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016-02-19王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电轴心电图比例

王军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226000)

✿论著/心律失常及检查✿

探讨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王军

(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226000)

目的 探讨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检验的晚期孕妇500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100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心电图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主要异常特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左偏、低电压、短P-R间期、窦缓伴不齐等,而产后产妇的心电图大致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晚期孕妇,其可能出现心电图异常等症状,但此类症状多为生理性改变,在分娩后大多症状可自行消除。但仍需对产妇进行相关诊断,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心电图诊断对于晚期孕妇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晚期孕妇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

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

妊娠作为女性特殊的人生阶段,往往会给女性的生理与心理带来一定的变化。如为了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孕妇体重增加、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尤其对于晚期孕妇,其变化更为明显。相关报道指出,对于晚期孕期,其可出现心电图异常等症状,这对产妇生理与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压力[1]。为了了解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选取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异常心电图晚期孕妇患者为例,对其心电图的特征进行分析。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减压的异常心电图晚期孕妇500例,其年龄为23~38岁,平均(27.2±2.3)岁;孕周为33~39周,平均(35.4±2.1)周。同期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检查非妊娠长出女性,其年龄为23~40岁,平均(28.1±3.0)岁。两组孕妇在年龄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受检者在接受检查时均取平卧位,以GE Marquette MAC-VU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设置纸速为25mm/s,增益为10mm/mV。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导联由专人进行测量记录。

观察组的孕妇在分娩3个月后再次检查心电图,并与之前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 果

由结果可知,观察组的500例患者中,其检验异常为159例,所占比例为31.8%;而对照组100例正常女性受检者中,其检验异常为6例,所占比例为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者中,其主要症状为窦性心动过速61例,所占比例为38.3%;心电轴左偏39例,所占比例为24.5%;短P-R间期18例,所占比例为11.3%;低电压10例,所占比例为6.3%;窦缓伴不齐10例,所占比例为6.3%;ST-T段改变10例,所占比例为6.3%;其他改变11例,所占比例为7.0%。

于产妇分娩后3个月对其进行再次诊断,并由调查结果可知,159例异常者中,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者共125例,所占比例为78.6%。

3 讨 论

女性一生中有三个重要阶段,分别为月经来潮、

妊娠与月经结束。其中妊娠作为女性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其往往会导致产妇身体的各项机能出现一定的改变,而这一系列的改变往往与胎儿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但不论是怎样的改变,一方面可增加孕妇生理的不适,同时也会造成产妇心理的压力[2]。在本次调查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孕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对于晚期孕妇,其循环容量较之前相比将增加30%~45%左右,心脏容量约增加10%左右。因此,产妇机体会导致心率加快,以适应其所出现的变化。相关资料统计可知,孕妇在分娩前1个月左右,其心率较之前比较增加约10次/min左右。在妊娠后期,一方面产妇的子宫增大,腹压升高,使得产妇的膈肌提升,且心脏更加贴近胸壁,因此在心电图检测中,易出现心电轴左偏情况[3]。而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晚期孕妇,其行动过速与心电轴左偏为最常见的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38.3%与24.5%,高于其他异常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外,观察组孕妇的好出现短P-R间期症状,其主要原因在于晚期孕妇的需氧量需求增加,提高了机体对缺氧的敏感性,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及房室交界区传导加快,最终导致心电生理不稳定。但该种症状大多可恢复正常,并将其认为是生理性改变。对于此类孕妇,在对其诊断时该需询问是否有心动过速等症状。关于低电压症状,本次发生率为6.3%,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妊娠晚期子宫明显增大,可对盆腔静脉造成压迫,使得下肢静脉的回流受阻及毛细血管渗透性提高,易引发水钠潴留症状[4]。此外,因现代人权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升,在营养摄入方面过分的充足,易出现营养性肥胖,进而出现下肢或全身性水肿。关于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的产妇,其主要发生原因可能多与自身的基础代谢率慢等因素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可排除窦房结炎症或缺血等情况,随着母体的质量增加,其内分泌出现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肌缺血量不足,最终导致心脏肥大,加之受到炎症感染,可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的发生。但其真正原因尚难以确定。关于ST-T段改变,其主要与产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到了孕后期,产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是明显的提高的,此外其新陈代谢明显加快,使得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加重心脏的负荷,进而出现了心肌负极异常等症状。在本次调查中,ST-T段异常患者10例,所占比例为6.3%。对于该类症状的患者,我院主要通过吸氧、限制活动、必要时加以扩血管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的症状,并经调查发现,10例产妇中经过上述方法改善6例,剩余4例孕妇虽未获得一定的改善,但在分娩后随访过程中发现,其心电图ST-T恢复症状,而该调查结果也说明,对于此类患者,其改变多为功能性的改变,具有可逆性[5]。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159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在分娩3个月后恢复正常者共125例,所占比例为78.6%。该调查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同时也说明了,对于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多为生理性的改变,仅有少部分为病理性的改变。此外,也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提出,对于妊娠晚期心电图改变者,只要无明显的病理改变,孕妇血液动力学无明显改变时,那么在分娩后期异常症状是基本可以消除的,是可逆等[6]。当分娩结束后,产妇的生理将再次出现一定的改变,如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腹腔压力减少等,这些改变均将减轻心脏的负担,进而使得心电图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患者,其内心不必过分的紧张,但仍需配合相应的诊断,确定为病理改变还是生理改变,对于生理改变者,那么往往只需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告知产妇不必要过分的紧张,当分娩结束后症状将得到缓解。而对于病理改变者,是需要接受相应的医学干预治疗的。心电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方式,其具有经济性、简单性、无创性等诸多优势,可作为孕妇的常规手段之一,进而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保障产妇的健康。由此可见,晚期孕妇行心电图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可向孕妇讲解诊断的意义,使得更多产妇自愿接受相应的检查,这样不仅对自身负责,同时也为胎儿负责。

[1] 卢秀兰,李雪宏,张淑贞等.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8):79-80.

[2] 于淑芬,尚毓.妊娠中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2):4819-4820.

[3] 成贵莲.妊娠中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5):147-148.

[4] 刘松涛,肖波,王永军等.妊娠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5):42-42.

[5] 李丽.妊娠晚期孕妇异常心电图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29(3):317-318.

[6] 李新姑.妊娠中晚期常见异常心电图及其对孕妇心理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9):148-148.

猜你喜欢

电轴心电图比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Ⅰ和aVF导联联合Ⅱ导联法与传统Ⅰ和Ⅲ导联法判断QRS平均心电轴的比较
人体比例知多少
China e Iberoamérica
P波电轴研究进展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动态心电图的心电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