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应用现状

2016-02-19洪猛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洪猛猛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福建 晋江362200)

✿论著/护理✿

试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应用现状

洪猛猛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福建 晋江362200)

目的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在临床上如果有良好的血管通路,则会将患者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如果患者血管通路失去功能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使其负担高额的费用。因此及时研究解决方式是当前医学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立血管通路的基本要求、目前血管通路临床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内容,以供参考。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现状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方式之一[1]。血管通路的意思是把患者血液排出到体外,通过体外循环以稳定、持续的血流速度再次经过透析治疗器对血液进行净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科学、合理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血管通路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应用现状等内容,现综述如下。

1 建立血管通路的基本要求

在临床治疗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患者需血液透析的患者均需要及时、有效建立一条血管通路。科学的血管通路需要满足患者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流量,需>200ml/min,并且在临床运用中要有并发症少、可重复使用、对患者血凝、心功能影响较小等优势。

2 目前临床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有报道指出,对72例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经过研究后发现,患者首次使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是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占70.8%;其次为动静脉内瘘,占15.3%;最后为动静脉直接穿刺,占13.9%。并且需要持续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普遍接受透析的时间较短,确定透析计划后才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路,60%以上患者均不知道应提前将血管通路建立,最终导致导管在临床上有较多的使用率。长期血管通路主要选择动静脉内瘘。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主要花费在7-9万元之间,占39.6%。大部分患者均因经济条件等原因筹钱治疗[2]。以下内容着重分析目前各种血管通路运用现状:

2.1 动静脉外瘘运用现状

传统临床上主要对患者进行动静脉外瘘实施血管通路。但是经使用后发现,有较多感染、出血、脱落等并发症状,如不及时对症处理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现在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已经逐渐被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方式代替。

2.2 动静脉直接穿刺运用现状

动静脉直径穿刺血管通路主要穿刺部位为肱动脉、刺挠动脉、股动脉,其中静脉主要穿刺在患者头静脉、正中静脉、股静脉中。动静脉直接穿刺在临床运用中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比如血流不畅、需反复穿刺、损伤血管等,对建立稳定的血管通路造成了不利影响。

2.3 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运用现状

临时中心静脉插管中常见的插管部位包括股静脉、颈内动脉、锁骨下静脉等[3-4]。其中股静脉因为解剖部位容易出现折弯、贴壁等现象,导致在临床运用中有较高的感染率;颈内动脉插管有较长的留置时间,所以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容易出现血肿等现象,如果血管对颈动脉窦造成压迫,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锁骨下静脉因出现导致血气胸,因此临时中心静脉插管在临床上的运用效果一般。

2.4 动静脉内瘘运用现状

动静脉内瘘是在人体肢体表浅动静脉皮下中吻合后形成的血管通路,此种血管通路是现在使用时间最长、运用最广泛的通路。其主要优势为穿刺部位充足、血流量大,但是因医疗费用较高等原因尚未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其中手术中如选取头静脉-前臂

桡动脉不会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并且穿刺方便,所以此种方式为标准内瘘。有学者经过多次研究后发现,对患者进行端侧吻合可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活质量[5]。但是本研究与有关学者均发现,现在临床上的通路建立并没有对患者说明建立深静脉穿刺后再次静脉内瘘的现状以及防范措施。导致内瘘建立成功后因深静脉穿刺而导致静脉狭窄,回流出问题,形成肿胀手,得多次行深静脉介入扩张或放支架,费用大幅提高,病人负担重。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生静脉永久性导管无法正常使用后患者选择进行人工血管通路,但是术后经常出现狭窄等不良现象。

3 对策分析

3.1 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之前均未被告知建立血管通路,这与医务人员工作疏忽或者不重视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治疗中医务人员要及时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加强宣传教育,告知及时建立血管通路对减少经济负担、住院治疗时间等的重要意义,因此,医务人员要告知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方式,由患者自己做出血管通路的方式。同时,医护人员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耐心为患者解答治疗中产生的疑问,提高自身业务操作水平,防止在操作中出现失误。

3.2 加强临床护理工作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需要反复进行穿刺,容易造成出血、血肿,形成血栓,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穿刺的成功。如果患者血流量不足或者有静脉狭窄等现象,护理人员要首先分析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护理。置管通常是在病区内进行,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做好消毒工作,穿刺部位的皮肤要彻底消毒,防止患者由于消毒不严引发的全身感染的情况。不要使用过多的肝素,长期静脉置管的患者容易导致皮下瘘道出血,但使用肝素不足容易在导管或静脉内形成血栓,因此,在使用肝素液封管时,要注意肝素液的浓度和剂量,要使肝素液充满整个导管,不留死腔,防止在导管内形成血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使用不同血管通路维持静脉透析的优势以及缺点。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血管通路加强保护工作,向患者解释动静脉穿刺以及人造血管可把硬结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效降低,预防其内瘘血流量。

3.3 对常见并发症加强预防

因大部分患者为保证方便均选取永久性血管通路。但是术后没有预防以及积极护理,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医务人员要告知患者建立维持性血管通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方式:首先,血栓疾病,患者经置管后要尽量减少活动以及局部受压情况,从而避免患者因为静脉压力异常导致的回流、出血或者血栓等,如患者已经出现血栓现象,要对患者使用按摩回抽法进行护理,将导管功能及时恢复。其次,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对准备好做内瘘的患者手臂血管要尽量减少各种注射及穿刺活动,在对患者进行内瘘穿刺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法进行操作,保证首次进针即成功,尽量避免因止血带结扎过久导致的并发症,穿刺时患者的动脉穿刺点要距离内瘘口3cm以上[6]。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及拔针后,对针眼使用创可贴粘贴,内瘘成功后要随时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4 小 结

总而言之,经研究后发现依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血管通路并发症,临床运用中内瘘不成熟是当前医学研究中需重点克服的难题。中心静脉导管血管通路血管形成以及感染是在临床运用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对其内瘘发生机制、治疗方式已经形成了初步结果,因此其在临床运用中有良好使用趋势。因现在运用中血管通路建立、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要加强探索,及时将这些问题解决。

[1] 李剑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4):555-557.

[2] 李剑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8):585-588.

[3] 张灵绯,陈平,王军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相关感染防治方法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505-1507.

[4] 袁芳,刘映红,李铮,等.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1):61-66.

[5] 叶锡兰,邱碧辉,宁志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29-130.

[6] 束金莲,孙本贵,李贺,等.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及肾性贫血的比较 [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6):535-536.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与炎症的联系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