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困境干预与能力提升研究

2016-02-20沈克祥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困境心理健康

沈克祥,董 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b.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大学生心理困境干预与能力提升研究

沈克祥a,董 雨b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b.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对某高校1914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中3.87%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处于心理困境中;16.66%学生可能有一定心理困扰。通过资料研判和心理咨询干预分析,大学生心理困境具有明显的压力源,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心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大学生;心理困境;心理能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个人和群体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加,威胁身心健康的因素也渐趋复杂。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从高中升到大学是处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性、学业要求和人际变化等各种因素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在3.79~26.14%[1],情况不容乐观。为此,了解大学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心理困境的特点及诱因,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大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提升路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1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困境的现状

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2015级1914名本科生,在学生入学后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统一进行心理筛查。UPI问卷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即为一类学生,即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属于处于心理困境状态:①总分≥25分;②25题(想轻生)做肯定回答;③明确表示觉得自己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心理筛查后以电话点对点方式对处于心理困境中的大学生(一类)进行邀约,由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对学生基本资料判断以及心理咨询干预分析,确定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困境学生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心理困境的多元影响因素。

1.1 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UPI人格问卷筛查,1914名大学生符合一类标准的学生为74人,检出率为3.87%,其中表示有轻生倾向的9人;符合二类标准的319人,占16.66%;其余1 521人为三类,占79.47%。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3.87%的学生处于心理困境,16.66%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心理困扰,两类学生占总数20.53%。这一研究结果与郭志峰对“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一类、二类标准学生总数占被测人数的25.5%比较一致[2]。虽然大学生总体心理状况是健康的,但仍有一定比例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1.2 心理困境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对心理筛查中检出的74名心理困境学生(一类)进行家庭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有43人次家庭处于特殊处境状态下,占心理困境学生总数的58.2%(见表1)。

表1 74名心理困境学生家庭状况分析

从以上数据看出,处于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在其家庭生活中大多都具有明显的压力源,如经济贫困、父(母)下岗、家人重病住院、缺陷家庭及家族病史等。这也说明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对个体成长存在明显影响,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吴薇莉的关于大学生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表明,来自单亲、寄居、重组家庭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强迫和抑郁,对身边人态度和行为比较敏感,早年亲密关系的丧失让学生长期处于持续抑郁状态中[3]。邓志军关于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现状研究,经济窘迫对大学生心理压力有重要影响,经济贫困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直接原因[4]。因此,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长期生活在不良家庭环境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1.3 具有轻生倾向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心理筛查中9名学生表示有轻生倾向,经过心理咨询师专业访谈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关系以及人际支持等方面存在问题,均对学生心理有明显影响(见表2)。

表2 9名有轻生倾向学生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9名有轻生倾向的学生家庭中有2个家庭父母是初等文化,另有7个家庭父母是高等文化程度。这说明新时期家庭中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又一个新特征逐渐显现,即高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没有理性的自我觉察,就会本能地希望子女达到甚至超过自己的水平,无意识中对子女在学习上存在着高期望和高要求,造成孩子心理上巨大压力。有6个家庭中亲情关系糟糕,比如父母离婚、父母高频率争吵、孩子长期孤独留守以及被父母过度惩罚等。这种恶劣家庭关系导致孩子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关爱呵护,容易形成个性敏感自卑,缺失安全,体验被抛弃,造成心理受损。此外9个有轻生倾向的学生,7名学生长期处于人际封闭、自我隔离状态,不愿结交朋友。这种在成长中缺乏同伴让其社会支持系统残缺不全,再加上幼年成长中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长期处于糟糕家庭环境中,极易导致人格偏离,比如思维极端,情感淡漠,敏感多疑,自我贬低,仇视社会等。

2 心理困境中的大学生咨询干预状况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通过点对点邀约,分别对74名心理困境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干预。通过对心理咨询个案记录的内容分析,发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困境问题表现多元化,类型涵盖了个性特征、情绪困扰、思维障碍、神经症状、性心理、家庭影响、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宗教信仰、身体疾患等。其中心理困境问题具体表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家庭影响(31频次,包括父母离婚)、个性特征(22频次)、人际关系(19频次)、思维障碍(18频次)、情绪困扰(15频次),这五类心理问题占全部学生问题表现的70.9%(见表3)。

表3 74名心理困境学生心理咨询干预状况分析

从心理咨询干预中发现,很多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存在并发特征,即同一个学生个体身上存在几种心理问题的复合情况。比如不良个性特征和情绪困扰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相互交织等。此外,个别具有性心理问题(性关系、同性倾向)和宗教信仰困惑也反映出青少年成长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日渐深入复杂。

从74名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内容分析来看,家庭环境因素(31频次)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位居第一。具体概括为:第一,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大多都有明显的家庭压力源;第二,心理问题的困扰与其成长经历的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第三,缺少家庭关爱,缺少人际支持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核心因素。因此,对于处于心理困境中的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及时干预和长期跟踪是非常必要的。

3 大学生心理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首先,学生心理能力提升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架构上保证,构建多元立体工作模式。有学者指出:“要想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健康和顺利开展,就必须整体规划,全面管理,统一协调和多方兼顾,并不断加大科学管理的力度。”[5]因此,校领导、学工部门、院系学工队伍、社团组织和心理委员等都应纳入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形成一个专兼结合的立体化工作模式。

其次,学生心理能力提升需要在自我认知上根本转变。要帮助大学生更新价值观念,正确理解和看待家庭变故和经济贫困,树立“苦难亦财富、贫困不贫志”的积极精神信念,给予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心理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再者,学生心理能力提升可以在工作途径上推进“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具体做法。

“一个中心”是指以高校心理健康机构为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机构是心理教育工作的大平台,以其专业化服务为核心向各院系班级辐射。针对学生入学后心理筛查工作,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科学分类,及时干预。同时由心理健康机构组织、吸纳学生工作队伍成员,协调整合资源,具体开展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工作。

“四个结合”分别是以心理课程为主干,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专题紧密结合。心理类课程教学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干,它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需要,构建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和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排解困扰,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

以心理健康网站为平台,实现心理咨询与网络互动相结合。面谈式心理咨询优点突出,效果明显,是帮助学生解决深层次心理问题的主要形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但考虑学生难以面见心理咨询师,抑或心理咨询师资力量不足等现实困难,积极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专业心理网站,既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平台,又可以通过网站的社区互动讨论及时发现学生的隐患,在网络虚拟的世界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成长,弥补面谈心理咨询的薄弱和不足。

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抓手,实现专业助人和朋辈自助紧密结合。专业的心理助人是咨询师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疏解心灵困惑,是一种主动心理干预方式。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则是一种以提高心理能力为目的的体验式、自助式学习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以运动为依托,以训练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活动中能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表达技巧,树立相互配合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达到提升学生心理能力的目的。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主题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供选择,比如自我认识与接纳、情绪识别与管理、人际信任与合作、思维训练与潜能开发、价值澄清与生涯规划等。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助成长的热情,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与能力,能很好地实现专业助人与朋辈自助的紧密结合。

以心理社团组织和心理委员为支点,实现学校主题活动与班级自主活动紧密结合。心理类社团组织是活跃丰富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一支强大队伍,利用每年特别日子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各异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如“3·25(善爱我)”、“5·25(我爱我)”、“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125(要爱我)”等,掀起一股关爱健康和共同成长的人文热潮。同时,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骨干力量,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不仅能在同学中很好发挥朋辈互助引领作用,而且还是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一线“观察员”。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专业特点自主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类活动,吸引班级同学热情参与,让心理健康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让心理能力在绚丽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滋养提升。

[1] 唐秋萍,程灶火.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9(1):16-20.

[2] 郭志峰.“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J].2012,9(3):69-70.

[3] 吴薇莉等.关于大学生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9(3):1-3.

[4] 邓志军. 关于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现状[J]. 教育探索,2004(12):94-96.

[5] 姚本先,方双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392.

[责任编辑:李德才]

On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and Promotion of Mental A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SHEN Ke-xianga, DONG Yub

(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 b. School of Management, USTC, Hefei 230026, China)

The result of a general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to 1914 college students suggests, as a whole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good, 3.87% students have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and 16.66% students might have some mental problems.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counseling judgm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predicament has an obvious pressure source, and the family is a key element to influence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mbining with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way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bility.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mental ability;

2016-10-12

2016-11-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大学生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干预模型研究(WK2111060001)”资助。

沈克祥(1976— ),男,安徽广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董 雨(1968— ),男,安徽阜阳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职业生涯规划。

G448

A

2096-2371(2016)06-0122-04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困境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困境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