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文明银行”德育模式

2016-02-19袁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1期
关键词:储蓄所储蓄学校德育

袁华

通过深入探讨和反思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襄阳市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通过创建“文明银行”,尝试建立一种全新的德育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具有内隐性特点的学生道德量化管理,以期为学校德育提供预警,让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能紧密结合,让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能有效结合。以道德认识的提高指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以持续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并内化为个体品质。

“文明银行”分为总行、储蓄所两级——学校为总行,班级为储蓄所。首先,经过各班班主任和学生代表进行讨论,制定学校文明银行的章程,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存款”和“取款”“奖励”标准。然后,在每个班建立文明储蓄所,为每个学生发放储蓄折,每一位同学都是“好习惯”文明银行的储户。

模拟银行的工作模式:把学校文明银行的储蓄项目分为“文明守纪”“仪表高雅”“保护环境”“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心孝雅”“勇于实践”“合作共赢”8个,折上有“存入”、“支出”和“奖励”三项内容,以一定的分值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记为“存储”,不文明行为记为“支出”。只要学生每遵守一个好习惯,就有机会获得文明储蓄的“存储”和“奖金”,并被记入相应的分值。各班“储蓄所”根据各储蓄户的表现,每月公布储蓄情况,进行一次结算,表彰“优秀储蓄员”。学校每学期表彰“道德富翁”,再评出“十佳文明小标兵”,以奖状形式告知家长,给予一定精神荣誉奖励。

学生的“文明银行”“储蓄所”的积分也作为评选三好学生、文明队员的依据。“文明银行”“总行”每学期对各储蓄所的营业情况也进行考核(即进行一次班级积分公布),并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文明银行”的建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储蓄美德,积累道德资产,让他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实现道德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它与传统的学校德育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实践意义。

首先,“文明银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变“大事教育”为“小事教育”,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倒金字塔”问题。它的培养目标不是“圣人”,而只是“好人”,甚至只是“凡人”。它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小节”,着力规范的是学生的日常道德行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只是要学生守住道德底线,坚决不做坏人,努力做个好人。

其次,“文明银行”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克服学校教育中德育不到位、游移不定和偏移现象,必须把育才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从根本上变革思维方式,克服分割性思维的惯性影响,用复杂性思维重新作系统思考。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抓德育,不仅主管德育的校长要抓,校长和教师都要抓;不仅德育部门要抓,学校里的其他所有部门都要抓。德育工作的位置摆正了,学校其他一切工作才可能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学校德育要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要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紧密联系起来,通力合作,综合做功,共同育人。“文明银行”的德育管理模式正与这些理论相呼应,它使校长、教师、家长通力合作,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综合用功,形成了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局面。

再次,“文明银行”还起到了建立德育预警机制的作用。“文明银行”对学校德育实行量化管理,使具有内隐性特点的学生品德有了量化的数据。“文明银行”根据不同的量化的数据,设立了不同的警戒线,可以及时发现苗头,赢得宝贵的德育预警时间。

猜你喜欢

储蓄所储蓄学校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快乐储蓄所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逼我也不说
儿童札记,言语表现的“储蓄所”
粗心的营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