既是相对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也是相对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实验至少具有以下特点和好处:

1.就地取材,易于教师进行开发和利用;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如小纸条铅笔饮料瓶钢锯条等都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利用它们可以设计出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下面简单介绍一个物理小实验:

物体的形变与机械能的大小和转化的实验,在力学实验中,说明物体的形变与机械能的大小和转化关系时,可以把篮球用水浸湿,使它在不同高度落到地上,观察留下圆斑的大小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圆斑大小不同说明形变程度不同,篮球原来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不同。

2.操作简单,方法简单,利于节省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例如教材中介绍到:通过用两手食指分别顶在铅笔的两端来感受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用嘴平行玻璃杯口吹出杯内的乒乓球来体会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将一根绳中央对折拴在凳子上,然后两手各捏绳的两端并逐渐分开来观察分力与夹角之间的关系等等都突出了小实验的这种实用易做的特点。

3.贴近生活,富于启发,便于学生课后独立操作和改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教学方式的改进立足以下几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体验客观世界;引发学生产生问题,鼓励学生想象和猜测;重视过程的自我评价;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有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和机会;注意技能规范与思维创新的融合;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精神。

下面具体谈谈我对中学物理课堂小实验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小实验的几种类型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课堂小实验,由实验研究结果的不同可分为定量实验、半定量实验和定性实验(课堂上多采用后两种);由实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观察性实验、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由操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中后者又可细分为个体实验和小组实验。

在物理课堂上,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可以适当地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起到一定的教学辅助作用,下面举例说明。

1.以小实验设置悬念,引入课题 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能否成功,新课的成功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小实验作为新课引入,不失为一种非常优秀的手段之一,因为由小实验所创设的情景,能向学生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等强烈的感觉刺激,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中来。例1: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测反应时间。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的反应一定很快,想知道你们的反应时间吗?以小实验辅助讲授,加深理解以小实验激发兴趣。我这里有一把能够测量反应快慢的尺子,尺子事先在背面贴上位移对应的时间,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量一下?接着介绍规则:请一位同学把手放在尺的下部10cm处,做好捏住它的准备,眼睛盯住老师的手,当看到老师松手的动作后,立即用手指捏,越快越好如图1。并记下捏住的刻度。然后请告诉大家你捏住的刻度是多少?教师结合尺的背面的时间刻度宣布:实验者的反应时间是XX!学生很惊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不失时机地说,今天我们来共同揭开这个秘密——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增强了求知欲,又顺利地引出了新课。

例2在讲授《两种电荷》时,教师一进教室就将事先摩擦过的气球直接“挂”在黑板上。无需语言,学生很好奇:为什么气球可以“挂”在黑板上?能不能挂在墙上?显然在平时这些现象是不常见的。学生带着好奇心上课,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小实验起了一定的作用。

2.运用小实验,澄清认识,感悟物理世界 在学习某些物理知识前,由于先入为主和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会形成错误认识,为了纠正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充分挖掘物理教学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小实验所展示的新奇的实验现象,同时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感悟物理世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型小实验 学生在学习某些物理概念时常常是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也将信将疑。此时可以恰当地利用创设情境型实验使学生置身于物理现象之中,将物理规律作用形象化,从而达到对物理概念理解的同时实现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和感受。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

在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波传播时仅传播能量而介质并不随波移动无法理解。教师可找出名学生横向站成一排互相手搭肩然后从第一个学生开始做下蹲起立的往复运动其他学生依次以同样的节奏上下运动形成了横波在此过程中传播。波的媒介物学生并未移动仍站在原地。为了区别横波与纵波,教师可让学生开始左右晃动然后第二个学生第三个学生依次晃动下去形成了纵波。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能力,真正使我们物理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而课内小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活动量得到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全方位深入的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才能在物理实验这一广阔的天地,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王较过.新课程教师读本物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3]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学诊断[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中 830000)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