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2016-02-21阳月华

现代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作弊诚信大学生

■阳月华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

■阳月华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引领未来中国走向繁荣,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应该是一个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的群体。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突出表现在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如在政治上,有些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在学习上,抄袭作业、拼凑实验报告;在就业问题上,为自己的求职简历掺水,任意毁约等。由此可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从而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诚信理念,在行动中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奠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之一,现在,全社会都在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必须的。这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二、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诚信的自律意识较差。在高校,贫困生凭借贫困证明均可以获得国家的贫困助学金。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贫困助学金,即便是家庭并不贫困,仍然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贫困证明,这样就造成了贫困助学金的获得者有一部分并不贫困的局面。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自律意识。

关于诚信问题,大多数大学生的认识还是清楚的,也承认应该具备诚信的品格,但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部分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就会产生动摇,做出一些利己的不诚信事情。这表明,在行为诚信问题上,大学生立场并不坚定,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2.大学生群体较为容忍身边的不诚信行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还与大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采取的态度有关。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做人就应该诚信,也反感他人的不诚信,但是当不诚信行为发生在大学生身边时,他们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与宽容。比如,发现考试作弊行为并不会制止和检举;对不贫困者获得贫困助学金表示理解等。这些表现证明了大学生对于不诚信行为的反对立场不坚定。

3.诚信评价具有双重标准。部分大学生对人与对己的诚信评价标准不同,要求别人对自己诚信,不要求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诚信。大学生对社会上的事件关注较多,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不诚信事件也会给予批评和指责,比如反对地沟油等,但是,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求职简历掺水也是不诚信的大事情。

(二)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诚信教育问题。大学生不讲诚信,一方面是受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当家长发现孩子因为利己而不诚信时,不但不及时制止其不诚信行为,甚至还对这种不诚信行为给予肯定,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的不诚信习惯。另一方面是受家庭成员自身言行的影响。在孩子的品行养成过程中,家庭成员的言行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但是要求孩子诚信。家长这种言行的不一致也会导致孩子在诚信观上出现偏差。

2.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善,高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错位的现象,由此也导致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出现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大学教育出现轻德育的现象。为了短期目标,如大学生将来的就业等原因,高校在大学教育中忽视大学生的德育,只重视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二是高校的诚信教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习惯讲大道理,忽视对他们开展诚信方面的实践教育,学生缺乏诚信方面的直接体验,不能从直观上感受到诚信对于他们的意义。三是高校诚信教育的对象存在范围的局限性。高校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针对大学生,还应该针对教育工作者展开。

3.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现在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诚信行为,比如:在经济领域,还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商业欺诈、拖欠贷款、偷税逃税、走私骗汇等行为。在政治领域,还存在官僚主义、拜金主义、贪污腐败、欺上瞒下等现象。社会上存在的这些不诚信行为使得大学生产生一种错误认知,即诚信是在考卷中,生活中可以不诚信。

三、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些高校对于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教育要求不高,而教师因为学校的考核往往只重视完成科研及教学任务,不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如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有些高校的办法是:对于大学生,学校强调必须严肃对待考试,如有作弊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对于监考教师,学校则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抓作弊学生,因为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理后果很严重,可能会影响到将来学生的就业等。这样一来,考试当中出现作弊行为就不可避免了。这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诚信教育途径单一

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的“两课”教学, 而教学其他课程的老师则很少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部分教师甚至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如认为诚信教育就是“两课”教师的事情,诚信教育还不如专业课教学重要等,这些认知导致了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利于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三)高校制度管理力度不够

从管理制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关于诚信方面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缺乏来自学校的制度规范和约束。在义利面前,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较多,如为了奖学金而考试作弊;为了助学金开假证明等,而学校对于这些不诚信行为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是有了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的问题,这也会养成大学生的不诚信品质。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并开展诚信教育

高校应该把诚信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出相应的关于诚信教育的制度,改变原来的不重视诚信教育的现状,把诚信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范围加以贯彻落实。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两课”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应该要求担任其他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关于诚信方面的内容,以便教会大学生“诚信做人”。另外,学校也应该要求教师诚信,并且还应该有相应的教师诚信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在诚信方面做到以身作则,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做好学生的诚信带头人。

(二)拓展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

高校要从以下方面改进原有的诚信教育方式。一是将诚信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开展各种关于诚信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二是学校的制度本身也能发挥榜样作用。学校首先应该做到诚信。比如在统计毕业生就业率上,学校就应该做到诚信,不能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弄虚作假。否则,学生也就会在诚信方面阳奉阴违,将不诚信当作理所当然。三是家庭也要参与到诚信教育之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和大学生的家庭做好沟通,让大学生的家庭也参与到诚信教育中来。

(三)加强高校诚信教育管理

高校在诚信教育的管理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诚信制度。高校要加强关于诚信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还要让学校的诚信规章制度是符合实际状况的,不能让各项规章制度之间相互冲突,为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提供空间。二是建立诚信评价奖励方面的制度。针对大学生中常犯的诚信问题比如考试作弊、随意请假、作业抄袭等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并通过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诚信考核加以落实,以促使大学生注重诚信。学校也可以把大学生的评优评先等与诚信挂钩,让学生养成诚信品质。三是建立适当的监督惩罚制度。高校应注重诚信方面的舆论引导,对诚信行为应加大宣传,对于不诚信行为应该加以严惩。同时建立举报制度,让大学生互相监督,举报不诚信行为。

[1] 陈海平.浅谈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2] 刘雨亭.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探析[J].学术探讨,2011,(1).

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

(责任编辑:赵 颖)

猜你喜欢

作弊诚信大学生
作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没作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